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园林设计主要是以维护生态环境、美化性及和谐性为主旨来设计出既美观又协调的园林景观,而植物配置对生态园林设计的总体效果起到较大影响。本位主要对植物配置的方式、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探讨
引言
地球是人类共同且唯一的家园,近几年我国的经济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也被严重破坏,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因此失去了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园林设计及相应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需要,其不仅能维护生态环境,更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生态园林设计原则的基础下,要协调且合理地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及建筑。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具体方式
1.1花型植物和叶型植物相结合
在对美观性比较高的花型植物进行配置时,首先要对花型植物的花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采用科学美观的配置技巧对此植物进行配置,以有效地提高此植物的观赏性,并且使其观赏的时间增长。在一定的季节里要注意对那些叶子较茂盛且有欣赏价值的叶型植物采用适合的交叉配置方式进行配置,以确保景观在整体上保持协调美观。叶子形状及颜色都较为漂亮的植物如红枫,为了使其在任何季节里都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要适当的将其与一些绿色植物进行交叉配置,因此确保园林在任何季节里都保持其供人欣赏的价值。
1.2注意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拼花艺术占据重要作用,而色彩上的搭配及分层配置是其重要的两种形式。主要是根据植物的叶子及花的颜色不同且高度上的差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在颜色及层次上都能协调且更加的丰富,从而提升生态园林的整体欣赏价值。就比如黄杨树和枫叶李在高度上就有较大的区别,枫叶李就相对较高一些,所以,在对其进行配置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植物的具体高度进行设计,并且根据升序或是降序的形式进行配置,从而有效地显示出层次感及协调感,从而大大增加了其欣赏的价值。
1.3季节性植物交叉种植
在对植物进行设置及配置时,为了有效防止存现植物过于单调,且不协调的现象,不同地域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重视植物的季节性,并且要合理地对季节性植物进行配置。例如可以将在某一空间内以科学合理的比例对其进行设置,尽量是生态园林体现出四季常青、绚丽多彩的效果,从而体现出设计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并且使生态园林的景观更加的多姿多彩,形成值得游客欣赏留念的生态景观。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表现手法
2.1对比和衬托是生态园林设计中较为突出的植物配置表现手法
在对生态园林的植物进行配置时,将不同植物进行对比从而从中衬托出更具优势的植物,然后可以将其用于四季常青的植物与色调单一的植物之间,起到调协的作用,从而使生态园林在总体上达到协统一,因此有效地增强了景观的观赏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合理配置动势植物和静态植物
每种植物都具有其特有的姿态,比如柳树具有好动性,而小溪中的水也是流动着的,因此柳树的摆动与水的流动性相呼应,从而柳树这类植物就较适合在水域周围种植。除此之外,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要知道适宜此植物种植的生态环境,以及周围气候等因素是否也都适宜,并且要了解植物的具体姿态,从而使园景观能达到整体上的协调。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时需注意的问题
3.1关于植物群落
植物的生长群落主要是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并且将其有层次有规律地在某个区域进行设置,同时能表现出群落的具体植物类别及规范的结构分布。要在确保植物群落能够协调、稳定地生长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别的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使其形成较高的美化价值及观赏价值,并且要确保植物自身生长需要与其生长的环境特点之间达到良好的配合度。在配置植物过程中,要以园林自身的环境特点为基础,将园林植物合理地配置在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此外要着重考虑植物自生生长的需求例如气候、环境、土壤等条件因素,并且要符合环保型及观赏性的科学需求,将其进行正确标准的配置,因而使配置的植物能达到生态保护需要的人工群落的标准。
3.2互惠共生的原则
不同类别的植物需要的物质养分及条件均有所差异,而有些植物在一定区域内生长可以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使双方就能获得需要的物质或是有利资源。例如兰科植物与菌根植物之间就可以互惠共生,而有一些植物其生长时分泌的物质能够促进其他一些植物生长发育,但是也有部分植物的分泌物质会抑制某些植物的发育生长,因此,在配置植物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因素,在对植物进行配置,使其生长环境能达到最佳状态。
3.3植物设置要凸显出当地的地方特点
由于各区域的发展规模、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当地资源、历史文化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绿化设计。而对某个地区的园林设计同样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文化特点等条件来合理地进行设计配置,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及配置时要充分的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且从中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平及其观赏价值。有的区域由于环境物污染严重及土壤硬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妨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筛选植被时要尽量使用适应性较强且生长能力较强乡土树为主,不仅能很好凸显出当地的地方特色,更能增加当地的生态效益。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具有美化及观赏的价值,并且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其不仅要从生态园林环境、资源等各种因素考虑,更要着重考虑生态园林的总体效应。在对植物进行设置时,要知道不同植物群落的具体特征,并且要根据互利共生的原则,合理地对植物进行配置,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美化性及观赏性。
参考文献
[1]刘丛丛.生态园林植物配置[A].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
[2] [美]阿诺德•伯林特, 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丛[M]张敏, 周雨译;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6, 3.
[3]马莉娜,何伟强.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林.2013(20)
论文作者:甘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生长论文; 生态论文; 在对论文; 价值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