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音论探析论文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音论探析

谭志喜1,孙根年2

(1.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2.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即“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反而不及资源匮乏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而言,是福音还是诅咒?学界多有争议。文章将旅游业与工业进行对比,分别从资源的形成与组成、资源在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资源产品市场交易方式与贸易三个方面逐层分析,理论上得出旅游资源“福音”论的观点。进而通过世界38 个国家、中国31 个省区以及新疆14 个地区截面数据佐证,结果显示旅游客流量、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丰度呈现正相关性。综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可知: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均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更为广泛地验证了旅游资源“福音”论,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回应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福音与诅咒;旅游资源;组成与属性;作用与地位,产品交易方式;正效应

一、引言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命题,Auty(1993)在研究各国工业化与矿产资源禀赋关系时提出的新概念[1]。随后,美国经济学家Sachs and Warner(1995)作了进一步实证研究,他们分析了1970-1989年世界71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的关系,其结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不及资源匮乏国家。由于这些国家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就成为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诅咒”[2]。这一结论颠覆了早期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自然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积极推动作用”的认识,从而引发了经济学界广泛的讨论,形成了大量关于“资源诅咒”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献。

国内徐康宁、韩剑(2005)首次使用“资源诅咒”,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资源为代表计算各省区资源丰裕度指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证实在中国各省区之间也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资源丰裕的省区经济增长普遍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3]。众多类似研究持续跟进,但多是将“资源诅咒”限定在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产资源,并未超越自然资源的范畴。张贡生(2008)对“资源诅咒”提出质疑,认为其是一个伪命题[4];孙永平(2009)更在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后,提出是“资源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5]。我国旅游业是在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的基础上壮大发展起来的,截止2017年底,国内游客达到50.01 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916.53 万人次,旅游花费累计收入已突破4 万多元,已成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产业。其间,关于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浩如烟海。1990年以前,以郭来喜、陈传康为代表的旅游地理学家,秉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开展了中国多个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规划研究,并形成了陈传康(1997)提出的“从资源到产业的地域结构对应分析”理[6]

尔雅通识课程最大限度的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尔雅通识课程是公共选修课程的一种补充,它对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孙根年(2009)等依据《选美中国》所评定的景观资源,国家旅游局公布的4A-5A 级景区和各省区入境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分析中国旅游“景观资源-名牌产品-旅游业绩”的空间错位。针对中国西部地区景观资源丰富,由于经济落后旅游投资不足,交通闭塞可进入性差,入境客流量和收入较低,指出避免导致旅游“资源诅咒”的现象[7]。而韩春鲜(2009)以新疆、王玉珍(2010)以山西为例,分析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资源诅咒”现象[8-9];方法林(2012)以江苏为例对旅游“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左冰(2013)更提出“中国旅游能打破资源诅咒吗”,似乎在暗示旅游业“资源诅咒”已是一个存在的事实[10-11]

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奖励和鼓励对参赛单位及选手是一种鞭策,是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回报[3]。因此,建立和完善我校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对于技能竞赛制度化的建立,以及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众多高品位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加快了景区建设步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对象物越来越多样化。以A 级旅游景区为特色的国家评价体系已得到较为广泛认可,将以人为本与市场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其中高级别景区(4A 级及以上)几乎囊括了人文、自然名胜,是旅游目的地最有效的形象宣传与旅游营销的“金子招牌”。

二、理论分析

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影响深远。为论证这一命题,笔者以旅游业与工业为比较对象,从三个层次来探讨:旅游资源与矿产资源、旅游产业与工业生产、旅游贸易与工业品贸易,分析资源诅咒产生的基础、作用过程及交易方式,以此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1.产生的基础:资源的组成、形成与性质的比较

在Auty 的“资源诅咒”论中,经济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资源是以煤、石油、天然气及铁、铜等主要矿产资源[1],是纯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并非涉及到土地、水利等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在资源的组成和形成上不同于矿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多指原生态的旅游吸引物,在《旅游产业经济学》中多指旅游景点景区等现实吸引物,即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同时,从旅游资源的组成来看,既包括独特天象、气象气候、风景地貌、水文景观、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文物古迹、风景建筑、园林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甚至还延伸到独特的土地利用、繁华街市、幽静乡村和文艺演出等,形成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即是一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和现象的总称[14](张立生,2003)。使用“资源诅咒新论”时不加区分,忽视了“资源诅咒”论产生的资源基础,违反有适用条件扩大化错误。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DS18B20的所有处理都是从初始化开始的,初始化是单片机将总线拉低480μs然后释放总线,DS18B20检测到上升沿后再等待15~60μs后拉低总线,说明器件存在,拉低持续时间为60~240μs。

从性质来看,“资源诅咒”中的资源不断被开采利用,它是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其形成也需要很长时间,尤其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耗竭性[16](张复明,2007),并非是人工所能造的,依靠其发展的产业会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而走向衰弱。相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旅游资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包含着资本、技术和文化,具有非损耗、可再生性。其次,旅游资源主要在于其本质属性是“吸引性”,绝大多数游客前往目的地,是因为被“旅游资源”所吸引,不可移动、具有垄断性,未来无论是潜在的旅游资源,还是被将要开发出来的景区,都客观存在于目的地,不会主动向游客移动。

图1 资源的组成、形成与性质的比较

2.产生的过程:资源在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比较

如图2所示。在“资源诅咒”论中,矿产资源只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单一要素,经劳动、资本、技术多个要素的投入制成工业产品。产品依靠的是技术、资本实现其价值的提高。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中,技术是高价的,而资源是低价的,因此仅依靠资源来发展产业就会被锁定在低端市场,出现“资源依赖症”,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在产业发展中作用甚微,甚至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副作用。

图7为各省区国内旅游总收入与旅游资源丰度的散点关系。由图可知,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丰度呈直线关系,设相关方程具有TI =aTR +b 的形式,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回归方程为:

与矿产资源在产业中作用相比,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产业会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盘活与之相关的产业。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行、吃、住、游、购、娱”旅游活动将会被激活,紧紧围绕“核心吸引物”开展。游为主,以选择高品位的景点为导向,吃、住是旅游过程的基本需求;购物和娱乐是在旅游过程中延伸需求。因此,在区域旅游开发与发展中,打造核心吸引物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其他吃住行购娱等服务才能做大做强。因此,旅游资源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牵一发动全身,小马拉大车”的关键作用。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5-2012年国际旅游收入处在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中国现代旅游业经过40年发展,从单一的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到国内、出境、入境三大市场。国内市场中,又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市场三分天下,以东部市场份额最大,其中东部的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都是资源极其富裕的大省。可知,旅游资源对于产业存在、发展乃至壮大,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是根本。

从图6和图7可知,资源丰度与旅游收入、国内客流量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资源对旅游目的地的正向作用。对比来看,旅游收入散点分布比国内客流量具有更高的共线性(相关性)。

从资源形成来看,如图1所示,“资源诅咒”中的资源是纯自然资源,仅作为工业的一种原材料。自然旅游资源虽与矿产资源差别不大,均为自然环境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但其品种类型丰富多样,远超过狭义的地质资源。如名山大川类的地貌景观,海洋湖泊类的水域风光,珍奇各异的生物品种,风云变幻的天气气候现象,以及日蚀月蚀等天文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则更胜一筹,其形成中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心血,在资本、知识大力投入下,甚至部分活动也演变成精细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资源产品,如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西班牙斗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上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习惯的形成、旅游需求层次的丰富,旅游资源已成为了游憩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函数[15](汪宇明等,2010)。

图2 资源在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比较

3.产生的方式:资源产品市场交易方式的比较

如图3所示,在资源诅咒中,工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在空间中产品是可移动的,商家要到消费场所才能进行销售,属于客源地交易,同时顾客也有充分选择权,货比三家之后再做决定。

在国际交易中,发展中国家依靠初级产品甚至直接用资源与发达国家进行交易,由于发达国家技术占绝对优势,制成品的出口与技术的垄断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被动接受交易。因此,资源出产地是流出多、收入少,获利自然减少,长此以往进行不平等交易,就会限制甚至阻碍了其他产业发展,“诅咒”现象不可避免。

展览共分六个部分。开篇视频《伟大的变革》,再现改革开放大事要事喜事的《壮美篇章》,聚焦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全方位展示巨大成就的《历史巨变》,改革成果惠及百姓的《大国气象》,结语《面向未来》。

图3 资源产品市场交易方式的比较

三、三个层次的实证研究及分析

上文已从资源的组成、形成、性质、在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产品交易方式三个方面论证了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现代经济学正在走向实证科学,对于旅游“资源诅咒”这个命题,仅靠三个层次理论论证或说理是不够的,更要进一步依据多层次调查来佐证这一事实,证明资源丰度对旅游业的发展正向作用。国内学者孙根年曾在有关文献中提出,旅游业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接待的客流量,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人气”指标;另一个是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财气”指标。“人气”和“财气”这两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景气的标准[17](孙根年,张毓,2009)。本文选取世界38 个国家、中国31 个省区和新疆14个地市,以2016年(或2017年)接待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为关键指标,分别选取世界遗产数、4A-5A 级高级别景点数、A 级以上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业的关系,从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三个层次来进行验证。

1.世界38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16年国际旅游人数12.5 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42 万亿美元。无论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等,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无不重视旅游资源的保育和旅游业的发展。其中,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际旅游起步早,发展规模大、市场成熟度高;而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特别迅速,促使世界旅游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中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作为资源代表,它们是旅游资源中的最高水准,以此来反映各国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辨识度上已获得广泛认可,尽管遗产中还存在其他差异,但绝对是各国发展入境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发展上选取国际入境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以甄别各国国际旅游发展水平的不同。

表1 前38个国家、地区世界遗产数与入境人数、收入(单位:万人次、10亿美元)

分析2016年世界38 个国家世界遗产、入境客流量及旅游收入(见表1),可知,处于国际旅游前10 位的国家(从意大利到美国),均是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国家,拥有的世界遗产地合计379 处,占比达到38 个国家遗产总数的51.7%;累计接待游客4.9 亿人次,占比达到60.6%;入境旅游收入5680 亿美元,占比达到60.7%。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其入境旅游的发展,不单受世界遗产数(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发达的科技、文化、教育,构成其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揭示入境客流量、旅游收入与世界遗产数之间的关系时,只选取了其余37 个国家进行对比。

图4为各国入境客流量与世界遗产数的关系。由图可知,入境客流量与遗产数呈直线相关性。设各国入境客流量与遗产数具有的形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其回归方程如下:

图5 为各国入境旅游收入与世界遗产数的关系。由图可知,入境旅游收入一般会随遗产地数增多而增大,二者之间呈现某种线性相关性,其相关性程度与前者差别不大,进一步说明遗产对目的地吸引力提升、入境旅游收入增长都具有正效应。设旅游收入与遗产数具有的形式,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数,其回归方程如下:

从图4和图5可知,世界遗产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对各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地位至关重要,与入境客流量、旅游收入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验证了资源对旅游目的地的正向作用,对比来看,二者散点分布差异性不大。

图4 各国入境旅游人数与世界遗产数的关系

图5 各国入境旅游收入与世界遗产数关系

2.中国31个省区国内旅游的比较

细观以往文献研究,①在分析旅游业的发展时多采用增长率,而并非是客流量(或旅游收入)的现值,在指标选择上存在一定失误。众所周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起步早、产业规模较大,西部地区起步晚、产业规模较小。依据Butler 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保继刚,楚义芳,2011)[12],东部地区国内旅游在进入成熟期后其增长速度较低,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处于快速增长期,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增长的速度较高。增长率是与产业发展历史、现存规模、成长阶段有关的概念,不加区分地将其与旅游资源丰度进行比较,用以验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资源诅咒”现象显然是不科学的。②部分研究不仅在于解释和验证旅游业发展存在“资源诅咒”,而且还提出“狠招”建议,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无异于釜底抽薪,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朱希伟(2009)等人以中国为例,分析某些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去工业化”,认为这些地区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不是“福音”而是“诅咒”[13]。众口铄金,左冰(2013)更是提出克服旅游业发展“去工业化”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旅游业发展繁荣之时,有意识地将旅游业发展所积累的财富用于培育工业[11]。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旅游资源不是旅游业发展的“诅咒”而是“福音”,拟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认识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正效应,以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方向提供有力支撑。

相比较,旅游市场交易中,资源具有垄断性、且旅游产品不可移动,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国内游客则是目的地消费,所有开支以不同形式融入到当地经济体系中;国际旅游则属于境外消费,与货物贸易流动方向完全相反,入境旅游是旅游出口,向游客“出售”本国风景,收入外汇;出境旅游是旅游进口,游客前往他国观看“风景”,异地消费,支出外汇,因此,对于资源产出地而言就是收入多、流出少,获利与日俱增。无论是国内游和还是国际游中,资源拥有方在交易中均处于“上游”,甚至还会仰仗资源优势“宰客”,进行不公平交易。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拥有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之后,在市场交易中与“资源诅咒”中产品交易方式决然不同,致使旅游业在出口创汇、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作用正向,对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正能量。

《2016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从景区接待客流量、门票收入、营业收入3 项指标来看,全国A 级景区发展稳定,其中高级别景区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据统计,5A 和4A 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9.81 亿人次,占全国A 级景区的67.26%;景区营业总收入3206.25 亿元,占A 级景区营业收入的83.1%;门票总收入906.20 亿元,占到A 级景区的90.88%[18]。在进行全国31 个省区国内旅游比较时,文中主要选取4A 和5A 级景区计算旅游资源丰度,为便于比较,将1 个5A 级景区折算为2 个4A 级景区;一并对各省区接待的国内客流量和国内旅游收入进行统计,具体见表(表2)。

表2 全国31个省区接待国内客流量、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丰度(单位:百万人次、亿元)

为了进一步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正向作用。本文通过对各省区国内旅游发展与高级别(4A 级及以上)旅游资源的关系来验证。图6为接待客流量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关系散点图,由图可知,接待客流量与旅游资源丰度呈正相关性,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接待的游客量越大。设定接待客流量与旅游资源丰度具有的形式,根据表2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图6 中国各省区国内客流量与资源丰度关系

图7 中国各省区国内旅游总收入与资源丰度关系

各省区4A 级以上旅游资源越丰富,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就大,接待的客流量相应增加。

综上所述,美国对伊朗能源领域的制裁政策已经形成一套复杂体系,现行制裁政策所设定的制裁范围非常宽泛,同伊朗能源领域的所有商业往来几乎都被包括在制裁政策中。受国际政治影响,美国会随着政治需要对制裁规则做出调整。在制裁实际操作上,美国政府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美国制裁政策也存在一些例外规定,而且一定情况下也要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黄金总供应量小幅下降2%。有分析指出,连续两季度的套期保值解除,金价下跌以及美欧经济提振对黄金回收的阻碍对供应量构成影响。相比之下,本季度矿山黄金产量增长2%,至875 t,实现了第六个季度的持续增长。其中,俄罗斯和加拿大等主要产金国的产量增长及生产管道的改良将成为2018 年矿山黄金产量进一步增长的支撑因素。

王玉江(1970-),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建筑材料和信息功能材料。E-mail: wang_yu_jiang@163.com

各省区4A 级以上旅游资源越丰富,相应的国内旅游收入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其次,在资源诅咒中,消费者购买工业产品,获得的是其有形的使用价值,并对产品绝对占有。而旅游则不一样,游客围绕核心吸引物开展活动,获得的是一种与众不同体验和经历,是无形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没有剥夺他人对“核心吸引物”的享受权利,具有公平性。

3.新疆不同地区的比较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0 万km2,人口2398.08 万,与8 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远离中国人口中心,境内14 个地市州,因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旅游资源分布各有特色,呈非均衡状态。中国东中部游客赴新疆旅游,多通过航空和铁路运输方式进入,除乌鲁木齐作为中心城市之外,其他各地市州的旅游多为自由选择。截止2016年底,新疆共有A 级景区317 家。其中,5A 级景区11 家,4A 级景区73家,3A 级景区115 家,2A 级景区109 家,A 级景区9 家,是中国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19]。从旅游业发展状况而言,2016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01 万人次,入境旅游消费9.01 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901 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1340 亿元,并不算是一个旅游大省[19]

通过新疆各地市客流量、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关系分析,验证省级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正向作用。本文吸纳孙根年早期提出的A 级景区赋分加权叠加模型[20](孙根年,冯茂娥,2003),改进对5A 级景区权数设定为5,即新疆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按如下模型计算:

其中:X1、X2、X3、X4、X5 分别为 5A、4A、3A、2A、A 景点数,5.0、2.5、1.5、0.75、0.25 分别为各景点的权数。新疆14 个地市州游客总数、旅游收入及旅游资源丰度统计如下(表3)。

表3 新疆14个地市州接待客流量、旅游总收入与资源丰度(单位:万人次、亿元)

在新疆旅游发展中,乌鲁木齐是其中心城市,资源丰度、交通区位和接待设施远高于其他地市州,从研究样本中剔除。图8为各地市接待客流量与资源丰度的关系,由图可知,新疆各地接待的客流量与旅游资源丰度呈直线相关性。设相关方程为TQ =aTR +b ,其中,TQ 为接待的客流量,TR 为旅游资源丰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方程:

各地市A 级以上旅游资源越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接待的客流量越大。

图9为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与资源丰度的关系,由图可知,新疆各地市旅游收入与资源丰度呈直线相关性。设相关方程为TI =aTR +b ,其中,TI 为旅游收入,TR 为旅游资源丰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方程为:

该模式下,社会资本方中标PPP项目后,一般与政府授权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在项目公司满足最低资本金要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向项目公司提供用于PPP项目建设的项目贷款,并以该PPP项目回报机制作为还款来源,通常要求社会资本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项目贷款的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房地产项目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在此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社会资本方筛选标准较为严格,一般选择实力较强的央企、国企,以及现金流充足或长期合作的民营企业,即使PPP项目遭遇失败,通常也不会对这些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太大影响。

本式说明,新疆各地市A 级以上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收入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性。

新疆国土面积巨大,各景区之间距离较远,交通费用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较大,内地游客在新疆旅游的周转时间较长。游客不远上千公里,克服距离阻力到伊犁、阿勒泰、喀什等地旅游,高品位旅游资源及景区起了关键作用,且旅游收入与客流量相对较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可代替、作用重大。

第二,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保障与体现。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能力和权益,惠及当代,亦造福子孙。建设生态文明,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也是增强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

图8 新疆各地游客人数与资源丰度关系

图9 新疆各地旅游收入与资源丰度关系

四、结论与启示

进入新时代,旅游业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文章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从世界、国内、地区发展过程来看,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是独有的,发挥着正效应。将旅游资源福音论用以指导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将会有利于减低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使三次产业结构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而且会更加夯实“两山”理论的生态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五位一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级,必须坚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但在建设的同时,各地需引起重视的是应因地制宜,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走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AUTY,R.,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 Routledge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259-268.

[2]SACHS,J.D.& WARNER,A.M.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J].NBER Working Paper,1995:53-98.

[3]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异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102.

[4]张贡生.“资源诅咒”论: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J].财贸研究,2008(6):14-20.

[5]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C].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2009.773-795.

[6]陈传康.区域持续发展与行业开发[J].地理学报,1997,52(6):518-527.

[7]王美红,孙根年,康国栋.中国旅游LR-NS-FA 空间错位的组合矩阵分析[J].人文地理,2009(4):115-120.

[8]韩春鲜.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5):871-875.

[9]王玉珍.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8):41-45.

[10]方法林.江苏旅游“资源诅咒”现象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27-34.

[11]左冰.旅游能打破资源诅咒吗?——基于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32(5):60-69.

[1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6-118.

[13]朱希伟.旅游资源、工业集聚与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09(5):65-72.

[14]张立生.旅游资源概念及谱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3(5):145-147.

[15]汪宇明,钱磊,吴文佳.旅游资源新论——基于游憩需求与技术进步角度[J].旅游科学,2010(1).

[16]张复明.资源型经济:理论解释、内在机制与应用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7.

[17]孙根年,张毓.长江沿线10 省区国内旅游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J].经济地理,2009,29(12):2102-2107.

[18]李金早.2016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7.

[20]孙根年,冯茂娥.西部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与资源区位的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459-464.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40(2019)05-0108-08

收稿日期: 2019-01-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18BMZ071)

作者简介: 谭志喜(1981-),湖北巴东人,湖北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及乡村社会发展研究;孙根年(1961-),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分析。

[责任编校:唐 鑫]

标签:;  ;  ;  ;  ;  ;  ;  ;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音论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