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万家林 415500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多年,学生仍在考试的逼迫下“被动”学习,物理实验要改变“照本宣科”的问题,必须强化自主探究实验。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猜想,适时、适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进行实验,正确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导地位。
【关键词】自主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过程 控制变量法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生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逼迫,始终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对教材和老师所讲的知识深信无疑,以致于我国学生考试、竞赛成绩突出,设计创新能力极差,导致我国70%~80%先进技术靠“进口”引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育决策部门应重点考虑: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应转向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物理考试应设置自主探究实验,让教师真正用自主探究的模式搞好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我国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国中学生长期陷入被动“接收”的学习,还难以很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观望等待的心理,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可能性还很小,始终铭记着师长“上课认真听讲”的格言。为此教师则需要把握好课堂导入,营造自主探究的气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认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通过讲物理故事导入,如导入球面镜时,讲述阿基米德用凹面镜赶走罗马侵略者的故事;可以设计惊奇的实验或讲述实际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吸引学生去探究,如学习流体伯努利原理时,可用漏斗倒置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引入,或举出历史上军舰并排航行导致相撞的事件;可以就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提问引入,如“桃花为什么会映红姑娘的脸庞?”;还可以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无论从哪个角度,运用哪种方式,导入内容要紧扣主题,新颖有趣,切合学生经历和认知水平,均要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提问猜想
探究问题时,往往用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要求控制演示时间在2分钟以内且现象明显可观,2分钟以外的实验和物理现象采用多媒体播放,尽量将整个提供素材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如设计有导入实验时,则应避免实验重复;设计实验时变化量必须包括主体本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不能遗漏。引导学生提问猜想要做到:
(1)提问猜想要有挑战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提问猜想,就谈不上主动地去探究。教师所举事例首先要能吸引学生去探究问题,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会丧失探究的兴趣;也不能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学生无从下手,莫明其妙。如讲完《浮力》后,先通过演示浮力实验或播放相关事例,然后提问“就你知道的有关轮船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会提出:①铁块在水中下沉,铁做的船为什么浮在水面?②轮船是实心还是空心的?③为什么装载的货物越多,船下沉越深?④能不能让船象汽车一样浮在水面?⑤能不能做成水陆两用船?⑥浮力属于哪种类型的力?等等猜想。
(2)提问猜想要有跳跃性。“没有科学的大胆猜想,就不会有科学的重大突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突破传统经典力学的束缚,超越低速时间和空间,大胆猜想,通过科学论证才得到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同样课堂教学缺少了大胆猜想,则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将无从落实。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某一过程会产生什么物理现象,某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规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猜想,要给予鼓励,学生受到肯定后就会增强自信心,逐步形成提问猜想的好习惯。但教师引导提问过程中,要强调提问要有实验依据或理论依据,要应用已有知识去综合推理。
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科学总结实验结论
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各述已见,进行实验要让学生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法完成实验;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应提供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对于自主设计并进行实验学习方法,学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眼观八面,耳听四方。”及时了解学生进展情况,应在适当的、必要的时候进行有效引导。引导不适当,会影响探究效果;引导不适度,会使学生会使学生丧失自主探究的机会。
例1:探究“声音产生于振动”的实验中,有的学生用在鼓面上放小纸屑(或米粒)进行实验探究,有的学生用音叉靠近水面比较振动进行探究,有的用乒乓球接触振动的音叉进行实验,还有的……,这些实验都值得肯定,教师给以鼓励后,告知示波器的使用,引导学生运用话筒和示波器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例2:探究“盐水的密度的测定”实验中,有的学生对如何测液体质量无计可施,对“剩液”问题增大误差的不加思考,还有的学生天平操作不熟练。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学会用“求差法”(液体和容器总质量减去容器质量等于液体质量)测液体质量。不然的话,实验将难以进行,或者造成实验误差很大的后果。对于因“剩液”增大误差的问题,先让学生完成实验,然后在交流合作时,让学生小结得出:“剩液”造成测量的盐水密度偏大,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明确误差偏大的方法不可取。
分析论证要运用表格如实填写实验结果,依据控制变量法,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科学推理得出结论;在合作交流时,对不普遍、不全面的结论,予以更正。
学生获得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得到规律,分析论证对于初中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每次考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题目得到率很低,这都是自主探究实验课力度不够造成的。教师不能因为少数学生能得出结论而认定其他学生也具有这种能力,学生的差异较大,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位同学得到锻炼,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中得到探究的乐趣。
实施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刻不容缓的使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学校班额太大,实验器材短缺,学生素质差异大,教学评价效果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等原因的阻碍,使得实验探究课难以真正实施。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尽快采取措施让教师们甩开膀子大胆探索,真正上好每一堂实验探究课。
论文作者:万家林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现象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