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 要】目的:探讨顾植山运用运气思路针对病机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为2015年跟师门诊收治,探讨顾植山治疗高血压验案及思路效果。结果:患者均好转。结论:中医“握机于病象之先”的思变境界,值得临床医家深思、揣摩、研习及推广
【关键词】顾植山; 高血压;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48-01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目前常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种证型,[1]治疗。笔者在跟师顾植山教授侍诊中发现,他对高血压病病机认识有独到之处,认为血压升高是机体提高自身供血的自动化调节的体现,单纯予以对抗式降压治疗,会使身体血压调节机制退化,更加依赖降压药验案分析如下:
1 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案:
案1:陈某某,女,1942年4月生, 2015年 4月19日首诊。
发现高血压5年,最高达196/99mmhg,未规律服药,感头晕,颈项酸胀,劳累后腰腿痛(以往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时心慌,夜间2~3点易醒,难再入睡,纳可,大便偏干,小便尿等待,舌质黯红苔薄脉濡弦。予血府逐瘀汤。处方:
北柴胡10g 江枳壳10g 赤芍药15g 炙甘草10g 桃仁泥15g
杜红花10g 大川芎10g 川当归10g 干生地15g 玉桔梗10g
川牛膝15g 野葛根30g(先煎去沫) 7剂
二诊(2015年5月2日):服上方4剂,血压降至160/90 mmhg,
服上方14剂,血压在140~150/85~90 mmhg间波动,头晕及颈项酸胀消失,夜眠酣香,仍有膝关节疼痛,舌质黯红苔薄脉濡弦。上方加怀牛膝15g继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思路分析:该案来诊值乙未年二之气,主客气均是少阴君火,火气加临,临床发现突然血压升高、头晕患者增多,此例血压最高达196/99mmhg,伴头晕,颈项酸胀,时心慌,夜间2~3点易醒,大便偏干,小便尿等待,脉濡弦,乃少阳、少阴转枢失责,枢机失调为病,属“血府逐瘀汤”病机主治,故用之能枢机得转,药到病除。
案2:杨某某,女,1970年8月生。2015年5月14日首诊。
患者头昏,心慌加重半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纳可,大便干燥,睡眠尚可,舌淡暗,苔稍腻,脉沉涩。嘱患者停服降压药。予薯蓣丸加味。处方:
怀山药30g 炙甘草10g 生甘草10g 干生地12g 西当归10g
杭赤芍12g 大川芎10g 潞党参10g 上于术8g 云茯神8g
淡干姜3g 玉桔梗6g 西防风10g 北柴胡10g 大豆卷10g
剖麦冬15g 光杏仁6g 建神曲10g 白蔹根3g 大红枣10g擘
润玄参12g 明天麻10g 淡黄芩10g 7剂
二诊(2015年5月21日):患者上方后头昏、心慌有减,大便易,不干,停降压药后近日反复,头昏嗜睡乏力,自觉头部头气上冲,舌淡暗,有瘀斑,苔稍腻,边有粘沫,脉沉细涩。予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
桃仁泥15g 杜红花10g 西当归10g 干生地12g 炙甘草10g
炒枳壳15g 赤芍药15g 北柴胡10g 大川芎10g 玉桔梗10g
川牛膝15g 明天麻10g 双钩藤15g后下 7剂
三诊(2015年5月28日):患者头晕改善,心慌亦减,降压药已停,血压尚可,大便尚调,精神转佳,纳可,舌淡苔薄脉沉涩细,少腹有时仍隐痛,下半夜有时燥热汗出。
处方:上方+淡子芩10g 建泽泻15g 7剂继服调理。
思路分析:该案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头昏,心慌来诊,舌淡暗脉沉涩,为心血不足、气血瘀阻之象,又值乙未年二之气,火气加临,心气受馁愈甚,予薯蓣丸加味,培补气血,使气血渐旺,心血充足;二诊伺机予血府逐瘀汤加味,疏通少阴少阳枢机,佐以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俾气血畅旺,肝气调和;三诊进一步加强清火泻热、滋水涵木之功,故不需要服用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高血压案
案3:陈某某,男,1935年10月生,2015年 5月 9 日首诊。
高血压、冠心病20余年,一月前行胆囊癌(低分化腺癌)手术,平素消化不良,饮食稍有不慎即感胃胀泛酸,大便粘溏,排便不畅,自75岁后感体力变差,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 140~150/85~90 mmhg左右,纳可寐安,舌淡苔黄腻,中有小裂纹,脉弦滑。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处方:
北柴胡20g 川桂枝15g 淡干姜15g 左牡蛎15g 天花粉25g 炒黄芩20g
炙甘草10g 江枳实20g 赤白芍30g 生晒参15g 14剂,每日1剂,
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
二诊(2015年 5月 24 日):述服上方1剂,胃脘撑胀即消除;服至3剂大便粘滞消失,排便通畅,舌苔渐退,口气清爽,饮食渐增;服至9剂时测血压偏低,自行停用降压药,至再诊时未发现血压升高,面色较前红润,精神转佳,要求继续调理。舌淡红苔薄黄,中有小裂纹,脉濡小弦。上方去江枳实,减炒黄芩量至10 g,继服14剂。另予薯蓣丸早晚各30粒,温水或米酒送服。
思路分析:该案患者因“胆囊癌(低分化腺癌)术后”调理来诊,临床表现为胃胀泛酸,大便粘溏,排便不畅,舌淡苔黄腻,中有小裂纹,脉弦滑,辨病机在少阳太阴,少阳胆气不舒,太阴运化不利,阳明大肠湿热,顾植山老师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使太阴病从少阳机转回阳,又加江枳实配合黄芩引湿热出阳明。
3 乌梅丸治疗高血压案
案4:樊某某,男,52岁,2015年2月1日首诊。
头胀3年余,10年前发现高血压,未服药物。3年前始出现面赤头胀,服降压药后头胀缓解,刻下食后腹胀,乏力,右上腹疼痛,大便稀溏,日2-3次,丑时易醒。舌红苔少干脉沉濡。
处方:炒乌梅50g北细辛5g先煎1小时淡干姜4g炒黄连15g
炒当归6g 熟附片5g先煎1小时川椒3g 川桂枝10g潞党参10g
炒黄柏6g炒二芍各10g 川厚朴10g7剂
二诊(2015年2月8日):自觉已轻松,疲劳嗜睡大为好转,仍胃胀,多食加重,丑时已不醒,夜眠好转,血压降至120/80mmhg(停用降压药后)。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左脉沉濡。乌梅丸合小承气汤。处方:
炒乌梅50g北细辛5g先煎1小时淡干姜5g炒黄连15g炒当归6g
熟附片5g先煎1小时炒川椒3g川桂枝10g潞党参10g炒黄柏6g
炒枳实10g川厚朴10g制川军10g 14剂
思路分析:该案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此次来诊时“食后腹胀,右上腹疼痛,大便稀溏,丑时易醒。舌红苔少干,脉沉濡。”从厥阴病欲解时调治,予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加味,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周身气血条畅,血压恢复正常。
按语:顾植山教授临证善于运用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阐述病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见下图)【2】
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以上高血压病验案的治疗遵从了“开阖枢”气化理论,血府逐瘀汤案从少阴、少阳调节阴阳气化转枢,血府逐瘀汤实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和桔梗、牛膝组成。其中四物汤补血活血,主治少阴,四逆散疏肝理气,主治少阳,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升降相因,重在调畅气机。[3]
总之,引起高血压的病因纷繁复杂,侍诊时见顾老师信手拈方诸如清暑益气汤、备化汤、附子山萸汤等等,临床不可拘泥于常法常态的套路思维,要擅于把握疾病病机,他认为若气机升降失调,则百病始生,中医“握机于病象之先”的思变境界,值得临床医家深思、揣摩、研习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菊 张小庆等.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48(34)
[2]顾植山.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451-454
[3]陶国水.用“开阖枢”理论方解血府逐瘀汤.中国中医药报.2015.3.11.005版
课题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20 )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研究平台—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ZX10004301-609)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高血压论文; 降压药论文; 血压论文; 乌梅论文; 大便论文; 柴胡论文; 加味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