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胜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157300

摘要:目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分析其效护理效果。方法:在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入院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50例。优质组应用优质护理,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研究可知:在优质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4.00%),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分别经过护理之后,优质组中患者的尿蛋白排泄(7.85±4.5)、尿素氮含量(4.25±1.3)、血肌酐水平(99±12)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5.33±1.2)、尿素氮含量(10.27±4.1)、血肌酐水平(120±14)等相关指标,且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应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早期糖尿病肾病;护理效果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由于患者的血糖较高,其代谢功能也随之异常,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患者极易发生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2]。在早期,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在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入院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优质护理展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在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入院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50例。优质组中有男30例,女20例,年龄于55-82周岁间,平均年龄(63.5±2.4)周岁,患者糖尿病病程在5-13年之间,平均病程(8.6±0.5)、常规组中有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52-81周岁间,年龄中位数为(60.5±2.5)周岁,患者糖尿病病程在5-15年之间,平均病程(8.5±1.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展开相应的常规护理,即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病区卫生监督、维护等内容,而优质组则采用优质护理,详细的护理内容如下:第一,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由于每个患病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为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应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第二,心理护理,由于病程较长、经济因素、自身不重视以及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等因素,患者一般治疗依从性不佳,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多与此类患者进行沟通,并采用安慰、心理指导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第三,饮食护理,因为每个患者的

肾小球滤过率数值的水平不同,因此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数值为依据,进行饮食规划,当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数值未超过50ml/min,需要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选择食物的时候应该尽量多的选择瘦肉、牛奶或鸡蛋等氨基酸含量较多的食物,以让患者更好的吸收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1.3 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优质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4.00%),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

表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在分别经过护理之后,优质组中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尿素氮含量、血肌酐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尿素氮含量、血肌酐水平等相关指标,且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分析[x±s/n/mg/g·Cr/mmol/L/umol/L]

3.讨论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将医师的经验与先进治疗技术相结合,再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治疗[3-4]。然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生理疼痛,无法解决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强化优质护理措施,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逐渐强化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5]。经研究证明,在优质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4.00%),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分别经过护理之后,优质组中患者的尿蛋白排泄(7.85±4.5)、尿素氮含量(4.25±1.3)、血肌酐水平(99±12)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5.33±1.2)、尿素氮含量(10.27±4.1)、血肌酐水平(120±14)等相关指标,且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该护理措施打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以“患者” 为中心,从多个较大考虑患者的主观诉求以及病情变化,进而能够切实的解决患者的忧虑,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应用优质护理能够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梅.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5):126-127.

[2]罗玲,林秋果.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7,41(5):470-471.

[3]齐冬梅.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182-183.

[4]钱萍.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561-11562.

[5]张佳.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优质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23-223.

论文作者:黄胜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