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百色 53300
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不良反应
左旋门冬酰胺酶是一种用于化疗的关键药物之一,在应用于治疗ALL患者中具有重大的意义[1]。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门冬酰胺酶制剂为天然大肠杆菌源性L-asp、天然菊欧文菌源性L-asp以及培门冬酶。培门冬酶是新一代的门冬酰胺酶制剂,为聚乙二醇与L-asp的共价结合物。它既保存了L-asp的活性,同时又显著的降低了L-asp免疫原性[2]与半衰期较长[3]等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对培门冬酶应用诱导化疗ALL患者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1次培门冬酶。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为(36.44±3.13)岁,按预后危险度分组预后好组40例,预后差组40例。经核实,两组ALL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VDCLP方案进行化疗,其中培门冬酶1次组具体方案为:应用药物长春新碱,剂量为1.4mg/m2,方式为静脉注射,应用时间为d1与d8;应用药物柔红霉素,剂量为40mg/㎡,方式为静脉注射,应用时间为d1、d2、d3;应用药物环磷酰胺,剂量为750mg/㎡,方式为静脉滴注,应用时间为d1;应用药物强的松,剂量为40mg/m2?d,方式为口服,应用时间为d1-d14;应用药物培门冬酶,2500U/(m?次),方式为肌内注射,应用时间为d7。
培门冬酶2次组具体方案为:应用药物长春新碱,剂量为1.4mg/m2,方式为静脉注射,应用时间为d1、d8、d15、d22;应用药物柔红霉素,剂量为40mg/㎡,方式为静脉注射,分别于d1、d2、d3、d15、d16、d17应用;应用药物环磷酰胺,剂量为750mg/㎡,方式为静脉滴注,应用时间为d1、d15;应用药物强的松,剂量为40mg/m2.d,方式为口服,应用时间为d1-d28,d15开始减量;应用药物培门冬酶,2500U/(m?次),方式为肌内注射,应用时间为d7、d21。
1.3 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消化道症状、皮肤粘膜损伤及过敏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患者诱导缓解情况进行记录,分为完全缓解、复发以及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比对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根据结果表明,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详情见表一。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培门冬酶治疗期间,d7、d15及d21各时间的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均为正常水平,且无胰腺炎发生。血糖检测未发现有血糖增高病例,而2次组有14例(35.00)与1次组有10例一过性低血糖(25.00)。2次组共发现有7例(17.50)恶心呕吐与4(10.00)例厌食,1次组共发现5例(12.50)恶心呕吐与2例(5.00)厌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L-ASP是通过将门冬酰胺水解为门冬氨酸与氨,从而将血浆中的Asn消耗殆尽,以此对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进行阻断,有效的发挥抗肿瘤效应。由于正常人细胞中含有Asn合成酶,自身能够进行蛋白质合成且不会受到血浆中Asn水平的影响[4],因此L-ASP对正常细胞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故在临床治疗中L-ASP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治疗ALL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但由于治疗期间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不仅会影响到化疗的进行[5],严重时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培门冬酶治疗,期间并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过敏反应,虽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但未出现胰腺炎、血管栓塞及出血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据有关文献报道[6],门冬酰胺酶在治疗后会出现高血糖病例,但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血糖增高的病例,仅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血糖偏低,可能与化疗而导致的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有关。
综上所述,培门冬酶作为治疗ALL的一线化疗药物,其远期疗效显著。在治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周阳,刘延方,王萌,等.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6):912-914.
[2]许琳蔚,魏小磊,魏永强,等. 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1):30-35.
[3]周亚丽,彭志刚. 培门冬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59-61.
[4]梁家宝,郭绪涛,黄芬,等. 两种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7):737-742.
[5]叶丽,虞国慧,潘明,等.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J]. 安徽医药,2011,15(3):365-366.
[6]申克明,王菊美,陈海林.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高血糖2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6):49-49.
论文作者:吕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药物论文; 酰胺论文; 时间为论文; 剂量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