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诵读中华经典 培育有道德的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漯河论文,的人论文,中华论文,道德论文,经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漯河市坚持把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紧紧把握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关键环节,确保诵读活动的正确导向,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和效果。
一、诵读经典,着力培养未成年人道德意识
我们在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8号文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从诵读中华经典入手,让孩子们感受中华经典的熏陶,感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人的一生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壮年到老年几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这是一个从开蒙启蒙到成长成熟的过程。而十几岁以前的未成年人阶段,是人格养成的奠基时期,是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进行开蒙启蒙教育?那就是读经典,这是我们的先人已经创造的成功经验,并且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印证,是符合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的,很有科学道理。而传统的对幼童启蒙的内容主要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我们现在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学习借鉴我们先人创造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启蒙的内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内涵。
少年儿童诵读经典应该读什么?开蒙阶段先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有关篇章,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经典语言凝练、朗朗上口,韵律感强,易学易记。其内容集中体现了优秀传统道德,对于未成年人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把握好立身处世的原则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论语》《孟子》《大学》《道德经》《幼学琼林》《离骚》《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篇章段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承载着丰厚的德育资源,都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好教材,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在与古人关于励志、修身、勉学、处世的经典对话中,锻造人格、塑造品德。
2002年,我市商业幼儿园把经典文化教育引入课堂,用传统德育资源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让全园小朋友每天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及古诗文等经典篇章。诵读经典对少年儿童的言谈举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变化,不良习惯修正了,表达能力提高了,举止行为优雅了,效果很好。他们的做法印证了用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现代孩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社会对此反映良好,特别是学生家长给予热情支持。这也是我们坚定信念,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的外部推动力。
二、贯通古今,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做有道德的人
我们始终着眼于古为今用,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经典的内容列入诵读活动中,把经典诵读同学习当代道德模范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一,古今呼应,增强诵读活动的时代感。我们认为,传统经典是先辈道德观念的凝结,红色经典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道德模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因此,对如何把这些内容与经典诵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在具体操作上有三个步骤。一是把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等五类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分别制作成视频短片,并用经典名句如“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与之一一对应,集中表达其中的道德含义,作为诵读内容。二是把观看这些视频短片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使诵读活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三是组织开展集中诵读和观看,增强活动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如在第六届集中诵读活动中,同时参加诵读的中小学生在10万人以上,孩子们边诵读经典,边观看道德模范视频,使广大师生加深了对中华经典现实作用的认识,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理解。2010年以来,我们还探索边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边诵读中华经典的新方法,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寓教于乐,增强诵读的吸引力。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坚持把营造浓厚诵读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做到“经典上墙”。利用阅报栏、黑板报、墙报登载古典文摘选萃,在教室走廊、橱窗张贴通俗易懂的古诗文及名言警句。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精选古典文萃制成“经典转筒”,安装在学校道路和活动场所,使经典文化触手可及、举目可视、随处可学。二是民族传统节日必读。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强化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每年都要利用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设经典舞台,让学生通过朗诵、演讲、歌舞、快板、小品、相声、情景剧、诗配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三是学玩一体,寓教于乐。把诵读活动当游戏来做,把经典诗文融入手指游戏、拍手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体育游戏等,连拍球、钻圈、跳皮筋的口令也被换成了《弟子规》和《三字经》,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把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编写成易学易唱的儿歌、童谣,引导学生广为传唱。
第三,知行统一,强化诵读的效果。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是手段不是目的,主要是引导他们从中感悟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把道德文章转化为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养成。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根据经典诵读内容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的要求,制定了《漯河市未成年人基本行为规范》60条,并据此编印了《漯河市未成年人基本行为规范》画册10万册,分别免费赠送给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四老”家长学校和校外活动基地,使未成年人知道了做什么和怎么做。如孝敬父母方面,我们有两条规定:一是记住父母的生日,二是为父母生日做件事。规范下发后,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五年开展了“过大年、谢父母”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践行孝道,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几点体会
第一,诵读中华经典,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多年坚持不懈的诵读活动如今已经收获到看得见的成果,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具体而有效的寄托,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也找到了更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009年获得了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市民身边的先进道德典型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以带着母亲考大学的当代孝女武陈平为代表的道德模范群体,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四次到漯河采访报道。
第二,诵读中华经典,提高了少年儿童的人文素养。通过经典诵读,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语文词汇量,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许多学生在写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精妙的短语和富有哲理的词句,弥补了当前中小学生人文知识教育的欠缺。语文程度的提升,增强了学生们理解、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诵读中华经典,促进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我们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步拓展到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引导城乡干部群众从先哲圣典中、从道德模范等优秀人物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修养,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得到进一步弘扬,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推动了全市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