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并探究风险管理的效果,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56例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按照随机序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进行良好细致的工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管理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49-02
心内科在临床中属于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因为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且较为多变,所以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也有可能出现恶性发展,因而该科室的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应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很有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等,影响院方的整体工作和形象,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心内科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张进行相应的风险事件分析,然后对患者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即护理管理的风险管理,以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提高护理的效果。本次我们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56例心内科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效果,同时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56例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按照随机序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两组共56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56例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且均已审批通过;56例患者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56.5-80.5岁,平均年龄62.5±2.14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6.5-79.5岁,平均年龄63.1±3.12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等指导,同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果出现异常问题时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首先对心内科临床中容易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即进行风险评估,1.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心血管意外风险的发生可能性作出综合评估,2. 根据患者的病程以及诱发因素对风险发生时间作出评估,3,对当班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急救药品及器材使用情况作出综合评估,做好重点标记。然后制定相关的管理护理措施,(1)专业培训:对于在职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需要严格掌握医用器械的操作和使用规范,同时对于心内科护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明确,因为多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都是在从事工作之前系统进行的,而医学的发展脚步较快,因此必须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2)合理排班: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细致,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求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我们在进行相关排班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保证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人,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重点病人做好交接班。(3)规范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要求护理人员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工作,同时将护理的内容和患者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形成完成的护理日志[1],便于减少工作出现的疏漏,同时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时能够有据可循;工作应该细致落实,改善患者和临床工作的情况;两组护理均结束后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进行统计(包括坠床、跌倒、猝死、急性心力衰竭、用药浓度或速度错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等),风险事件发生率等于风险事件发生例数除以总例数,所得数据再乘以100%;同时对两组患者关于护士的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将问卷的内容设置为很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另患者进行勾选,满意率等于很满意例数加较满意例数,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所得数据再乘以100%[2];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相对较大,因为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病情较为多变,及其容易发生相对应的风险事件,而风险事件发生后也多会出现相应的医患纠纷等,对于院方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做好处理纠纷准备的同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临床护理的现状,从根源上减少问题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护理方法因为过于普通,因此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相关研究曾指出,采用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工作进行干预和改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本次我们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56例心内科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我们在观察组开展工作的同时,首先根据既往情况对临床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风险事件评估,发现不良事件的发生多为双方责任,即患者因为自身原因出现例如坠床等事件,但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准确界定责任方,所以需要护士在进行相关护理的工作中,将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按规定做好护理日志,便于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循;另一方面,不良事件的发生单纯属于护士一方的责任,例如因为护士未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或者是由于自身疏忽而导致用药错误,从而出现对应的不良事件;或者护士未按照仪器操作规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因此我们在进行相关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可控因素进行准确的把握;即对于护士的基本专业知识进行加强,及时进行相对应的培训,对护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因为在医学领域,仪器和相关的用药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不断对于自身知识或者相关的问题进行学习,从而保证能够与时俱进,减少因为技术性错误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我们发现,护理工作的本身就十分细致,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预见性,在进行作业的过程当中能够贯彻落实相关的问题;因而护理工作的好坏就不仅仅在局限于技术层面,很大程度上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和道德以及责任心等存在密切关系,而大部分护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工作的年限都相对比较短,经验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对护理的规范进行严格的明确,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执行相关的工作。而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护理人员之间的责任不明确,从而出现对于患者疏漏的情况;因此我们及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排班,并且将患者的护理主要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良好的状态来进行工作,同时提高自身工作的责任心,改善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及时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情况;从而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进行良好细致的工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李思静,黄宇美.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86-87.
[2]叶筱红.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3(2):69-70.
[3]王立娜.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75-77.
[4]蔡丽梅.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9(7):194-195.
论文作者:程运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患者论文; 事件论文; 工作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差异论文; 风险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