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_数学论文

小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_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训练的几点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浅谈论文,创造性论文,小学生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为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限于已有的秩序和见解,而是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创造性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的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以及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和基础。本文从“启发”和“引导”两个侧面来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在生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借助于一些直观手段,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一个适合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他们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引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保护学生好奇、质疑的心理。

思维起源于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要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启发学生比较梯形面积的求法和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从中发现奇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b)h÷2,三角形面积S=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能不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学生经过尝试、验证,证明这样想的法是正确的。学生从侧面发现的问题其实已“创造”出一个新的认识: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统一成同一求积公式:

2.营造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成功。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激励学生成功,有利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以“三个自由”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即使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二是教师要让学生具有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巩固性参与、变式性参与、发展性参与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多端、灵活、精细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思维宽阔的多行道上,发展创造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法,掌握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采用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萌发创造思路。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与运用解题策略时,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作草图”,发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作用的思考策略和学习方法。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

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三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计算,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示,寻找不同解题方法。此题一般的方法要四步计算,超出大纲的要求。可是如果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可以探求既新又佳的解题方案。

方法一:1÷(3/5÷3)-3

方法二:3÷3/5-3

可见开放性的多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变式训练,纵横沟通

变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引导学生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理解逆向思路。比如:“红花比黄花多四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四朵”,“红花减少四朵和黄花同样多”,“黄花增多四朵和红花同样多”等等。

3.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创新。

例如,教“三角形面积”时,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按“取(两个直角三角形)比(看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拼(拼出已学过的图形)的步骤操作。学生运用拼合、旋转等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含量适当地增加,进一步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标签:;  ;  ;  

小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