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_科学发展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_科学发展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对统筹兼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筹兼顾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思想论文,丰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统筹兼顾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阐发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使用过统筹兼顾这个词,统筹兼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包含了统筹兼顾的思想,即整体性的思想。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初就指出:“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也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①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不仅强调把握历史的出发点,即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而且强调完整地把握历史,即全面地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②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体性思想。后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又指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③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源于人的生产实践和交往活动,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整体。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是从世界观的层面阐述社会整体性思想的话,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从方法论的层面运用和发展了社会整体性思想,即统筹兼顾的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早提出统筹兼顾思想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对统筹兼顾思想的阐发和运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把统筹兼顾作为调节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方针。毛泽东认为,运用统筹兼顾的方针,使各群体利益得到兼顾,实现“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这样就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第二,把统筹兼顾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根本方法。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的矛盾不但可以而且应当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去解决。第三,把统筹兼顾作为全面安排的方针和原则。毛泽东强调,我们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第四,把统筹兼顾作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根本方针。毛泽东指出:“通过统筹兼顾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⑤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邓小平对统筹兼顾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上的统筹兼顾。他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⑥他还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⑦因此,他强调,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各部门之间关系比例上的统筹兼顾。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经济必须要照顾到农业。我们中国人口将近百分之八十是在农村,农业不前进,一定要拖工业的后腿。工业内部有轻工业,同重工业的关系,重工业内部也要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发展。”要调整好“我们中国内部的关系、工业和农业、工业内部的关系,调整得好些,相互比例关系更恰当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比较快地前进”。⑧三是效率与公平问题上的统筹兼顾。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但是共同富裕不是搞同步富,平均富,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不能损伤勤劳致富者的积极性。因此,要统筹兼顾地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兼顾公平也要兼顾效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筹兼顾思想。这首先体现在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他指出,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所有工作,都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次,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不仅强调了共时态关系方面的统筹兼顾,而且还强调了历时态关系方面的统筹兼顾,即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江泽民对统筹兼顾思想在实践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明确提出并启动了以实现西部大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他指出,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上述可以看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尽管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对统筹兼顾方法的阐述和运用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都一脉相承地把统筹兼顾思想作为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对统筹兼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征,为此,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筹兼顾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的新视角阐述了统筹兼顾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将统筹兼顾与科学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统筹兼顾思想提升到指导方针、根本方法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对统筹兼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统筹兼顾的核心。作为科学发展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是注重从人及其根本利益出发的统筹兼顾,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的统筹兼顾。中央提出的任何一个统筹,其前提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换言之,只有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做好统筹兼顾,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目标。

第二,扩展了统筹兼顾的范围和覆盖面。统筹兼顾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从发展内容的平衡性、整体性的视角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之间要统筹兼顾;从发展的结构性、协调性的视角看,城乡之间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人与自然的发展要统筹兼顾,即要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问题,解决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问题;从社会结构的系统性、互动性的视角看,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改革要统筹兼顾,社会利益性结构与社会功能性结构之间要统筹兼顾,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从利益关系的调节视角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统筹兼顾,应把大局、长远以及根本利益同处理局部的、眼前的问题结合起来。

第三,提升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功能。首先,通过统筹兼顾为科学发展提供活力和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就主体而言,离不开两种力量,一是活力,二是合力。要使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特别是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片面强调效率,忽视社会公平,或只讲社会公平而不讲效率,都将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而要使社会形成合力,就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暴露,这一切都影响了合力的发挥。这就需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里说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也就是要激发主体的“活力”和“合力”。其次,通过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一是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之间的统筹兼顾,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分配制度、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兼顾,让人民分享发展的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统筹兼顾,以及代际利益之间的统筹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通过统筹兼顾为科学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条件。社会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滞后,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条件下要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认真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最后,通过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通过统筹兼顾激发活力和合力,通过统筹兼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好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快速发展与平稳发展的关系,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建设力度的关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统筹兼顾的方法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方法,它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为,第一,统筹兼顾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认识和处理其中重大关系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而,一定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又会产生,尽管每个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关系和矛盾有所不同,但都需要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第二,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是运用统筹兼顾去认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平衡性问题关系问题的过程。而这些不平衡问题和利益关系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不仅是长期存在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只有坚持和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去不断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2、142页。

②苏伟:《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1期。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⑥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250页。

⑧《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标签:;  ;  ;  ;  ;  ;  ;  ;  ;  

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