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治疗实施对急诊科感染性休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的84例患有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不完全集束化治疗,治疗组采用完全6h集束化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24%。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APACHE 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更加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病死率
感染性休克,又名脓毒性休克,是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是急诊科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常见病因为致病菌、患者原有慢性疾病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感染性休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和微循环衰竭期[1]。休克初期也就是缺血缺氧期会有微循环痉挛以及组织缺血缺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最后会使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集束化治疗在急诊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7月的84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来分析集束化治疗对急诊科感染性休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7月共84例急诊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0岁到59岁之间,患者中有9例重症肺炎,8例肠梗阻,12例脓胸,3例重症胰腺炎,其他10例;治疗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患者中有12例肠梗阻,7例重症胰腺炎,2例肺癌,10例脓胸,其他11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2)患者有以下症状:体温大于38度或小于36度,白细胞计数小于15×109/L,并伴有感染现象[2]。
(3)排除受外伤或中风等原因的影响。
(4)患者均同意研究。
1.3方法
1.3.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不完全的集束化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广谱抗生素哦治疗,及时将患者的病灶或者血液送检,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内,建立静脉通道,检测器血氧饱和度,实施液体复苏,使其中心静脉压在10mmHg左右,如果患者的血细胞比容等指标还未达到标准值,仍需注射多巴酚丁胺等药物进行治疗,针对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的患者,应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3]。
1.3.2治疗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更为严格的6h集束化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血乳酸监测,针对于血压或者血乳酸低于4mmol/L的患者,应予以晶体或者胶体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效果不理想,则根据情况予以升压药进行治疗。随后在对患者的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在1小时之内进行抗感染治疗,最后完成6h的集束化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慢性健康状况的系统评分(APACHE II)、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转出ICU病房。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转出ICU病房。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或死亡。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24%。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基本情况,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APACHE 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感染性休克,又名脓毒性休克,其发病率较高,并且该疾病是临床中的主要治疗难点,该疾病可发于各类人群,老年人、婴幼儿、分娩妇女、大手术后体力恢复较差者均可能发病。休克初期多数患者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随着休克发展,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休克晚期会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的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并且相关报道显示,该疾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同时在传统的治疗效果中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根本不理想,这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因素,(1)该疾病在初期没有典型症状,早期诊断不明确,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2)传统的临床治疗中,缺乏一套系统化的治疗措施,一般是确诊病因、确保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的平衡等治疗,导致患者治疗不及时,延误治疗时机,导致其恶化。(3)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强,在患者早期不能确定是感染性休克,导致患者不能在早期接受治疗[4]。
集束化治疗,是针对感染性休克以及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标准,按照时间顺序并结合治疗需求制定出详细的流程图,对每一步流程的时间严格控制,争取在早期对患者实施质量,这种有着严格约束力的治疗方法可以实时把握患者病情,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了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并且据有关报道,感染性秀和的患者治疗关键在于在休克发生前进行治疗[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24%。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APACHE 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更加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集束化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优先出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189-191.
[2] 王桥生,苏华,符晖,等.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J].重庆医学,2015,(3):263-264.
[3] 施列鸿,集束化治疗实施对急诊科感染性休克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4(12):63-64
[4] 黄祖华,李旷怡,何南云,等.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在急诊科应用的依从性及对病死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63-64.
[5] 李元贵,王虎,马希刚.严重感染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4):289-291.
论文作者:陈长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休克论文; 意义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