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华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四川/阆中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为(4.12±1.43)个月,低于对照组的(2.43±0.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通过利用半透膜原理,建立一条稳定及血流量充足的血管通路,可将体内的有毒素质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1]。其中,深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手段,但长期留置导管易发生导管脱落、堵塞、血栓形成、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笔者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行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所得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行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76例,疾病类型:慢性肾衰竭61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9例;穿刺部位:颈内静脉穿刺58例,股静脉穿刺18例;透析次数1~3次/周,平均(1.8±0.4)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2~82岁,平均(68.9±2.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3~82岁,平均(69.5±2.6)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插管前,详细向患者介绍留置导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常规操作进行血液透析护理,处理留置伤口,透析受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教育,置管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留置导管的作用及目的,并介绍导管留置的方法及置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透析护理:血液透析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应彻底消毒手部,戴上口罩,应用安尔碘消毒伤口及其周围组织,观察导管置入口有无脓性物质渗出、红肿及出血等情况发生,导管接口应用0.5%碘伏纱布浸泡消毒,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2]。③导管护理:每次透析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直至官腔内血液残留,导管置入口及其周围组织使用安尔碘进行消毒处理,并配合伤口敷料;封管后及时更换肝素帽,防止管路栓塞,并固定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栓、感染、导管脱落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数据包对本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的对比分别配以X2和t检验,计量资料单位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当结果提示P<0.05时,则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对比
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为(4.12±1.43)个月,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为(2.43±0.8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6,P=0.0079)。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手段,在血液透析中,通过建立一条稳定及血流量>200ml/min的血管通路,且无导管阻塞及感染现象,可保证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动静脉内瘘是患者最后理想的通路,但由于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的限制,无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术,这就为深静脉留置导管创造了良好条件。有研究发现,长时间留置导管易引起导管脱落、堵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3]。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血栓形成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血管内皮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导管移位以及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因素造成。因此,透析前,患者应遵医嘱使用一定剂量抗凝剂,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肝素盐水正确封管,可防止血栓形成;对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采取溶栓治疗。导管感染主要包括皮下隧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导管先关菌血症等,一旦发生导管感染,需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相关血培养;除此之外,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清除导管及其周围的渗血渗液,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4]。总的来说,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础,成功的留置导管以及正确处理各种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同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且观察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亚林,全丽芳,潘寄春等.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5-806.
[2]张桂燕.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35-36.
[3]刘潇玲.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6):7770.
[4]蒋冰之.观察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5,13(16):248-249.
论文作者:邓秋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