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大量的建筑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施工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各种裂缝,其中以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墙体裂缝最为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材料自身特性、结构设计、施工时天气因素、施工方法的采用、性质功能变更或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裂纹的发生。虽然现代研究表明,裂缝是很难避免的,属于材料的特性,但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将裂缝尽可能缩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是今后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
1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非常常见的病害问题,如果设计裂缝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持续发展,就不会给整个结构部分产生影响,并且有些裂缝会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的发展,严重的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案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数量非常多,土建工程的数量比较多,为了全面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对于土建工程来说,其裂缝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2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对于土建工程中房屋的建设而言,在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形状控制效果就分为四类混凝土裂缝。在整体的分类过程中分为载荷过大出现裂缝、变形裂缝、设计裂缝以及施工中出现的裂缝。根据这些裂缝的实际情况,对于这些裂缝的解决以及控制手段就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这些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解决措施。其中载荷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拉应力过大,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变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暴露在外部,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热胀冷缩,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内部发生变形,从而产生新的裂缝
3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3.1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由于建筑物在施工或者设计的时候,地基部分或者是建筑物整体的施工不合理,导致建筑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从而在建筑物的内部或者是外部出现相应的裂缝,这对于后续建筑物的运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其中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出现的裂缝,在建筑的裂缝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3.2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在干燥时干燥的过快,就会在后期运行过程中产生裂缝。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不够良好就会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内外部收缩速率和相应的塑性变形不一致,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这方面的整体运行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缩也是出现的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
3.3由于建筑物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缝
对于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在整体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建筑物在整体的运行的时候。出现部分地区的应力集中,这些部分的拉应力过大,就会使得整体的建筑出现局部的破坏,这对于建筑的运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对于建筑物的应力集中,是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4.1合理控制温度
很多地区早上和晚上的温度相差较大,直接导致了冷热交替,不但会对混凝土建筑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室内外温差情况明显时也会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所以,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预防这种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温度差异对混凝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就要求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期间,一定要在高温地区降低混凝土建筑墙面的厚度,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墙面厚度来降低室内外温度差异。不仅如此,在实际开展施工时,特别是针对浇筑环节来说,积极运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温度,为混凝土加快成型速度创造有利条件。就某些温度很高的区域而言,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喷洒、遮挡阳光等各种手段来减少材料温度,在实际浇筑期间,还应在建筑物的墙壁里面加入冷凝管等相关设备。当气温突然升高亦或是突然降低时,施工人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便可以降低由于温差变化而对混凝土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温度的防护应当依据不同地区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方案。
4.2科学设计配合比
通过科学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对建筑结构裂缝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在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结构形式、土建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条件对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进行合理确定。要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且应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首先应根据我国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初步计算,然后按照计算结果对混凝土进行试配,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并严格依据该配合比对混凝土进行配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是以干燥材料作为基准,但存放现场的砂石等材料中均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需要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对配合比进行修正后,方可作为施工配合比。此外,在混凝土配制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温度升高的情况,有利于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
4.3改进工艺
一是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选择分层浇筑法,通过分层浇筑能够使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降低内外温差;二是配筋法。借助该方法能够防止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有助于增强混凝土抗温度应变的能力,按照孔洞周围的应力,配置钢筋,防止混凝土开裂;三是设置后浇带。可在混凝土施工中设置后浇带,借此来减少外部约束和温度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避免内外部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4对地基沉降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地基沉降产生的裂缝,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及气候因素。其次,在拟定地基加固方案时,既要对地基处理加以考虑,又要全面考虑建筑上部结构处理,而且还要更好的将二者紧密相结合。在对建筑上部结构处理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设计,科学、合理的设置沉降缝。
4.5养护预防裂缝措施
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之后,如果环境温度与湿度不合理,会对于整体的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参数,然后使得水泥充分的水化,以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因此,混凝土收浆之后的表面应该覆盖草帘等保湿,采用人工洒水的方式来养护施工,从而可以防止出现表面拉应力。环境温度中的湿度如果超过90%,对于预防裂缝是非常关键的;而夏季环境温度过高,表层水分蒸发过快,需要采取有效的进行养护。
结束语: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裂缝问题属于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因,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利用,来实现对裂缝的控制,尽可能的使结构不会出现裂缝,或者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对裂缝的宽度与数量进行减少,避免一些有害裂缝出现,同时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雪斌.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止[J].建材与装饰,2018(08):7-8.
[2]荣凤斌.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198.
[3]侯道静.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7):47-48.
[4]郭宗明.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防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61-262.
[5]张帅.浅析土建工程裂缝的防治设计与施工方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4):77+93.
论文作者:郭文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应力论文; 温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