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看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与变化_银行论文

从2007年1000家大银行排名看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银行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7月份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每年一次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以2006年底(日本银行业为2007年3月底)一级资本计算的排名和部分业绩表现,本文据此分析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一、1000家大银行的发展变化特点

(一)1000家大银行于2006年的整体盈利连续四年创新高

1.1000家大银行的整体盈利强劲增长,连续四年创新高。由于2006年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达2.9%,比2005年的2.3%有所加快,主要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经济也快速增长,带动1000家大银行的各项业务特别是零售银行业务及税前盈利强劲增长,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也再创新高(参见图1)。1000家大银行于2006年的整体税前盈利同比增长21.9%,达78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快于2005年18.6%的增幅,约为2001年整体税前盈利2228亿美元的3.5倍;整体资本回报率(税前盈利/一级资本,下同)创出23.4%的高水平,高于2005年22.7%和2004年19.9%的水准;资产回报率也从2004年的0.9%和2005年的1.01%上升至2006年的1.06%。

图1 1996~2007年排名1000家大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

资料来源:《The Banker》July 2007

2.100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和资产总额的增长也很强劲。与盈利强劲增长相一致,1000家大银行于2006年的一级资本和资产总额的增长也较强劲,其中一级资本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8.4%至33651亿美元,远快于2005年3.7%的增幅,恢复至2003、2004年分别为15.2%和20.5%的快速增长轨道。第1000家大银行的一级资本也从2004年的2亿美元和2005年的2.16亿美元提升至2006年的2.31亿美元。

由于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问题未对2006年美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受惠于油价回落和消费支出强劲增长,促使国际银行业的各项贷款和总资产也强劲增长。2006年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6.3%至742322亿美元,增长率约是2005年5.5%的3倍,也回到2003、2004年分别为15.5%、19.3%的快速增长轨道。其中欧盟二十七国入选银行于2006年的资产增长率为20.5%;美国入选银行的资产增长率为12.5%;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率更高达27.4%。不过,2007年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会放缓至2.3%,估计国际银行业的资产扩张也会有所放缓。

3.美国入选银行的盈利能力仍最高,但在1000家大银行中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在1000家大银行中,美国185家入选银行于2006年的一级资本合计占19.1%,达6421亿美元;资产合计占13.2%,达498264亿美元;税前盈利合计占23.6%,达1855亿美元;资本回报率高达28.9%,仍远高于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23.4%的资本回报率。但美国入选银行的数目从2004年的211家及2005、2006年各为197家减少至2007年的185家;入选银行于2006年的一级资本合计、资产合计及税前盈利合计占1000家大银行的比重也比上年分别占20.7%、13.7%和26.5%的比重有所下降;资本回报率也略低于上年为29.1%的资本回报率,反映其在1000家大银行中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

4.欧盟入选银行仍最多,且多国入选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佳。与美国入选银行在1000家大银行中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相对照,欧盟入选银行的主导作用则有所上升。欧盟二十七国于2007年入选1000家大银行共有279家,虽比2006年的286家和2005年的294家有所减少,但欧元兑美元升值使入选银行于2006年的资本合计占42%;资产合计占52.5%;税前盈利合计占40.7%,皆高于上年分别占40.7%、50.7%和37.4%的比重。欧盟入选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改善,于2006年的资本回报率为22.7%,高于上年的20.9%,但仍低于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23.4%的资本回报率。在欧盟27国入选银行中,比利时入选银行的盈利能力仍最强,资本回报率为32%,其次为瑞典(29.5%),英国(27.3%)、西班牙(25.3%)、法国(23%),德国(13.6%)。

5.日本和德国的亏损银行减少,但盈利能力仍较低。在入选1000家大银行的日本和德国银行于2006年的业绩中,只有4家银行亏损。其中101家日本银行的税前盈利合计为529亿美元,比上年的513亿美元增长3.1%;88家德国银行于2006年的税前盈利合计为346亿美元,比上年的249亿美元大幅增加39%。但日本和德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仍未达至世界平均水准。在1000家大银行中,日本入选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资产合计各占10%,但税前盈利合计仅占6.7%;日本和德国入选银行的ROE分别为16.2%和13.6%,远低于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23.4%的水准。如果日本和德国的银行业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其入选1000家大银行的盈利能力或盈利增长速度恐怕较难超过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平均水准。

6.亚太地区银行盈利增长亦较佳。受中国、澳洲、韩国和印度入选银行的盈利强劲增长所带动,除日本外亚太地区174家入选银行的税前盈利合计于2006年增长20.2%,高于美国和日本入选银行分别为8.5%和3.1%的盈利增幅,但低于欧盟27国高达32.4%的盈利增幅;占1000家大银行盈利的比重为12.2%。此外,亚太地区入选银行的一级资本合计增长26.8%,占比14%,但资产合计仅增长16.2%,占比12%,反映其未来仍具较大的增长潜力。

(二)大型国际银行并购活动的长期效益仍持续

国际银行业并购整合的发展趋势对银行的国际排名仍有重大影响,其中美洲银行于2006年收购MBNA银行后,一级资本增加23%至911亿美元,略高于花旗银行的909亿美元,取代了花旗银行自1999年以来连续八年独占鳌头的宝座;BNP巴黎银行收购意大利BNL银行后,也使其从上年排名第二十四位跃居至第十一位,但2006年的大宗并购活动则较少。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由于在2006年成功进行IPO,因而分别从上年排名第十六和十七位跃居至第七和第九位(参见表1)。

过去几年通过并购而形成的全球最大6家超级银行的名称仍无变化,只是排名有所变化。六大银行的一级资本为685亿~911亿美元不等,合计增长18.7%,达5043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总额的比重仍为15%;资产合计增长18.8%,达99523亿美元,占13.4%;税前盈利合计增长17.7%,达1305亿美元,占16.6%,虽然税前盈利合计比重略低于上年的17.2%,资产合计比重略高于上年的13.1%,但6家超级银行的税前盈利合计所占比重仍超过一级资本及资产合计所占比重,特别是美洲、花旗、汇丰、摩根大通的ROE和ROA远高于1000家大银行平均水准,反映大型国际银行并购活动的长期效益仍持续。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虽然以一级资本计,跻身于全球十大银行之列,但与除法国农业信贷和日本三菱UFJ之外的其他六大银行的盈利能力相比则存在一定差距。

(三)中国内地入选银行明显增加,资本实力和盈利明显改善

2007年中国内地共有31家银行入选1000家大银行,与2006年的25家银行入选相比,剔除了中国光大、广东发展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增加了9家城市商业或农村商业银行,而且有18家银行的排名提升;31家入选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比率达至5.64%,比上年25家入选银行为3.83%的该比率上升了1.81个百分点,反映政府注资、外资入股及重组上市等改革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增强了这些银行的资本实力。由于来港上市成功,使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从2006年排名分别第十六位和第十七位上升至2007年排名第七位和第九位;而且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一级资本分别达至591.66亿、525.18亿及422.86亿美元,远高于居亚太区(除日本外,下同)第四位的澳洲国民银行为175.06亿美元的一级资本;以及共有6家银行进入了亚太区25大银行之列,反映中国银行业经过改革、重组和上市,在亚太区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内地入选银行的盈利也明显改善。除了1家银行盈利下降及1家银行未公布盈利变化之外,29家入选银行于2006年的盈利增长13.7%以上;30家公布相关数字银行的平均ROE为21.3%,其中有11家入选银行的ROE超越1000家大银行的平均为23.4%的ROE;31家入选银行的平均ROA为0.76%,高于上年25家入选银行平均ROA为0.70%的水准,其中9家银行的ROA超越1000家大银行平均为1.06%的ROA。此外,中国内地31家入选银行中仅5家银行未能达至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仅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高于5%(参见表2)。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全面开放,竞争加剧,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迄今为止,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总行层面、大银行层面和城市层面进行的,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从总行向分支机构延伸,从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延伸,从城市向农村延伸。目前已完成股改上市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在向基层推进;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后一家,也是难度最大的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即将激活。随着改革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未来中国必将有更多银行入选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国作为新的金融大国正在迅速崛起。

二、国际银行业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美国次级按揭风暴引起关注

2007年以来,由于美国楼市持续降温,首季次级按揭(即金融机构向信用记录不佳的房屋购买者发放的贷款)的拖欠比率升至约13%的近五年新高,美国次级按揭风暴在国际金融市场屡掀波澜,导致全球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大幅震荡,不少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

例如,1、汇丰控股在2月初罕见地发出盈利预警,其3月初公布的业绩显示,由于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素质恶化,使其美国业务于2006年下半年的拨备较上半年急升1.1倍至46.24亿美元,全年拨备升38%至67.96亿美元,导致汇丰控股整体贷款减值拨备同比增加35.5%至105.73亿美元,预期银行的次级按揭问题需要两至三年才能解决。2、美国第二大次级按揭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在3月中宣布,由于越来越多的贷款人拖欠付款,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已经或准备中断融资,加上高达8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即将到期,公司已濒临破产边缘,公司股票在过去三周内下跌了一半。而麦肯锡顾问公司6月份的报告显示,由于大银行减少对次级按揭公司的信贷,已有近50%的次级按揭公司破产或被收购。3、美国投资银行Bear Stearns在6月中宣布,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按揭债券的对冲基金产生巨额亏损且难以获得银行再融资,其中一只基金靠Bear Stearns注资16亿美元才逃过清盘的命运,而另一只基金则被迫破产清盘。4、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投资因预期美国楼价跌幅会扩大至8%,将触发次级按揭拖欠与断供比率进一步上升,在7月中旬下调合计173亿美元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评级,虽然这仅占整体抵押债券(CDO)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反映出次级按揭风暴的影响将扩散至更重要的投资产品,不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互联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损失难免会进一步扩大,甚至引起对复杂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心危机。5、次级按揭风暴也持续为美元添压,美元兑日元和欧元屡创新低。

为防止次级按揭风暴引发系统性风险,美国政府按揭机构Fannie Mae和Freddie Mac近期宣布,将增加数百亿美元的次级按揭投资以支持市场流动性,并通过提供40年期按揭及减少可变利率的息差以帮助借款人再融资。不过,由于美国的次级按揭占整体按揭市场比重约22%,拖欠比率约13%;而且美国自2004年中以来连续十七次加息,共加息4.25厘,令早年借下可调息按揭的业主在重订息率后还本付息的负担大增;加上楼价调整仍未见底,可能导致次级按揭市场危机进一步恶化,未来数季难免会对美国经济尤其是消费构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美国次级按揭风暴远未完结,市场仍在密切关注次级按揭风暴会否进一步打击美国以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业。

(二)欧洲银行业并购整合方兴未艾

欧洲银行业近几年已陆续进行了一些大规模并购活动,例如西班牙国际银行2004年收购英国Abbey National银行;2006年意大利两家最大的银行——联合商业银行和圣保罗意米银行合并,缔造出意大利国内最大的银行;法国BNP巴黎银行于2006年收购意大利BNL银行后跃居2007年排名第11位。进入2007年,意大利最大的商业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与意大利第三大银行Capitalia银行达成并购协议,诞生出欧元区最高市值的银行;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家银行组成的财团与英国巴克莱银行针对荷兰银行进行的收购大战仍难解难分,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市传法国兴业银行有意收购BNP巴黎银行,交易若能顺利完成,两银行将组成法国最大银行,规模在欧洲位列第三,显示欧洲银行业的并购整合方兴未艾。

作为依赖市场和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业,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影响。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几乎所有资产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大银行均是通过收购合并产生的。而欧洲投资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则表明,银行的最低资产规模只有达到250亿美元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追求规模效益因而成为银行热衷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此外,意大利银行业因收费最高则成为其他欧盟银行跨境并购的主要目标和热点。

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银行的跨国并购活力仍大大低于其他行业。从1999年起,欧洲银行业内发生的并购交易只有1/5属于跨国性质,这一比例在非金融行业却接近50%,反映欧洲金融市场的跨国并购活力还处于“有待开发”阶段。随着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酝酿已久的《金融工具市场规则》法案,意味着欧盟对银行业并购的约束进一步放宽。这份将于2007年11月起正式实施的新法律草案被认为是促进欧盟金融服务业市场走向全面自由化的基础性规则。此外,欧盟还将在今年起草新的、更清晰的银行业监管规则,以进一步消除成员国之间银行跨境并购的制度障碍,这将使未来欧洲金融巨头之间的跨境并购推向新高潮。

(三)日本财政改革将使地区性银行掀起并购潮

日本银行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国性经营的银行,经过近几年的整合与改革之后,原有11家城市银行已合并为三大超级金融集团(三菱UFJ、Mizuho和住友三井金融集团),其中仅三菱UFJ金融集团的资产就达1.58万亿美元。第二层次是110家地区性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资产合计达414万亿日元(3.36万亿美元);第三层次是即将私有化的邮政储蓄银行,该行通过25000个分行吸收了200多万亿日元(1.62万亿美元)的个人存款,但没有贷款。

目前日本政府即将进行三位一体财政改革,包括今年10月将邮政储蓄机构私有化,改革地方政府体制和税收制度,以及取消所有地方政府债务由日本财政部提供担保的做法,以削弱中央政府与市政府的财政联系。其影响所致,将使未来数年,日本银行业的改革深化至后两个层次,并将掀起地区性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的并购潮。

首先,根据日本2005年通过的邮政私有化法案,邮政储蓄机构在今年10月1日将成为银行,一旦该行可用其巨大的存款基础自由发放企业和个人贷款,将会抢占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地区性银行的贷款市场,使其受到较大冲击。其次,由于不少地区性银行通过贷款和购买债务工具,对市政府借款人的风险暴露达50%以上,三位一体财政改革取消所有地方政府债务由日本财政部提供担保的做法,将使某些地方政府从无风险借款人转变为高风险借款人,因而使不少地区性银行可能出现清偿力问题。第三,日本有意改革重组地方政府体系,从以47个中小区县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转变为包括6~8个地区联邦政府体系,一旦落实,将使以单一区县政府为主要借款人的地区性银行面临重大问题。第四,尽管2002~2005年,日本政府通过大量贷款和注资帮助大型银行注销坏账,使三大巨型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降至2%以下,但目前不少地区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超过8%,不良贷款合计约为4.5万亿日元。上述改革和变化将会促使一些在大城市边缘经营的、实力较强的地区性银行,兼并在边远乡村区县经营的地区性银行,并促使10余家实力雄厚、表现较佳的地区性银行成为明日之星,而其他较弱的地方银行则面临被兼并或倒闭的厄运。

(四)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将形成双赢局面

2006年12月11日,中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全面开放银行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转制为当地注册银行后可经营全面银行业务,包括零售银行业务,标志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进入进一步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新阶段,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银行市场的全面开放将产生双赢局面。对于外资银行来说,银行市场全面开放为其深入拓展内地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外资银行吸收人民币零售存款可增加资金来源及降低融资成本,并可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和经营地域内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包括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多元化业务平台、丰富的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广泛的国际网络优势,以及产品创新快、服务素质和服务效率高、风险控制能力强、业务运作体系和业务经营模式较完善等优势,通过加强拓展高端消费者和跨国公司业务等自然增长策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及盈利来源;其中人民币信用卡、住房按揭和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将成为外资银行新的业务竞争热点和盈利增长点。

此外,外资银行也纷纷通过入股内地银行加速扩张,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不仅可获得巨大的股权增值,而且可进一步拓展品牌资源、网点资源、客户资源和盈利来源。虽然按照监管规定,单一外资银行直接入股中资银行的上限为20%,所有外资银行直接入股的上限为25%,但通过在股市购买银行股份则可绕过上述限制,考虑到中资银行IPO的因素,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实际上已可超过25%的上限。在中国政府仍会保持国有商业银行至少51%控股权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虽较难获得控股权,但对于一些股权分散的银行来说(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外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实际上已可获得管理权。

不过,资料显示,今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2.1%,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比2001年末仅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0.9%,比上年末略有提高,比2001年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2%,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比2001年末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3.0%,比上年末下降了0.4个百分点。虽然未来数年其市场占有率和盈利可能成倍增长,但由于构建分支行网络需要时间,且存在收购股权的限制,故相比外资银行已占有70%的中欧市场而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扩张能力和速度仍较有限。

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部分中资银行经过改革、重组和上市,经营实力和竞争能力已明显提高,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分支行网络和客户群,这是外资银行难以匹敌的。故短期内,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剧对中资银行的挑战不大,例如2007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纷纷发出“盈喜”,盈利增长预期分别达50%、100%和80%。

中长期内,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剧,将促使中资银行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也为改善内地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以及整个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中国银行市场对中外资银行同样充满挑战,各银行将不断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准,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以迎接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相信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中国金融体系将会更加稳健,并更有效地支持经济增长,中国将作为金融大国而迅速崛起。

标签:;  ;  ;  ;  ;  ;  ;  ;  ;  ;  ;  ;  

从2007年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看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与变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