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对西乡县柳树镇村组干部工资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乡县论文,村组论文,柳树论文,新农村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靠基层各级组织,特别要靠村组干部。村组干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工资待遇落实情况,不仅关系到村组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部分村组展开了调查,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柳树镇地域面积为104.5平方公里,管辖15个村,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503人,2005年社会总产值7561万元,人均纯收入992元。镇机关干部84人(其中在职64人),村组干部80人,其中村干部53人,组干部27人,而在2002年税费改革前,全镇有17个村、125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318人,其中村干部68人,组干部250人。2002年第一轮税改后,镇上开始给村组干部发工资,工资来源为农业税附加,2003年和2004年的工资来源于农业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2005年全部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其数额为27.4万元,其中村组干部工资22.6万元,办公经费4.8万元,截止2005年底全镇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5.8万元,占年任务165%,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60.46万元,占年度预算调整任务的100%,干部职工工资得到了按时发放,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做法为:
1.领导重视,效果明显。
镇上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2001年4—7月份和2002年4—8月份全面开展并完成了税改任务,在全镇提倡村组干部交叉兼职,下大力气精简村组干部人数,千方百计减少村级支出,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全镇共落实两税及附加任务125万元,比1997年税费总任务249万元,减少了124万元,比2001年税费总任务206万元减少了81万元,农民人均负税由2001年的84.64元减为税改后的48.5元,2005年为0元。税费改革前,村提留共计约47万元,全镇村组干部的工资来源于村提留,共计约25万元,农民人均约19元。2005年后,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总额仅为22.6万元,农民人均负担0元。
2.根据规模,确定工资。
在工资问题上,该镇不搞“一刀切”,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状况,将村分为三类,工资构成为基础工资+奖励工资,一类村的正职村干部年工资为3000元,副职2800元,二类村正职2800元,副职2600元,三类村正职2600元,副职2400元,年终镇上考核后,由村级服务中心直接发放。专职组长年工资为1000元,由村上考核后,报村级服务中心发放。
3.财务管理,民主公开。
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村组干部工资不受影响,镇上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组财村管,以村为单位集中核算,具体事务由村组理财小组办理,不准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直接管理现金,不准举债搞建设。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村民小组100元以内的开支,由组长签字报销,1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组民主理财小组同意,各村200元以内的开支由管财务的领导同意,2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村理财小组同意。同时,镇党委建立了村级财务核算服务中心,中心设总会计、总出纳和核算员,村上设报账员,建立村集体现金和固定资产专管账户,实行“村财镇管、集中核算、专户储存、开支报账、统一核销、定期公开、上下监管”的管理新模式,既理顺了村组财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又及时保证了村组干部工资的发放。
4.加强考核,落实待遇。
由于镇上将村组干部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通过基础工作的百分考核兑现基础工资,重点工作的专项考核兑现奖励工资。基础工资分三部分实行百分考核,第一部分是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45分。分别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引进推广新品种、发展养猪、茶园建设、劳务输出、致富项目及新增个体私营企业、集体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二部分是管理服务目标25分。分别为历年尾欠税款征收,尤其是税改后的尾欠,村组债务清偿情况,各项收支是否规范,村集体经营收入增长情况等,第三部分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30分。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仍实行一票否决制,未达标者分别倒扣10分,年终不能评为先进。奖励工资实行专项考核,根据阶段性、突击性、重点性工作,按照不同的时期制定的考核奖励标准进行兑现。年底由镇分管领导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年初签订的岗位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打分,凡完成基础工作规定任务的,即兑现基础工资,奖励工资在第二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按考核结果当场兑现。组干部的工作由村上考核评比,并兑现相应工资。
二、村组干部工资制的优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改后,实行村组干部工资制,由镇村直接发放,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责任心普遍增强。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上访的纠纷事件少了,治安案件少了。还缩短了富裕村与贫困村干部待遇上的差距,能从源头上遏制村干部“乱收”、“乱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发现村组干部工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待遇偏低。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虽然村干部工资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现时生活水平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比仍然很低,虽然减少了村组干部,但他们承担的各项事务相应在增加而工资并未增加。一些人认为“当村干部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季”。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该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收入比自己高得多,如果不是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也早已加入到打工这个队伍中去了。由于待遇偏低,村组干部只能维持一般现状,影响了发展村上经济的积极性。一些干部在应付村组工作后,便从事个人生产经营活动,以弥补个人工资的不足。少数村组干部因嫌工资低,出现组织观念、宗旨意识淡薄,出工不出力,意见多、牢骚多、觉悟低,甚至拿着工资不好好干事等不良现象。
2.影响选人。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班子对于发展经济至关重要,而村级干部收入长期偏低,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影响选拔接班人,更难以做到吸引高素质人才。常常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工资低——选人难——发展慢——无力解决村干部收入。这也是一些村难以选到并留住优秀村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优秀的人才大量流失,也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
3.缺乏调整。
从调查中发现,村组干部工资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个固定数,未作任何调整,村组干部的工资往往同国家干部调资脱节,调资的时间、标准缺乏制度性规定。一些村组干部说:“我们的工资是死工资,年年一样,没有盼头,真没意思”。
4.保障滞后。
村干部“进无门、退无养”已是事实。一些退下来的村干部抱怨他们当村干部许多年了,把青春和精力都用在了村组,可退下来后却一无所有,成了“无产者”,心里很不平衡。一些在职的干部也有意见,认为干得再好,结果一样,缺乏社会保障。柳树镇丰东村一干部认为:“我们辛苦几十年,工资低,我们无怨言,只要退下来能发给养老保险金,我们也心满意足了”。另一些村干部要求加入医疗保险。
5.经济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各村的经济基础普遍薄弱,村级债务较大,主要是历年尾欠款较大,对上完成,对下却是村垫付,有信用社借款,也有私人借款,有的村最多近20万元。有的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如该镇大沙村,村办公室还是租的。大部分村经济收入很少。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甚至没有,加上财政给村上的转移支付中没有核定除正常办公经费之外其它费用,镇上给各村的办公经费为3千元左右,但为了完成任务,每年光征订报刊的费用在2千元左右,剩下的约1千元怎能够村上去维持正常开支?据查,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村组征订报刊的费用大村不能超过500元,小村不能超过300元,这又有谁来管呢?
三、解决村组干部工资问题的几点对策
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村级干部工作考核。
对村级干部实行政绩管理,建立村级干部政绩管理卡,将村级干部工资与本村经济发展的业绩全面挂钩,干部的实际工作表现以群众民主评议为主要依据,每季度一次。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考核,依绩定酬,对考核计分标准、工资额确定方法、工资奖金管理、发放形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示,接受监督。
2.建立村干部工资的调整制度。
应充分考虑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低的实际,建立村干部工资定期调整的制度,将村干部工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或物价上涨、公务员调资等联系起来,明确调资标准、调资时间、调资条件等要求,定期调整他们的工资标准。
3.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再也不能随意向农民收钱了,导致村上的收入锐减,村干部可用资金大幅度减少,要想为民办事,只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对村里的房屋、设备等集体资产要尽快盘活,采取拍卖、出租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对发展势头好和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支持和帮助,促进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四荒”资源(荒山、荒坡、荒滩、荒水),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搞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茶叶、生猪产业上大做文章。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向农户提供有偿的产、加、销服务,增加集体收入。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壮大集体经济,逐步解决村级债务问题,逐步解决村组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建立村级新增财力按比例返还的政策,规定每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可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提高村干部工资。鼓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兼职兼薪,继续精简村组干部职数,以提高工资标准。
4.落实村级干部工资的监督机制。
将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镇“两个文明”建设考核范畴,县委要明确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的主管部门,定期督导,及时协调,保证到位,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镇上要落实责任,定期研究,及时准确,不得随意扣减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切实解决好办公经费太少,报刊征订费太多的问题。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建议设立村级纪检监察组织,起到“观察哨”、“监督岗”的作用。
5.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度。
针对西乡县的实际,目前想在全县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只能是多加强宣传调研,制订方案,引起相关领导、部门重视,待条件成熟,再全面铺开。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金采取镇、村、个人三结合的办法,改革工资组成结构,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奖励工资和养老保险工资,既考虑了村干部履职的基本需要,又突出了正面激励引导作用,并且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至于医疗保险可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