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论文_杨素文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论文_杨素文

摘要:执行立德树人首要任务的关键途径就是思政教育。显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所呈现的状态,隐性则是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所呈现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有思政课程地位亟待提升、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不到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基于思政教育的规律,对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同时做到实事求是,秉承马克思主义观,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全面贯彻并落实,以便突破当下困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困境与突破

前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接踵而来促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要科学地运用课堂教学,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理论课”,“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将一段渠守好、责任田种好,使思政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一同前行,构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又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同时明确了新的发展趋势。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积极主动更新思路,从观念上创新,全面调整、挖掘及丰富所有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

1现实困境分析

1.1思政课程的地位亟待提升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科建设地基都不是很强,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其教材质量的差距巨大,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进而造成思政教学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此外,部分高职院校不能正确的认识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其管理水准始终都不高。在高职院校内思政课程始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孤岛化、边缘化等。在安排课时及评定职称时,坚持的准则始终是专业课教师优先的准则。至今为止,思政学科方面的新结论、新思想都屡见不鲜,其知识内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改变也非常大,对于现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培养出来,因此仍需健全现代课程教学的“三全”育人格局。

1.2课程思政理念急需有效贯彻

探索阶段是目前我国课程思政所处的阶段,再加上我国高职院校未进行有效的贯彻课程育人理念,所以大多数人严重忽略了学科德育,导致各项学术科技研究、管理制度等工作都还不健全。另外,在具体教学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观念有待加强,德育水准也不高,不能较好的契合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专业技能较低、综合素质也不高,在教育改革期间,创新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的水准仍然不高,再加上思政教学的教学量大、课程短,所以久而久之会逐渐趋于形式化。比如,与实际相切合的素材及案例非常少,也没有依据学生学习实情来整合教学内容等,所以想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社会现实是非常难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

2高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需要坚持的准则研究

2.1实事求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观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实质也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能对课程教育生命力进行有效激发,能将思政教育生命线牢牢抓住,对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要求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决、研究。实事求是务必遵循马克思主义观,执行思政教育的方向保障是实事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践行及培育的实质要求也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建设课程思政中,建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念,为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营造更多的现实条件。

课程教学务必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对教育、学生成长的规律进行有效遵循,将思政教育的各项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如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以便实现课程教学规律、精神价值及知识逻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职院校三类课程思政课、专业课及基础课的属性存在差异,要明确定位,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中渗透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及政治观点,思政教育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党委负主体责任,应建瓴高屋、与时俱进、更新思路,侧重于课程教学,对所有人员思政教育工作大格局进行创新。

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省部属或地方政府来管辖高校,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地方生源特征,思政资源区域化都非常显著。高职院校要将地区特色思政资源作为依据,遵循地方人才具体需求的准则,将办学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对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及整合,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制机制,且体制机制要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遵循国家意识形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这也是思政教育资源,学科德育培养目标任务可有机分解党的路线方针,同时在每一门课程中渗透党的路线方针,落实到教师、学生头上。在研究课程教学等方面,利用探索教育教学多元化方式对思政教育各项功能进行增强,如充裕课堂实践,创新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程,微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等。在设置课程、管理课程方面,要对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同时对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机制、激励测评机制进行科学制订。

2.2对于五大发展理念,务必贯彻落实好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世界观最直接的体现是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同时这五大发展理念还能提供新的思路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促使课程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元化,创新课程教育方式,更好的开拓教师的事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可将更多的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课程内容中,进而有益于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政治素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优化课程设计工作,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认可国家决策决议的程度。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方向,能有效融合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积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的高素质,促使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问题的时候,具有更强的能力。在具体实施教学工作时,侧重于交流沟通、现场答疑、及时反馈,以便对教学的可接受性进行提升,同时使得大学生不约而同的对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领会,进而提升其相应的能力,还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增强其理性认知能力,主要的方式有:网络深度讨论、角色扮演等。

使用访问、实践学习等方式能丰富大学生的实地经验,增强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大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要选取与教学紧密相连活动来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我党的伟大成就的思考,主要的活动如榜样力量、社情民情等。平常学习中,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积极运用,进而学习各项理论课程,因为推动课程网络信息化,能对大学生的政治文化视野进行更好地开拓,还能对思政教学的渗透性进行更好地增强。

结束语:

综合上述情况,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这一段路还很长,对教育界的影响也非常大,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反馈工作、检测评估工作,所以,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保障课程思政教育的总体方向是准确的。具体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时,高职院校应基于经济社会、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情,将学生的发展需求、就业方向作为主要依据,来拟定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思政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思政教育才能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164-165.

[2]陈思.浅析课程思政在工业设计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9(9):40.

[3]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9.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汇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

论文作者:杨素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论文_杨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