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各个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很多市场价格都容易出现失控因素,比如目前的建筑工程造价就已经背叛了原则,由人为在幕后操作运行,去掌控着工程造价的命脉,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平稳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调查分析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并且针对失控的因素研究可控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失控;因素;控制办法
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筑工程公司的日益增多,各大建筑公司把赚钱的目光瞄向了建筑工程造价,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真正原因,就是各公司非良性竞争的结果,各公司为了利益而摒弃了建筑工程造价原则,改为人为幕后操控市场,给建筑工程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变,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该做的是避免让这些不稳地因素被人为破坏,牟取私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去让市场经济混乱,找到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并加以控制,这是目前最需要做的[1]。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失控因素
(一)不合理的招标与投标
在每个工程项目开始招标时,都会受到各个层面的关注与施压,以及种种利益的驱使,从而导致在招标时,很多与其相关的问题相应而生,比如当今社会的暗箱操作现象就是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早已经严重阻碍了在投标期间各企业的正当竞争。导致大多数的企业跟风,且为了中标用尽手段,不惜把工程造价降到最低,为了节省成本,忽略工程质量,将不符合规格的建筑材料冒充高规格的好材料使用,给工程项目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种非良性竞争的投标手段加上偷工减料的做法,使当今社会上的各个建筑工程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
(二)计量与总量不符合,且出现违规操作
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工程的实施中,进行违规操作的屡见不鲜,建筑施工的人员经常会出现各种违规的操作,比如,某个项目管理人在质量监理单位监理不严的情况下,私自计量,其已严重违规[3]。
(三)工程管理随意篡改造价,而导致数据虚高
某些建筑公司的施工并不严谨,而是一味的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且,还有一些建筑的施工单位,也是为了利益去篡改工程造价,例如,有一些更改内容,已经涉及到单位的名单,还有的公司随意增加造价条款等等。甚至有的公司还脱离实际工程,自作主张,擅自去提高工程造价设计的标准,这些都是导致工程造价处于虚高状态的关键所在。
(四)工程造价管理中侧重点的错误关注
按照传统惯例,各大建筑施工单位会把工程的实施阶段作为工作重点,并且在审计施工阶段的预结算上,施工单位宁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审计,这种做法,忽视了最初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的控制工作,非但没有实际效果和意义,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筑工程造价在全球的发展已有多年,以国外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国外是要远强于国内的,国外的造价控制重点是着重于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上,先要把估算基础做好,才可以让工程造价的实施阶段变得更容易掌控。
(五)多方面详细阐述几个具体的失控因素
1.决策阶段的失控因素
建筑工程造价的失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各个建筑业企业的招标到工程项目的竣工,其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存在能使工程造价失控的因素。在决策阶段,投资者在投资前,会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研究与评估,之后根据研究与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投入资金以及选择哪一个投资项目。一部分企业在决策阶段没有对建筑项目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评估调研,导致投资者所掌握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不但少,而且可靠性也不强,这些都给在决策阶段的投资与评估带来了很大的主观性错误。投资决策中的主观性就是投资者主观意愿上希望尽可能减少工程造价,于是做出的造价估算与实际需要相比远远不够,差距甚大。这种行为造成后期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从而,资金投入越来越大、支出越来越多等问题。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失控问题就是这样形成的[4]。
2.设计以及招标阶段的失控因素
造成设计以及招标阶段失控的因素包括:集筑设计的不合理和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技术性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后,建筑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当设计师对后者的考虑欠缺时,建筑工程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应对庞大的工程,进而造成建筑工程造价失控。招标和投标接段出现的不合法行为主要是串标和围标等,这些违纪违规的投标与投标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失控。
3.施工与竣工阶段的失控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材料造价。材料造价的失控是因为其采购与管理不当造成的。采购材料的过程中采购的方案不合理,将会导致施工用料成本的增加。比如,采购材料时只是单方面考虑材料的质量而不考虑材料的价格,很容易造成材料的成本过高,而采购材料时单方面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则会造成工程的返工量增加,变相的也增加了工程造价。在材料的管理方面,如果材料的管理不到位,那么会很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过多、损耗过大的现象发生,并且由于材料的管理不够严格,材料极容易丢失。这些都造成材料成本的增加。
建筑工程的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方与施工方都会因为合同上的缺陷和施工计划的更改等问题而导致造价失控。当合作双方在合同问题、索赔问题上出现分歧时,往往会引发法律上的纠纷。这些纠纷会使工期延长,从而增加各方面的费用,造成成本的增加。同时,工程造价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就会造成工程在竣工期间赶工的现象。工程赶工不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比正常情况下的支出要多很多,大量的支出而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失控因素。以上是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所有因素,如图1所示。
图1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因素图文介绍
二、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措施和对策
(一)决策阶段重视造价预算,再控制项目的总造价
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是这一阶段里预防工程造价失控的最根本途径。首先,把着重点放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决策前期,这是正确的,可以使整个工程造价的预算得到有效的控制。各施工单位要重视起决策阶段的工作,这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决策阶段中,使投资预算合理化,针对于此次项目做一次可行性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报告中的各项投资控制数据做精确,使建筑项目的总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为了确保该项目投资的合理,为了确定工程的规模以及建设标准,项目的管理者或者决策者都需要认真收集各项相关的资料,并撰写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真正具有可行性的研究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去研究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前景[5]。
(二)做好项目设计概算,避免成本增加
企业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率,并且减少工程造价漏项或者增项的现象,需要进行设计概算,以防范随意扩大投资规模造成的弊端,使预算超过概算。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设计人员要认认真真、细致、有责任心,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从建筑工程造价的原则性角度出发,通过严谨的思考,周密的计划,使其设计不但具有科学性质,还有使用性质,使其更加切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以此来减少更改项目的设计的项目成本。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但凡参与设计的单位都应主动和施工单位进行签订有效合同。归纳上述得出以下具体三个流程,第一,项目决策者要在项目投资之前就做好项目调研的工作,并摸清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查,为项目投资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决策者要确保投资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投资者在对项目的调查研究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时,要摒弃人为的主观因素,要多角度、多层面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此外,投资者还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比如,工程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市场变化因素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因素等。
(三)制定严格的招标政策,使其实现公平合理竞争
通过制定严格的招标政策,让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和投标过程中尽量去做到公平性、公正性及合理性,建筑工程造价也会随之向合理的趋势发生改变。在企业招标和企业投标的过程中,不但要有完善且合理的招标和投标政策,还需提高企业在招标过程和投标过程中的透明度,才能实现公平合理竞争,且提高工程造价质量和稳定性。具体事实如下:要解决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第一,要重视经济因素的影响,要提高项目进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并确保设计质量,严格要求设计者要尽量降低工程的造价。第二,要严格认真的对待设计图纸的会审,及时发现项目设计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与纰漏,使项目设计图纸得到
论文作者:郭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因素论文; 阶段论文; 项目论文; 材料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