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论文_潘虹

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前的焦虑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护理;应用效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的一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斑块物质和并发症的损害,引发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大脑缺血,引发脑干、枕叶皮层以及小脑出现短暂性缺血,从而导致患者眩晕发作[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作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眩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汗出以及肢冷等,会表现为持续性或是一过性,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缓解眩晕症状,还能够降低眩晕的发作次数,从而避免脑卒中的出现[2]。本文通过对我院选取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资料,采用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43岁到70岁之间,平均55.2±2.3岁,病程时间在2个月到8年,平均4.4±0.6年;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55.1±2.4岁,病程时间在1个月到8年,平均4.1±0.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完全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良好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不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差,无法完成此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保持室内的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保持环境整洁,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指导患者需要保证绝对卧床休息,采取高枕卧位;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由于患者存在头晕症状,非常容易产生呕吐,长时间处在痛苦之中,导致心情烦躁,对于病情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耐心开导患者,为其介绍情志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使患者的心理情况获得调节,克服困难,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清淡并且低盐的饮食,严禁使用肥甘厚味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西瓜、豆制品以及芹菜等;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中药温服,早晚一次,针对呕吐严重的患者,保持坐位服药,采取少量多次的服用方式,避免误入气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低头下蹲,保证坐下慢,站起慢,抬头慢以及转头慢的原则,不可以做剧烈运动,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运动方案,打太极拳以及慢走能够提升患者抗病能力,改善其血液循环;针对头晕情况严重患者,采取针刺风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阳穴、肝俞穴、百会穴以及中脘穴等,每天1次。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焦虑评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代表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显著好转,代表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没有改变,代表无效[3]。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4]。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的焦虑评分为66.77±11.88分,护理干预之后37.85±9.33分,对照组护理之前评分68.44±11.66分,护理之后49.11±10.08分,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前的焦虑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值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3讨论

眩晕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主要是由于劳累以及情志不畅引发疾病反复发作,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对于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从生活、情志、饮食以及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作息以及升高习惯,保证劳逸结合,全面调整患者身体素质[4-5]。本文研究显示,回顾性分析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资料100例,对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措施之前的焦虑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明媚,焦富英.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05):140-144.

[2]任秦有,赵宁侠,郭瑞林,郭瑞峰,潘娜.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对左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20(04):21-24.

[3]谷巍,刘碌,高轶.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的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15,8(41):63-64.

[4]黄红霞,陈勇,孔天东,刘丹娜.艾灸联合喜辽妥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压疮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2(19):309-310.

[5]叶德宝,方剑乔.内关穴经皮电刺激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TCD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3,5(04):661-662.

论文作者:潘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论文_潘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