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有主观意识、阅历尚浅的新时代求知少年,他们还未能懂得和珍惜一些来之不易的东西;也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不良习惯往往会给自已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诸如:随意动他人物品、随意给同学起绰号,乱堆垃圾、出口成脏、打饭不排队、不爱护公物等不良行为。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学生养成教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七年级新生是刚从各小学上到初中,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七年级的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严管严抓,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新生是刚从各小学上到初中,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上绝对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要有防患意识和超前意识,将所有可能在七年级新生发生的问题提前制定好班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问题来了才急急忙忙的想办法处理,要知道解决已出现问题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能够防患于未然的处理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一开学的时候就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班规;并时常到课室、宿舍看看学生是否有违纪行为,一旦抓到有违纪行为,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只有这样严管严抓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并且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开学时的前21天,根据有关学者调查发现,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最少需要21天。因此每学期的开学初是非常时期,班主任必须坚持二十一天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就像大学生开学时要进行严格的军训一样。事实上这21天是学生形成习惯的所需最短时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学就轻轻松松的班主任,后面的工作将会难上加难,甚至一塌糊涂。
二、制度规范行为,规矩引导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是从大处着眼,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提出了最基本要求:而《规范》则是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这两个制度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育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为此在第一周首先要给新生上一堂以"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班会,增强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带领七年级新生一起学习《守则》和《规范》,并要求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由学生组织一个与养成教育有关的班级活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确确实实做到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用制度引导学生行动。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并一抓到底。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和有利时间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首先要严格把关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不讲话、不开小差;其次纠正学生读书方式和写字的姿势并严加训练,让正确的读书方式和写字姿势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时正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在平时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四个字"静""轻""齐""洁",静就是入班则静,入座则学;轻就是拿东西轻拿轻放,齐主要是宿舍内务摆放要整齐,课室桌椅、扫把等摆放整齐,洁则是课室、宿舍都要保持整洁。在基础的文明礼仪习惯上要求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不给同学起外号等良好习惯。七年级新生在经历这些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习惯养成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耐心教育,及时表扬、多鼓励、少批评
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不定、阅历尚浅的新时代求知少年,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有自己的想法,也往往会有一些叛逆心理。单纯的用制度严格规范学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点耐心、多点表扬、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曾看到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在《读初中的感受》里写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上个星期自己做得很好,值日时很负责,上课时很用心,对老师很有礼貌,可是班会课上班主任没有表扬我,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我的表现,或者不在乎,每次班会课他都说谁谁做的不好,拼命批评违纪的学生,做得好的又不说,这样的班会课实在没意思。
看完这段话,着实让我震撼。这也让我醒悟到,单纯的用制度严格规范学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方法。从那时起我为自己默默地定下一个目标每次班会要表扬学生三个以上,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只要有学生有好的行为习惯都会及时的表扬他们,慢慢的我发现学生身上的那些不良习惯越来越少了。
经过这次事件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步入初中的七年级新生同时也开始步入了叛逆期,他们开始拥有较强的自尊心,所有的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如果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良好的连锁反应,让学生之间形成争做榜样的良好风气。例如:在卫生大扫除的时候,往往会有一大部分学生会有偷懒的习惯,而没有认真打扫。如果把全部学生一起泛泛的批评,学生会认为老师批评的不单单是我;如果是单独点名批评个别突出的学生进行批评,而其他学生就会幸灾乐祸,而未被点名的学生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而被点名的学生则会觉得老师处理不公平;最终导致此次的批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倘若在大扫除的学生中找到几个非常认真扫地的学生进行表扬,被点名表扬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被老师所肯定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在之后的打扫中会变得更加勤快;他们也会变成那些未被点名学生羡慕的对象进而成为他们的榜样。这样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就会让学生之间形成榜样之争,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多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此班主任必须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而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为初中的学生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会去思考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否则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如:老师把手中的碎纸放进垃圾桶里里总比在学生面前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举行升旗仪式时,班主任的站姿笔直,总比在班会上长篇大论要好。其实从简单的来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是一个育人的一个过程,要想此项工作做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德育工作放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而恰恰班主任的自身素质、言行举止都会深深的烙印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进而让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深刻的影响到学生,这就是俗话说的"有怎样的师父,就有怎样的徒弟。"。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让自己的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五、结束语
自从教以来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已有四年,虽然每年的学生情况都有所不同。但在养成教育的过程当中,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个人认为作为七年级的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耐心和细心,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去翻算该学生以往旧账、不揭该学生的短处,尊重该生并让其自尊心得到应有的保护。避免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造成学生的反感,避免出现教育反效果。同时作为一名七年级的班主任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理应循序渐进的去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让七年级新生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初探》[J] 管理学家 2014年第8期
[2] 陈筱洁 主编:《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3] 王道俊、郭文安 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
[4]《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22期
[5]《初中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析》http://www.doc88.com/p4971318201353.html 2018-09-30
论文作者:刘礼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班主任论文; 七年级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就会论文; 习惯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