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研究中心 吉林集安 1342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所以必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并且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需要在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下,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化建设;必要性;措施
引言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自然生态。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①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②是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目标。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国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需求。水利工程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同时也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充分发挥了河流的各种功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2.2.1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度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
2.2.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例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流相对静止,对铜鱼的产卵场影响较大;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度降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等。
2.3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古迹和景观带来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并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措施
3.1科学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特征。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基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因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另外,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前提,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既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生活与环境质量的要求。
3.2加强岸坡防护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3.3强化污水弃渣的处理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化建设中的污水弃渣处理非常重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方便了农业的灌溉,还能够起到一定防治水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建设,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杜国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203-204.
[2]王浩.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74.
[3]任小朝.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OL].科技与企业,2013(20).
论文作者:白星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体论文; 流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