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文/张云妍
摘要: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理论,旨在研究知识学习和行为动作的根本。中学阶段是个体转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它会使青少年产生个体胜任感从而施行具体行为。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家庭内外因素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进而从客观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家庭因素 中学生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变化,青少年的注意焦点由外部环境逐渐向内转移,初步形成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独特看法。其中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客观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意图探究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增强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一、引言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由心理内部环境、家庭内外因素、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家庭内外因素由于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提自我效能感理论,该理论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动作之前,对自己能否组织该动作所具有的判断或推测”,即对自己拥有的技能的主观自信程度[1]。他前期所指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是一种自我能力的预期与内部评判,是自我认知与个体实际行为之间的桥梁。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概念有了更为系统的表述与清晰的界定。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近似于信念的心理产物,为个体提供认知与产生行为趋向的动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实施,进而对其终生发展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
(二)个体所处内外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水平与个体生存环境、生活经验等因素息息相关。成败经验是个体在动作过程中得到的感知,能有效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基本途径之一。替代性经验是对于特征相似个体能力水平的观察,类似个体的成功能暗示个体在处理相似情况时也能取得成功,由此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言语劝导即接受他人认为自己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的态度,切合实际的劝导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提升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氛围中个体所处的环境相较稳定,因此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存在重大影响[2]。
二、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年纪,是一段自我认知快速完善的重要时期。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内部及外界环境均会对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家庭外环境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一定的分寸,避免其过度或缺乏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若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方面可能会使子女形成依赖,影响子女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能使子女产生厌烦情绪,在反抗控制的过程中形成逆反,激化家庭矛盾,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应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保持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制定一定的规则,且父母双方应保持意见的相对一致,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家庭内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庭内外环境是决定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借以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
康有为先生曾经说过,“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所没有优势、也找不出任何特色的农村学校,突破办学困境的唯一做法就是从无到有。为实现这一跨越,学校应该往哪个方向上走?校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哪些努力和尝试?深入研究学校实情后,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确定了创建广州市一级学校的目标,基于学校原有艺术学科的一点基础,坚定了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三、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建议
相关分析表明,家庭内部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同父母严厉程度、家庭矛盾等级呈负相关,同家庭亲密水平、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呈一定正相关。这是由于在高亲密度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更及时,有助于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遇到的难题。随着家庭沟通质量的提高,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呈上升趋势。在高知识水平家庭中,监护人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丰富子女的阅历,进而正向作用于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一)积极弥补家庭客观因素的不足
研究显示,不少父母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在思想品德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不足。若无法形成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则有可能影响中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其融入社会。因此父母应在重视子女学业的同时,注意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使孩子形成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树立适宜的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例如父母应言传身教,使孩子形成对于竞争和比较的正确认识,意识到身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而非在吃穿用等方面盲目攀比,一味追求物质丰裕。不恰当的比较易损伤部分中学生的自信,降低其自我效能感[5]。
(二)尽力避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倾向
家庭中的客观因素均会对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父母职业、文化水平等。一般情况下,家庭客观因素较难改变,对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弥补。例如若父母自身学历水平较低,则需要客观审视,理解并接受孩子现有的学习成绩,并为其制定恰当合理的目标,避免盲目追求过高目标;同时家长也应尝试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借此也可以形成家庭中的学习氛围[4]。若家长更多地忙于工作,则需要适当地多进行亲子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以确保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亲密,形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英格曼神甫的著名口才此刻得到了极致发挥,似乎他是站在第三者的局外立场上,摆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既为少佐着想,又为女学生们考量。
(三)对子女采取适度的教养方式
在家庭外环境变量中,双亲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状况、家庭结构等均与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联系。例如对于考入城市学校的农村学生来讲,物质条件与眼界的差距可能会使他们在融入环境的过程中难以建立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构成中,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唯一中心,其自我效能感会普遍高于多子女家庭,随着家庭人数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下降态势。在非核心家庭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低于核心家庭。在家庭物质水平方面,家庭环境较为富裕、双亲职业固定的中学生自我效能感较高。这是由于职业地位越高的父母,越会对孩子寄予较高的期望值。此外,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水平[3]。
以式(9)为目标函数,进行以输入电能为目标函数的参数优化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在拾放轨迹起落点处于相同势能面的前提下,进行以式(10)为目标函数的轨迹参数优化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四)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需特别关注
贫困家庭应特别注意对于子女的教育,在这一类的家庭中,父母往往无法保证家庭成员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因此他们往往会忙于生计,忽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关心。缺乏关心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培养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家庭成员间关系发展,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这一类家庭的父母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情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并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客观认识其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因攀比物质或其他因素而产生自卑心理。父母应避免自作主张或全盘包办,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政府也应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这部分家庭进行支持,合力促进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注意家校互动
除家庭因素以外,学校的教育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学校之间应注意合作。家庭教育相比学校而言,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因此家长应积极强化家校联系,用家庭教育巩固与提高学校教育效果。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弥补学校教育的特异性不足的缺点,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引导,做好家长的功课,在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同时,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围护体系,如墙体、楼盖,其重要的承重材料为木龙骨及其两侧的木基覆面板或防火石膏板,共同构成围护体系的基础。其选材均为国际通用尺寸的规格材及板材。为保证围护体系整体强度,同时确保板材之间均可拼接固定于木龙骨之上,需要专业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对围护体系进行拆分编号,然后依据木结构建筑相关设计规范及选材的模数要求进行龙骨布置图设计(图10、11)。 如若龙骨布置过疏,则强度较弱,不利于围护体系的安全性;如若龙骨布置过密,则会造成规格材及板材的浪费。
四、总结与展望
中学生正处在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始逐渐产生属于其个人的想法和认识。在此阶段应注意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其建立基本的自信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在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树立远大志向。对于中学生群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仅需要处于主导地位的家庭配合,还需要强化家校联系,必要时还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6]。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3.
[2]高娟.中学生情绪智力、家庭环境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岑萃.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4]杨阳.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家长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0.
[5]郭蕊,邓树嵩,梁建成,等.百色市壮族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J].卫生研究,2009,(03):320-322.
[6]张芸芸.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99-100.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