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城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初中论文,城市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目的

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突出。教育界与社会舆论呼吁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习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成为阻碍其学习的障碍。我们认为,初中学习成绩差生增多,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与成绩落后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因此,调查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可以从这方面去分析学习的障碍,进而研究如何帮助他们消除障碍,提高学习成绩。本研究是国家教委“八五”规划课题《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与教育》的一个子课题,其研究目的是:1.研究当前城市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成绩优生与成绩差生、男女学生、初中各年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存在差异;从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去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探讨解决的办法与改进措施;2.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研究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中学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研究方法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和范围,至今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们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的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了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制定出了中国常模,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该测验主要诊断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严格按照测验实施的要求和程序,对两所中学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团体测验,时间为45分钟。剔除废卷,有效实测人数为955人,其中初一149人,初二389人,初三417人。我们先统计出每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然后根据常模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据此确定学生在某方面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三、研究结果

(一)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

1.本测验中,城市初中学生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311人,占32.36%。与近几年其它类似研究相比较,有上升的趋向。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这些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必然会妨碍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困难和成绩不良的内部原因。

2.心理健康八个问题的统计

表1 心理健康问题各项检出率统计

由于一名学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八个问题的检出率大于32.36%。从表1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的是初中学生的冲动倾向,其次是自责倾向,然后依次是: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过敏倾向与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是指情绪和行为具有冲动性,经常生气、急躁、发怒、报复心强、有时无缘无故想大声哭,大声叫、常有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念头。本次测验中,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一位的是冲动倾向,占10.57%。其次是自责倾向,占10.36%。它是自己责备自己的倾向。正常的自我责备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是若过份自责,凡事都责怪自己不好,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受忧郁和悲哀情绪所支配,甚至自罚倾向强烈,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研究认为,自责倾向的基础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其形成机制是:孩子依赖心理强——学习或干其它事失败——家长或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家长或教师反感——学习或其它事更多失败——家长或教师更加严厉惩罚——孩子的反感和敌意增强并表现出来——家长或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在压力与恐惧下形成自责倾向。第三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身体症状,占9.84%。学生敏感地感到自己的心跳、胸闷、头痛、疲劳、出冷汗、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小便失控,对声音和光线过敏等。身体症状往往是由强烈过度的焦虑而引起,也与幼儿与童年期形成的神经质型的性格和初中生身体迅速发育有关。体弱与体质过敏的学生容易出现身体症状。第四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恐怖倾向,占9.43%。它是指客观上一点也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却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受到娇惯与过度保护的孩子,容易胆小而产生恐惧心理。溺爱而又管教过严的孩子,也容易变得胆怯。这种孩子的恐怖倾向往往与对失败、失望、惩罚的不安和对人的敌意有关。第五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对人焦虑倾向,占6.8%。它是指在众人面前,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过分紧张与不安心理,害怕生人,害怕与人交往,不敢讲话,教师与家长的责备,一直放在心上想不开,担心有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等等。对人焦虑倾向多数与交往经验不足、人际关系不好有关。一些学生家庭溺爱,形成“以我为中心”,或者管教过严,很少与人交往,也就很难在中学适应变化了的人际关系。第六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习焦虑,占4.18%。测验中的学习焦虑是指过度的学习焦虑,担心考试失败,担心上课老师提问,甚至一听说要考试心理就紧张,考试时经常产生“怯场”心理,本来能解答的题也做不起,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多次学习上的失败与痛苦体验之后,学习焦虑会随之增强。本次测验的是两所非重点中学,其中一所是企业子弟中学,升学压力相对要小些,学习焦虑也就没那么突出。第七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过敏倾向,占3.66%。它表现为感受性特强,对什么事都敏感,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感到担忧,小心眼。第八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孤独倾向,占1.76%,表现为不喜欢和家人、同学一起生活,喜欢一个人冷漠独处。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他却孤单地一个人呆着,没有一个好朋友。孤独倾向可由自卑感或冷漠感而引起。

(二)初中成绩优生与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表2 成绩优生与差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统计

在本测验中,区分成绩优差生的标准是:期末成绩语文在80分以上,其它主科成绩在85分以上者为优生,主科中有一科成绩不及格者为成绩差生。参加测验的学生中,成绩优生有131人,成绩差生129人。其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优生29人,占优生131人的22.14%,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差生57人,占差生129人的44.19%。进行差异考验,Z=3.78,P<0.0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成绩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成绩优生要多。成绩不好,多次考试失败及其痛苦体验,过度焦虑等都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又可能成为学习障碍,成为影响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另外,有的成绩优生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暂时还没有影响其学习严重下降。防患于未然,也应引起重视。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性别差异比较

表3 初中男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差异比较统计

从表3看出,从总体上看,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要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问题的项目看,初中女生在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学习焦虑等方面问题比男生要多些。

从表4看出,初中各年级都是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多,初一、初三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初二尤为突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初中各年级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统计

(四)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表5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统计

从表5看出,初一与初二,初二与初三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在三个年级中最为突出。如果将初中各年级学生有心理健康的人数与本次测验总检出人数相比较更能看出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本次测验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人数是311人,其中初一40人,占12.86%,初二158人,占50.8%,初三113人,占36.33%。表明,一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最少,三年级其次,最突出的是二年级。

(五)初中各年级学生各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表6 初中各年级学生各项心理健康问题情况统计

从表6看出,冲动倾向、身体差异、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四种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二年级最突出,与一、三年级比较,进行差异考验,都是P<0.01,差异达显著水平。自责倾向初一是15.43%初二是11.14%,初三是7.43%,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学习焦虑是初一2%,初二2.24%,初三是6.44%,呈现出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的趋势。

四、讨论

(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也与社会、家庭影响有关。

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称为少年期。这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成人感,进入了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即在心理上摆脱家长与成人的监控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又称“反抗期”或“抗争期”。这个时期的发展充满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理解与闭锁心理的矛盾,身心迅速发展与人格发展迟缓的矛盾,活动能量增强与自控力弱的矛盾等等。所以,又称发展的“困难期”和“危机期”。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12岁至14岁是情感发展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少年在发现自己性征时,从各方面对它进行研究,任何其他年龄都不像12-15岁那样表现出大量的、不正常的、近乎病态的性行为。”他们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情绪兴奋性、紧张性与强烈的冲动性及波动性。他们的个性处于“动荡”之中,极不稳定。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又是身心发展与心理冲突尤其加剧的年龄,是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倘若教育影响不当,最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初二往往是初中最难管教的年级,这个年级最容易出现“乱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有关。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态度与方式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进入“心理断乳期”,欲摆脱家长的束缚而抗争。而许多家长却并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于是,家长的管教与孩子的反抗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这是许多初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重视的是,当前部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疲劳不堪,有的教师不了解初中生心理变化特点,教育态度不好,教法失当,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学生过重心理负担,这些也是影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冷酷、刻板和专横的教师的那个班出现的欺骗最多,而友好的、民主的课堂则欺骗较少”。“着迷于分数的教师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激惹、妒嫉、身心相关性疾病和疲倦”。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智力开发。但是,许多人却不太重视后一点。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则是有效学习的障碍。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次测验中,成绩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成绩优生要多。说明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要转化成绩差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与其身心发展上的不同特点有关。

关于初中男女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差异的研究资料我们看见的很少。在生理发展上,初中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女生进入这一生长高峰期的时间大约比男生早两年左右,约从9-11、12岁,男生约从11-14、15岁。初中生还处于性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而初中女生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性生理的发育大约比男生要早1-2年。大约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女生开始青春期的突增阶段早于男生。这种生理发育上的差异、再加上社会上男女差异的文化传统习俗的影响,就使得初中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女生初潮来临时,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常常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如果再受到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例如,认为月经是难为情的事,便会产生羞愧情绪。一项调查表明,约有67.1%的女生对月经初潮有各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反应。

(四)本测验主要测查初中生在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包括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测验的对象是两所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不包括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对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因条件的限制也未进行广泛的抽样测查。因此,本测验研究的结论只是初步的,尚有待于今后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五、结论

1.城市初中学生在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必须在初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成绩优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差异。成绩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转化成绩差生,必须了解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3.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性别差异。女生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方面比男生突出。

4.城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年级差异。初中二学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初一、初三学生突出。学习焦虑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增加的趋势,自责倾向则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本研究为课题组集体研究成果。本文由陈安福执笔。)

标签:;  ;  

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