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价格发现功能完善期市运行机制——“期货交易与价格发现研讨会”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现论文,价格论文,研讨会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由全国期货交易所联席会和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期货交易与价格发现研讨会”于1月13日在海口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耿亮,部分试点期货交易所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研讨会就当前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现状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许多共识。现将会议发言摘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我用“物价局”作一种也许不十分恰当的类比,来说明期货交易所在新经济体制下的地位。期货交易所一面世,随着自身交易机制的确定和完善,无可比拟地成为世界性的价格中心。在中国,尽管期货市场“早产多病”,但实际上,与钢材、食糖、粮油、橡胶、铜铝等有关行业的众多企业,仍不由自主地把产品价格的指针,转向了几个期货交易所的磁极。主要理由有:第一,期货交易把商品运动转化成了货币运动,使其价格有了最广泛的代表性;第二,期货交易以信用关系代替买卖关系,高度放大和集中了竞价交易,使交易所真正成为报价中心;第三,期货交易对冲平仓为主的交易方式,换手率高、流动性好,符合市场经济价格频繁变动趋势,从根本上提高了预期价格的准确度。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交易是很有说服力的实例。期货交易所真正起到价格中心作用还是要有前提条件。首先,需要政府赋权、法规认可。现行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象过去的物价局之所以能被社会承认一样,期货交易所及其交易规则也离不开国务院批准或授权批准。再进一步,应当立法来明确交易所的地位和职能,改变目前这种朝不保夕的尴尬局面。其次,应当交易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商品。如橡胶、铜铝、玉米等大宗原料,本身的流通总额都在百亿元以上,各自一系列联带商品、下游产品的市值都有数千亿元之多,这样的价格形成和发现才有其指导意义。再次,交易所的集中也是关键所在。“多中心即无中心”,价格导向问题尤其如此。一个品种最好集中在一家交易所交易,以利于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价格。第四,交易所要保持足够大的交易规模和足够高的合约流动性。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在处理规范与发展关系、控制风险与活跃交易关系时,特别注意试图把握这个“度”。第五,交易所还要不给垄断价格形成的土壤。垄断是市场机制的腐蚀剂。无论现货商或投机者,都本能地希望操纵市场,追逐垄断利益。交易所应有一套制衡的机制,将其纳入公平竞争的轨道中去。第六,交易所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尤其在中国,交易所可能也需要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服务。比如期货交易所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还是有可为的。一则可用交易吸引游资,为过多的票子提供一种生产性消费的出路;二则可为平抑有关大商品物价提供见效快、成本低的场所。交易所作为价格中心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是符合以形成市场经济格局为方向的宏观管理的长远利益的。
我讲三个观点:一、期货市场的功能是由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共同完成的。套期保值不是市场风险的消失,而是市场风险从交易一方转移到交易的另一方。多数情况下是一方为套期保值者,另一方为投机者,这便是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的“共栖性”。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套期保值的要求,这时候,恰好是投机者承担风险的意向满足了这种要求。然而,投机者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是因为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使他对于未来的预期价格走势有着不同的判断。因此,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也具有“共栖性”,而且是由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共同来完成两大功能的。二、评价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单纯从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项功能作简单的直接的判断,而要和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的单一现货市场相比较。三、期货市场两大功能有可能被扭曲。从我国的实践看,期货市场在某些商品合约和某些时候发挥两大功能卓有成效,某些时候则并非如此,对于这种状况需要理论界认真加以研究。笔者查阅一些资料初步获得的印象是,当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有紧密联系,期货合约设计合理,对投机者限制较多时,期市功能发挥得较好。另外,从最近苏红豆和广东豆粕两个事例看,合理的持仓限额是使期货市场循着蛛网原理运行并且使价格发现功能不被扭曲的重要条件。
价格发现机制是期货市场有别于其它市场形式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期货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功能之一。价格发现提供了某一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价格信息。这种价格信息是否真实或者“公正”,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如供求的关系、市场的流动、市场的有序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信息的披露、市场的透明、公平的竞争等人为因素,这一点对于中国的期货业尤为重要。
在不同条件下,价格发现的表现,即期货价格的形成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它肯定与现货市场休戚相关。在期货、现货市场套做中,如果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者远多于参与现货市场的交易者,那么,期货交易将加大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从而使得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期货价格被扭曲。为避免期货市场的这种消极面,在努力采取措施以规范期货市场运作、消除人为因素的同时,大力培植现货市场,形成一个完备的、具有高流通性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匹配;普及市场教育,引导众多生产商、加工商、流通商广泛地参与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交易;提高现货和期货市场套做交易的比例,促使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另外,期货市场的产生是由于套期保值者的需要。发展至今可以认为价格发现已经是一个主题了,期货市场的一切活动和功能都是围绕着价格发现这一中心。期货市场两大功能之一的套期保值,其基础就是价格发现,实践证明,套期保值能否实现取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能否真正实现,而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实现须有套期保值者的大量参与。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的关系是相互反馈的关系。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自1990年期货交易所开始取得试点运行资格以来,期货市场就一直处于总体经济的通货膨胀背景之下。尽管它曾被人看作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早产儿,是国家试图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来消除通货膨胀的“误操作”产物,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期货市场虽然在发展中历经风雨坎坷,但却已经走出了萌芽雏型期,开始走向成熟。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期货市场既然已经总体成型,那么,就应当赋予其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地位,以利于其发挥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从本质上考察,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测度通货膨胀的幅度及其基本走势,但期货市场其实并不具备抑制通货膨胀内在功能。也正因为如此,从期货市场的运作角度来考察,它本身同样也不具备推动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
一般来说,期货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效应关系:正效应和负效应。
1、期货市场的通胀正效应,所谓期货市场的正效应, 是指期货市场的存在和规范化运作,有助于实现社会游资分流、锁定生产成本的作用。期货市场的通货膨胀正效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弱化货币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由上述可见,期货市场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功能,实际上已经蕴含着对于通货膨胀现实的弱化机制,只不过这种机制是期货市场的派生机制,属于期货市场的附带性效应,因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2、期货市场的通胀负效应,所谓期货市场的通胀负效应, 是指在存在过度投机等不规范化情况的条件下,期货市场运行中所提供的价格信号往往并不与实际的现货市场相一致,从而存在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短期误导作用。在期货市场运行中投机资本的必要性,实际上存在着大户人为操纵期货交易的“做市”潜在可能性。尤其,当社会游资过大、而期货品种较少或期货品种交易规模太小时,就会在某一期货交易中形成投机资本力量超过套期资本力量的市况,从而引致过度投机出现。
总体来看,期货市场的通货膨胀负效应,主要根源于过度投机。但这种过度投机市况的出现,在中国目前则主要系由期货市场的品种过少,尤其是大宗上市期货交易品种过少所引起。虽然期货市场不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但是,期货市场的发育不足和人为限制所造成的货币需求分流渠道匮乏,却必然会恶化通货膨胀。
我国期货市场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其能否发挥个性化的功能作用。价格发现作为期货市场两大基本功能之一,其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期货市场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纵观这几年我国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各品种尤其是大宗品种(如有色金属、粮油类)期货价格整体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大体一致,一般进入交割月,绝大多数品种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接近,这是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发挥的市场基础和客观标志。但不可否认,其作用的发挥是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为价格及有关信息的辐射力、权威性还较弱,覆盖和影响面还不很广泛。在个别时期、个别品种上,出现了期货价格偏离现货价格较远,甚至在交割月也难以趋于一致的现象。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进一步充分发挥。
进一步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的对策建议有:1、加强市场监控,防止市场垄断;2、追求适度交易规模;3、优化会员结构,壮大交易者队伍;4、加强上市品种的论证;5、完善实物交割制度;6、 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信息服务体系;7、搞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8、加快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
期货价格是期货市场得以运行的核心要素和前提条件。合理的有效的期货价格不仅可以起到预期、先导作用,弥补现货价格滞后性的不足,而且能够正确引导投资和保值,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然而,良好的期货价格机制的形成,不仅需要期货市场自身的完善,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平稳的市场环境,需要一个稳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期货市场机制才能正常运行,期货价格才能真实反映未来现货价格的走势,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转移风险的功能才能实现。因此,在规范期货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的同时,探讨通货膨胀对期货市场及其价格的影响,研究通货膨胀条件下期货价格形成的特点、变动趋势和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等问题,对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缓解通胀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发育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期货市场的形成和运作,特别是对期货价格的形成和功能发挥也必然带来制约和干扰。
②通货膨胀较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均受到扭曲,两者的因果关系尚难下定论。但也不能不看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
③期货价格对通货膨胀不能产生直接影响,但在两种情况下可能对通货膨胀起间接影响,一是期货交易规模较大,价格长期、大幅度狂升,从而形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并拉动现货价格上升;二是与期货商品相对应的现货商品价格在价格指数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且期货价格能拉动现货价格上升,并造成成本普遍、持续升高,此刻可能会导致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显然,这两种情况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期货市场及其价格无论从规模上、从影响力和辐射力上还不足以成为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另外注意到,我国现行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多数情况下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视商品性质及地区性质而不同,一般较成熟的大品种、与国际接轨的品种相关系数较高,因而在期货市场试点中除完善市场主体结构外,优化市场客体结构,上市一些大品种已成为期货市场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期货市场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正值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日渐加剧,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时期,一些同志自然而然就将目前的高通胀和火爆的期货交易联系起来了。
实际上,在分析了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和期货价格的形成特点之后,可以看到期货市场不是引发通胀的成因,期货价格的变化对通货膨胀没有推动作用,但由于表现通货膨胀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大多数时间同向的运动特征,往往令人产生通胀与期价上升有关联的误解。
期货价格对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引发推动效应,但期货价格在目前通货膨胀环境下,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却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一)及时预警可能达到的价格上涨幅度,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减缓通胀压力。(二)从微观上看,生产经营者可依据期货价格的预测按商品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从而有利于稳定现货市场价格,平抑现货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三)有利于加强国际国内市场的相互沟通和合作。
期货价格作为一种市场价格,必然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就宏观角度而言,期货价格的积极意义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价格政策的制定:期货价格这种对实货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灵敏反映和关于未来供求关系状况的预测,毫无疑问为宏观决策洞察市场行情变化,把握供求关系发展趋势,提供了窗口、途径;期货价格作为一种信号,为宏观调控制订价格政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 有利于经济形势的分析:通过期货价格信号,更容易把握市场供求关系,也为进一步分析经济状况及其运行态势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期货价格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期货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晴雨表”。3、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调节:期货价格作为一个信号,无疑为分析研究商品流通过程中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的变化规律、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数,从而为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货价格在经济运行微观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1、 指导作用:期货价格具有预先显示未来供求关系状况趋势的特性,这无疑给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安排提供了一种信号指导,使变事后调节为事前调节成为可能。相对而言,期货价格比特定的一般的现货价格更具连续性、权威性和便捷性,因而这种指导作用的时效价值也更高。2、 比照作用:期货交易为规避风险提供了一种途径、一种工具。期货价格则成为套期保值者事先测算价格成本或收益、拟订保值预期目标的重要比照指标。3 、约价作用:有一种说法,即所谓“花钱到期货市场上买个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货经营企业对期货价格所具有的约价作用的看重;而一些现货经营企业干脆通过期货市场来进行现货交易的做法,则也是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了期货价格这种约价作用的效力。
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意义在于为现货市场的交易者提供一个价格发展的方向,现货商对期市价格的重视程度,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该市场价格是否有指导意义。如从籼米交易情况来看,经过半年多的交易,各产粮省已开始高度重视联交所的价格,一些省的销售计划如湖北、江西等开始根据联交所的价格来下达,反应出联交所的市场已开始对现货商具有指导意义。
期货价格在进入交割月后已开始与现货价趋同,这已显示出交易者的理性和现期两个市场发展的一致性,符合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基本规律。从广联所来说,以前曾上市的较为成熟的食糖、石油等品种以及现在已运行了七个月的籼米合约,都表现出这一特点,无论在交易过程中价格如何变化,在进入交割月份后都与现货价趋于一致。
在期货市场价格非正常波动情况下,套期保值进入市场要承担非正常的市场风险,只有在市场价格正常发展时,套期保值者才会积极入市。回避风险。因此从目前套期保值的活跃,也反应出期市的价格发现功能开始发挥并吸引了保值者入市。
由此可以看出,期市价格发现功能已开始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价格发现是期市的两大功能之一,促进这一功能的正常实现,对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发挥期市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非常有意义。因此交易所在这一方面责无旁贷。目前可采取如下几点:一促进现货商积极参与相应的期货品种交易,使市场保持与现货市场的密切联系。二是抓紧开发和推出适合期货交易的大品种上市,以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从根本上杜绝市场操纵行为。三是不断完善交易所的交割条件,尽可能扩大可交割实物范围,从而避免逼仓等非理性操纵行为的出现。四是交易所和各界配合,严格控制市场操纵行为。
期货交易本身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即通货膨胀并不是由于期货交易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我认为,期货交易并不加剧通货膨胀。相反,期货交易产生的期货价格由于具有很高的真实性、预测性、连续性和公开性的特征,从而为现货价格的波动提供了准确的价格信号,抑制了现货价格的大起大落,稳定了物价,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当然,与其它交易形式一样,期货交易如不加强管理也会产生促进通货膨胀的因素,但这并不能理解期货交易本身会引起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因此,我们要正确和客观地面对我国期货市场目前的投机过度的问题。不能由于现在期货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认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而是应该抓紧健全和完善期货法规和交易管理制度。力避期价过度扭曲和大起大落,加强对大宗游资管理,避免过度投机,恶性炒作,为公平交易创造条件,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创造条件。我相信,通过治理整顿之后,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回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所谓价格发现功能是指: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达成的期货交易价格,能较真实准确地反映供需双方的意向和预测;能较真实反映该种期货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它是市场供需状况的“晴雨表”。在国内目前的商品期货中,价格发现功能发挥得较为充分和准确的仅有铜、铝和玉米等品种。商品期货市场是标准合约的交易,而非现货商品的交易,这就是期货市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因;而交割制度又决定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要想使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准确、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尽量使期货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减弱,而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增强。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制度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连结点,如果没有实物交割,商品期货就会转化成一种“符号交易”,期货市场就会与现货市场完全脱离,就会任意受投机者开仓能力的左右;正是实物交割制度使得期货市场价格最终受现货商品的社会供求的影响。实物交割制度属于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的一部分,实物交割制度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期货价格多大程度受现货商品供求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期货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及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决定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即:开仓能力和可供交割量。分析出制约的原因,这对于研究和制订交易规则,交割制度及设计标准合约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期货市场短短的几年历史不乏有效的价格发现的例子,但从整体看,中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期货市场运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机制还没有理顺,要充分发挥功能首先要理顺机制。针对价格发现这一功能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价格的“趋同”机制是期货市场运转的基础,也是价格发现的首要前提。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趋同性,是套期保值理论的出发点,如果期货市场的价格完全脱离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期货市场就会失去其存在价值。不幸的是在我们近几年的试验中,常常看见期货价格如脱缰的野马,交易所常常为价格波动过于离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导致一些品种被关掉。这说明我们现在的运行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保障价格的趋同性。二、中国期货市场目前需要建立适当的价格调控机制。价格发现的过程是在竞争和波动中完成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和价格的自由波动才能确保真实准确的价格发现,交易所只是价格发现的场所,因此交易所不能也不应该控制价格。但是根据中国期货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现阶段需要交易所具备适当的价格调控能力。价格调控机制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既保障价格趋同性又不影响价格正常波动的机制,而不是去控制或直接干预价格,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索。三、应当形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合理的协调机制。现货市场的供需状况为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提供素材,而期货市场所发现的价格应对现货市场未来的供需关系起调节作用,把价格的滞后调节变为超前调节,这是期货市场的一大贡献。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说是“早产”,主要是现货市场尚未发育健全,现货市场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有许多传统计划经济的东西,价格调控的力度不够。期货市场要健康发展,期货功能要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下大力气促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协调机制的建立。
当前我国期市品种的现状总以小品种为主,我认为有必要研究小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当前一种观点认为小品种预期价格完全是炒出来的,其与现货价关联性较差,产生的价格不大反映供求关系,无实际意义,有时可以产生误导。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运行的小品种价格发现功能基本上实现了,其价格或高或低,其走势最终还是反映了现货供求关系,有时虽然可能是夸张的反映。远期价格成为现货商的定价参考。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以农产品红小豆为例,小品种现货价格特点:1.价格透明度很差;2.蛛网原理表现得更充分、更明显;3.受进出口影响较大,出口量一增,价格剧增,出口量一减,则价格暴跌;4. 市场机制作用比较充分,国家不进行控制。以上说明小品种对于其涉及的生产商、贸易商来讲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的。小品种期货价格的特点:1.价格波动剧烈、频繁;2.容易形成单边市,容易扭曲;3. 波动周期明显;4.对利多因素变动反映异常灵敏;5.政策风险较大;6.对现货价拉动明显,但对整个国民经济无大影响,不足成为推动通胀的因素。小品种真实价格形成的障碍有:1.政策风险;2.过度投机; 3.垄断、 操纵,违规操作;4.期货法规不健全,有漏洞;5.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货流不畅;6.交易所指导思想不正确, 风险控制不得力。 因此我建议:1.交易所特别是以小品种为主的交易所,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不盲目追求交易量、交易额,以安全平稳规范运作为第一宗旨,确定适度交易规模;2. 国家确定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我国期货市场从长期来看,将是大小品种并存,以大品种为主的思想。小品种有小品种的意义,大品种有大品种的问题,大小品种共同发展;3.尽快恢复、开发大品种,从小品种分流投机资金, 减少过度投机; 4.小品种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严, 交易所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 控制期市投机资金的流入和炒作,充分认识小品种的风险;5.鼓励套期保值、完善交割服务、增大实盘量;6.健全法规,严格执法, 严惩违规行为。
中国期市已有5年的历史,有关中国期市的各种争论一直未断。 注意到主要西方国家期市不断发展的事实,回顾期市产生的历史过程,也许我们应该得出一个客观结论。1.期市是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 发展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期市。期货交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现代期货交易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其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大连玉米期市,对1994年玉米价格的上涨和1995年末玉米价格的下跌,就曾作出了相当准确的预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价格变动的市场中,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够象期市这样为企业提供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2.现货价格的升降有其客观原因。它与期市价格的变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商品的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商品的供求关系对其价格的影响很大,我们以玉米为例:1994年开始至1995年上半年,我国玉米价格呈大幅上涨之势。当时,我国玉米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却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国内玉米需求的巨大缺口,加之玉米总量的一半多由市场调剂,必然导致玉米价格的上涨,并在玉米期市上反映出来。后来,国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停止玉米出口,由东北向南方紧急调运200万吨玉米,同时开始大量进口, 从而使玉米的供求矛盾得以解决。玉米的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迅速下降。因此关于期市价格拉动现货价格的说法,似乎缺少有力的依据。
标签:期货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 现货市场论文; 价格发现论文; 商品期货论文; 期货交割论文; 现货商品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现货交易所论文; 玉米期货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期货交易所论文; 交易所整顿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