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人民医院 贵州 荔波 55840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越来越提高,对医护人员技术要求更是精益求精。探讨真空静脉采血常见的失败原因及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方法是回顾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失败原因】
1.1患者肥胖
由于患者皮下脂肪层厚,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
1.2老年人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病人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
1.3高黏血症的患者
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入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
1.4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
血管壁硬性大,无弹性。
1.5特殊病人可致血管脆性增加。
【对策】
2.1对所有患者采血失败时,首先考虑针头贴血管壁或是穿刺时针头穿出血管壁,此时应旋转针头或稍退针头即可。
2.2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的患者,进针后应胶布固定针柄。减少针头在血管壁的轻微晃动。
2.3患者肥胖
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2.4老年人动脉硬化
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2.5高黏血症的患者
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两次穿刺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针时有落空感,无回血,拔除针头发现有黏性血块堵塞,更换腕部静脉另行穿刺采血均成功。原因尚未清楚。
2.6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
管壁硬性大,无弹性。应注意拔针方法,保护血管,拔针时应先将指腹顺静脉走向平行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除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5~10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论文作者:张龙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血管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针头论文; 脆性论文; 皮肤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