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的经济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必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但是在这一条道路上决没有铺满玫瑰花。相反,在这一条道路上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和陷阱。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信息、人才和先进的手段,谁就能在这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全球化的发展目前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这一历史进程,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认识这一历史进程首先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的观点。第一,全球化并不会改变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相反可以说,全球化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历史趋势的继续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资本聚敛财富的主要场所。国际炒家们在世界金融市场上通过全球联网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在转瞬间就可以获得成千上万的财富。第二,全球化既是资本强化其剥削的过程,又是推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过程。造成当代全球化过程的双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资本的历史使命的双重性。资本的目的是增殖自己的价值,得到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除了这一方面之外,资本比以前的任何生产方式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他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十三卷第649页)第三,资本本身包含着不断克服民族、地域局限性, 无限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的趋势,正如“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同上,第四十六卷(上)第391页)一样, 全球化的趋势也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如果我们从这三个基本观点出发,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应该看到,这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在这一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不加入这一趋势就等于甘心落后。一个民族国家只有面对这一趋势,既看到好的前景又看到问题并准备好对策,才能继续顺利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二、既然全球化是资本本身包含的内在趋势,资本的本性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资本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普遍实行生产合理化、外移化和重组。有些企业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程序合理化减少了人员和降低了消耗;有些企业的管理机构缩小了规模或者几个职能部门合并为一个;有些企业把资金转移到低税率地区或免税区。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如下一些:金融风险、产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失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逃税现象,犯罪转移,移民问题等等。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一种意见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会逐渐消失。毫无疑问,民族国家的有些职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会有所淡化,但是在上述问题面前,民族国家的许多职能不仅不能淡化,相反应该加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主义的强化是全球化过程的必然伴生物。同样,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一种意见认为,政治的作用将会减弱而让位于经济。经济的作用无疑会逐渐加大,但并不会代替政治。在人类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政治推迟了经济发展的现象,但也不乏政治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先例。因此问题在于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能笼统地提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应优先于政治。
全球化与金融战争
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一体化首先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动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金融一体化也包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动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发展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发展。随着这一发展过程,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也发展起来。全球联网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被应用于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使得这两个市场上成交的速度空前提高,成交的量空前增大,参与的人和机构的数量空前增加,因而金融风险也有来得快、来得猛的特点。美国银行家费利克斯·罗哈廷认为,在新的金融手段和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商贸技术的结合中隐藏着致命的破坏力量,这种破坏力量可以和原子武器的破坏力量相比。全球化市场的第一次大危机即墨西哥比索贬值危机以及当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都表现出了这种破坏力量。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在金融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益,都相继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贾奎梅大街的欧洲划汇结算机构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中心,并设有一套备用设备,一旦主机失灵,备用设备立即运转起来,该机构利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个私人电讯网络每天为43000项商业交易传达指令。 世界银行金融交流协会也通过设在阿姆斯特丹和华盛顿附近的两台大型电子计算机,每年向全世界发布5 亿多条指令。金融投机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日益盛行。如果一个国家对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变化迅速的情势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研究和追踪,那就很有可能在金融风险中吃大亏,成千上万的财富就有可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宏观上有如下几种思路值得研究。一、建立“登记中心”。联邦德国金融监督委员会副主席约辛·萨尼奥建议建立一个世界联网的“登记中心”,在进行大笔金融衍生物交易的时候,必须向这个中心登记。这个建议同样也可以用于一个国家。为了防止金融风险,一个国家范围内也应该设立这样的“登记中心”,由该机构对大笔的金融衍生物交易进行监控。二、消除导致金融风险的内部因素。从世界各国已有的经验来看,这个内部因素主要是泡沫经济。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国际炒家想兴风作浪也是很难得逞的。三、排除人的失灵。历来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一家大银行遇到重大风险,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紧紧跟进,终于贪婪压倒理智,出现所有的机构和参与者随大流的局面。应该说,人对金融局面的信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信任感一旦动摇,恐慌、混乱随之产生,这时无数个人的无序行为就会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排除人的失灵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有极大的优势。
一个国家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必须有足够的认识。1995年10月7 日英国《经济学家》上写道:“金融市场是评判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法官和陪审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今后一个国家的政策都要由金融市场来裁定。对此,马丁和舒曼在《全球化的陷阱》(第90页)一书中指出:“这个没有国界的金融市场真的能成为福利的总源泉,成为经济的世界理性守卫者吗?”显然,世界金融市场不可能是大众福利的源泉。马丁和舒曼在该书中还指出:“墨西哥的经验揭示出,指望通过完全的市场实现富强奇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对待金融市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重视它的作用又要采取防范措施,不使金融市场对国家起支配作用。
全球化与经济政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程度越来越大,新技术越来越迅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对手,首先要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为此,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目前都在进行“压缩”(down sizing),即尽可能地降低工资、 社会福利、企业税和环境标准。这是没有控制的自由贸易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会引起工人的工资减少,社会福利损失即工人失去各种社会保障,环境污染。工人收入减少、各种社会保障的丧失又必然导致需求不旺,由此导致消费市场萧条。这种情况又会加剧福利的丧失和提高失业率。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向下的螺旋运动。如果放任这种向下的螺旋运动继续发展,那么最终也有可能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显然,“压缩”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是灵丹妙药。资本出于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进行的过度“压缩”,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因此,在全球化的当前发展阶段,要对“压缩”经济政策进行反思。一、从源头上讲,这种“压缩”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引起的激烈竞争条件下采取的政策措施。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以为采取这种“压缩”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但是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奥斯卡·拉封丹和克里斯坦·缪勒尔在他们的著作《不要害怕全球化》中写道:“国际范围内的降低成本比赛是没有控制的自由贸易的结果,这种比赛不仅威胁到社会市场经济,而且也对环境保护和卫生事业构成威胁”。(1998年迪茨出版社版第46页)因此,首先应当对自由贸易进行适度的限制,使其与现阶段的全球化发展水平相一致。二、从具体政策来说,以就业为目标的工资政策必须转变为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工资政策。如果工资政策是以保证就业为目标,那么必然会导致平均主义。这样做,表面上就业人数增加了,但对市场的需求却并没有增加或增加很少。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无论是对自由贸易实行适度的控制还是实行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政策,全球化导致失业率增长和大众福利减少的局面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观,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情况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的本质矛盾造成的。
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压缩”型的降低成本的经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结果是市场萎缩、失业增加、福利减少。结果与愿望相违。出路何在?拉封丹和缪勒尔在前引著作中提出了如下设想:增长是通向福利、充分就业和稳定的道路,为此需要更多的市场和更强有力的国家并重新建立可靠的社会秩序框架,建立生态市场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久的竞争力。
全球化与失业
首先我们通过一些数字看一看全球失业的严重情况。《不要害怕全球化》(第32页)的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如下一些数字:各工业国家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千6百万;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世界失业人数为1亿2千万到1亿3千万,此外还有7亿人就业不足;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今后每年要求就业人数将增加4千3百万。《全球化的陷阱》(1996年莱因贝克版第21页)一书的作者马丁和舒曼把未来的社会描写成20:80即五分之一的社会,也就是20%的人工作,而80%的人要靠20%的人养活。
失业率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如下一些:一、产业结构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失业较多的是非熟练工人;二、“压缩”政策,资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必然会减少雇佣工人人数;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机构的外移,即在成本低的其他国家设厂生产,结果是本国的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于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一场以本国为生产基地的讨论;四、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增加。关于这一点,《和平与发展基金会》出版的《1998年全球趋势》(费雪尔手册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1月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该书第176 页上写道:从80年代初起,各工业国从南亚各国的进口固然增加了,但是进口货物总值只占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各国生产总值的1.6%(1994年), 而且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各国向南亚各国的出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五、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无疑会使许多工作岗位消失。《全球化的陷阱》的作者指出,有一项关于全世界五十家主要银行的业务计划的研究报告预言,就银行业来说,在未来的十年内将有一半的在职人员将失去他们的工作。此外,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工业中的许多工作岗位也将受到猛烈的冲击(第141页)。 作者写道:“仅在德国就有四百多万个工作岗位受到猛烈冲击。失业率可能从当前的百分之九点七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一,即增加一倍多,在奥地利则可能从当前的七点三上升到百分之十八。”(同上书,第145页)但是应该看到, 一些工作岗位消失的同时必然会有另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出现。因此,《发展与和平基金会》所编的《1998年全球趋势》(第176 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技术性失业”这一命题能够成立,那么,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必然会有失业率的提高相伴随,生产率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失业率也必然最高。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该书指出,日本的生产率提高了,但失业人数最少。
面对严重的失业情况,各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它们认为,“压缩”政策虽然会减少一些工作岗位,但是压低成本有可能增大出口,从而有可能扩大就业。再例如,各发达国家还采取了以就业为目标的工资政策。这些措施,正如我们前面已经分析的那样,不可能促进增长和就业,反而会导致萧条和更多的失业。解决失业和增长问题不应该从“压缩”这一角度出发,而是应该把促进国内需求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线。
如何解决失业问题?拉封丹和缪勒尔在他们的著作《不要害怕全球化》中提出了如下一些办法:一、使经济变成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二、培训劳动力,达到提高生产力并使国家的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三、以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四、在实行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的工资政策的同时缩短劳动时间,例如每周劳动35小时;五、适度提高能源税并同时把增加的税收收入返还给私人。
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毫无疑问,第三世界国家有可能从全球化的发展中获取许多利益。但是,第三世界国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根本的观点,即资本是为了利润而来的。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第三世界投资设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二是利用廉价的资源;三是利用当地的有利环境,转移污染;四是占有当地的市场,节省运输费用;五是利用当地的优惠条件,特别是税收优惠条件;六是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并幅射到附近其他国家,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运输、销售的成本。这些原因吸引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第三世界国家来投资,反过来这也可能使第三世界国家吸收外资以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获得利润,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了经济,这对双方都有利。但是这决不是一种真正的平等互利的关系。第三世界国家要想从这种关系中得到利益而不受根本性的损害,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本的本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保护自己的资源。哈拉雷津巴布韦大学发展研究所教授雅希·汤顿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的刊物《国际政治与社会》1997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全球化与南方:剥削的逻辑》一文。作者在文中指出,非洲的许多资源,土地、森林、矿藏、渔业、遗传资源,已为跨国公司以及它们在当地的代理人所控制,非洲人手中的主要财产土地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威胁。这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教训。矿山、铁路、土地、森林、水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这些资源一旦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那么就不仅是经济发展要受别人的控制,而且国家主权也会受到影响。二、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马丁和舒曼在《全球化的陷阱》(第196—197页)一书中指出:“一个欠发达的国家如果不目标明确地促进工业发展并通过关锐壁垒来保护自己,而是试图与来自西方发达工业国的占压倒优势的竞争者较量,那么它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自由贸易仅仅意味着实现强者的权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贸易自由化,要求降低关税,这样它们就可以倾销其廉价产品,获取巨大利益。第三世界国家虽然也可以从降低关税中获得利益,但是西方国家又提出了产品标准问题。它们认为,在恶劣环境下生产的香蕉不是香蕉,廉价童工生产的地毯不是标准的地毯,这样,第三世界国家由于降低关税可获得的利益也会由于公平贸易准则的实施而化为泡影。因此,第三世界国家在对待自由贸易的问题上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三、保护环境。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一般来说,环境意识比较薄弱。从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环境问题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达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提出的。这几乎是一个规律。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时,是不会注意环境问题的。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证明,损害环境的经济发展最终会遇到不可超越的界限,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第三世界国家从发展经济的一开始就应坚持一条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的路线。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污染转移必须坚决予以抵制。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在“压缩”生产成本的要求下,提出了降低环保费用的要求,理由是环保费用提高了产品成本,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资本主义国家在它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也会降低环保费用,对此第三世界国家同样应该予以抵制。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全球化论文; 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失业证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