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日益繁忙,车流量与日俱增,公路运输成为陕南地带商洛区域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此同时,公路使用质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公路排水对路面后期使用年限起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还会影响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因此,本篇论文着重浅谈公路沿线排水设施作为公路配套设施的重要性。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引言: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公路路基边坡较高,对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要求较高。若排水系统不完善,就会使得地表、地下水渗入路基,影响路床压实,降低路基路面承载力,使路面出现裂缝,严重时公路还会出现沉陷、垮塌等病害。虽然,我国已完善了山区公路排水设计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仍需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够生搬硬套。
1.水对于路基路面的危害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路基路面使用寿命。由于排水不畅,雨水、山涧水等滞留,浸泡路基路面,使其长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降低路基强度。与此同时,由于来往车辆的不断碾压,路面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裂缝、沉陷等病害,甚至局部路段地下水丰富,造成路基沉降。严重影响公路服务质量,危害过往车辆及行人出行安全。
2.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原则
完整的公路工程排水是用来疏散路表与地下积水,进而避免对路基路面结构造成影响。在外业踏勘时,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人员应实地详细的调查,根据公路功能、等级、建设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环境敏感区、年降雨量以及地下水活动情况综合考虑,进而确保沿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等各项工程的稳定性。
与普通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同,山区公路还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及坡面层间水对路基的影响。然而,因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山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具有难度较大特点。为此,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人员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即与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后,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和集中排水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纵、横联合的设计方法进行积水的排放,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将流向路基及路基范围内的水流,通过排水边沟送入自然沟渠或天然河道内。同时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和环境保护问题,将排水工作和防护加固工作合二为一,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3.1路基地表、地下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以散排为主,一般采用矩形边沟,在地下水和裂隙水丰富及潮湿路段除采用仰斜排水管和渗沟排水外还对这些路段的边沟采用加大形式。经过村镇的边沟采用矩形边沟加铺盖板。对人口稀疏路段及平交路口处,采用矩形接圆管边沟。
通常当地下水影响路基强度时,会在路基地下设置暗沟、渗沟、渗井或仰斜式排水管等地下排水设施来开展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各类环境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就渗透流量较小的地下水而言,可以运用渗沟与渗井方式排出,将积水引出路基,从而达到良好的排水作用。
3.2公路路面排水设计
对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路面排水采用路面横坡、路肩横坡、拦水带、急流槽及边坡进行散排的方式;对于路线纵坡较大、挖方以及过村镇路段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面横坡汇至边沟后,经涵洞排至路基范围以外。
在对山区公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路面结构本身的防水措施,提高路面材料的抗水害能力。选择抗滑性好、摩擦系数大的石料,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同时考虑设置封层,进而避免面层下渗的水进一步下渗,确保路面基层具备充足的强度与耐久性。通常会在土路肩范围运用碎石填筑,并且下部设置软式透水管或者是打孔塑料排水管来对路面结构当中的自由水予以排除。
3.3边坡排水设计
对于降水量较多的山区,在遇到持续强降雨天气时会对边坡造成极大的冲刷,常会发生落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于土质挖方路段路堑排水而言,在路堑开挖前做好堑顶环形截水沟,在分级边坡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平台单侧或两侧设置急流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导致边坡滑塌。对于填方路堤排水而言,要检查路基放线宽度是否达到路基填筑的宽度要求,并挖好纵向排水沟,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
一般在路基填挖交界地段下边坡、桥梁两端设急流槽;特殊路段截水沟连接边沟时,在挖方边坡上设置边坡急流槽;涵洞出口及边沟终点与河沟结合处均设置急流槽。
4.结语
在进行山区公路排水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规划,各种路基排水沟渠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结合,防止山坡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阻止雨水进入路面结构,以便减少对路基路面及公路构造物水损坏,提高公路耐久性。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论文作者:张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边沟论文; 路段论文; 山区论文; 地下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