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_图书馆员论文

论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_图书馆员论文

图书馆员专业素质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素质论文,图书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图书馆员专业素质的概念

“素质”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但多数对其概念的界定都同时兼顾了生物学和文化学两方面的因素,认为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1]作为其下位概念,“专业素质”指的是人们在先天条件下,经过规定的专业教育、培养及自身的历练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品质和素养。它既体现了这一专业所需知识、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又体现了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与特色。

图书馆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指的是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职业所需要的品质和素养。这些品质和素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自身的历练和摸索。

2 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内涵的界定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呢?关于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多,但因为对图书馆员专业素质概念的理解不同,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有些学者放大了概念内涵,等同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素质这两个概念。目前,一般把人所具有的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是一个人众多素质中的一种,它限定的是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素质。一个图书馆员除了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应该具有许多专业素质之外的素质,例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正如前面所说的,专业素质是素质的下位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不能等同的。还有一些学者缩小了图书馆员专业素质的内涵,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等同于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而这些技能是主要针对文献信息的,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整理、管理和开发等能力。“由于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图书馆学注定要面向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客观知识(其外部表现为‘文献信息’),二是面向人(用户)”。[2]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服务机构,文献的建设与管理仅仅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仅仅具有文献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图书馆职业的。

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图书馆职业的专业素质。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是图书馆的社会属性。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员的天职。谭祥金教授认为:“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3]这句话蕴涵着三层含义:第一,为人找书,要熟悉书;第二,为书找人,要熟悉读者的构成和需求;第三,找的过程,要熟悉查询和传递的各种工具。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内容。笔者在此基础上认为: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熟悉文献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熟练工具和技能三个方面。对文献内容的熟悉体现了图书馆的学术性,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体现了其教育性,熟练掌握工具和技能体现了其服务性。

2.1 熟悉文献信息

在这里,熟悉文献信息这方面的素质,主要讲的是对文献的组织、整理、鉴别、评估、分析能力。这种熟悉不仅仅是对于文献的载体,更主要的是对文献的内容。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最大的失误就是放弃了对文献内容的研究,而满足于对文献载体的管理,培养了一大批‘看报看题、看书看皮’的图书管理员,而不是能研究文献自身的图书馆学学者”。[4]我们姑且不去谈论这样评价是否有失偏颇,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对文献内容研究的重要性。图书馆员在这方面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专业素质水平。

当前世界,文献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网络信息的增长更是惊人,在这些海量的文献信息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共存。要在这些信息中找到对读者有用的信息,前提是你知道哪些文献对用户有用,这就需要图书馆员要有一双“慧眼”,具有对文献的鉴别、评估和分析能力。馆员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研究可以“启迪学科的建设者奔向学科宝藏的富藏区,耕耘学科疏松区,填补学科空白区;启示学科强手跻身于学科密集区,变换采掘角度,深化采掘深度,寻找新学科生长点,奉献新的研究成果。”[5]

要提高文献鉴别、评估、分析能力,除了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关注学科文献的发展情况和学科专家队伍的状况。对学科专家队伍的了解,是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要真正熟悉某一方面的文献信息,前提是要熟悉某一学科和某一专业。

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文献信息需求。要想为用户推荐最权威、最有用的文献,节约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就需要图书馆员具有广博的知识,熟悉各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文献发展情况。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各个学科都有专深的研究,于是,“学科馆员”应运而生。学科馆员的职责是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解、跟踪某一学科的文献。“分别负责与专业对口的学科建立联系,在学科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服务,解决他们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6]

2.2 了解服务对象

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两大趋势。在这两大趋势中,其相同的地方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图书馆的每一项业务都是围绕着书来展开,工作重心在“藏”上,而现在该重心正在逐步向读者转移,图书馆的每一项业务都围绕着人展开。在这种背景下,了解服务对象,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各个图书馆所面临的读者群体是不同的,以高校图书馆来说,工科学校与理科学校不一样,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性大学不一样。不同的读者群体特点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要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要善于了解和分析读者,就像一名教师要了解他的学生一样。

(1)了解读者群体的特点。还以高校图书馆为例,读者群体的特点包括读者的构成、读者年龄结构、读者数量、读者的作息时间、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等。例如:了解学校的学科设置、重点实验室的分布、一级学科的分布,对采购图书和数据库有很大的帮助;清楚学生的课程设置,可以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书;清楚学校重大课题组的研究动向,可以及时推送文献信息。了解读者群体的特点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也是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宗旨的要求。

(2)了解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指南针,只有充分了解读者需求,服务才会更主动,更到位。读者有些需求是明确的、显性的,例如,读者希望借到某本书或某方面的书,读者希望得到某条数据等等。而有的读者需求是模糊的、隐性的,例如,毕业生要写论文了,他们的需求就不那么具体了,包括论文的写作格式,相关文献资料,学科研究状况等等材料都是毕业生所需要的。图书馆员越准确、越多地了解了读者需求,服务就越有针对性,越有效率。图书馆工作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如果忽略了读者需求,工作干得再多、再累,那也是无用功。

2.3 熟练工具和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员所利用的工具和技能也是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出现以前,图书馆员需要熟悉的是各种大部头工具书的查询方法,需要掌握的是编目、典藏等文献加工和管理技术。而现在,图书馆的业务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传统的图书加工业务,程序变得简单,甚至可以外包。咨询工作逐渐成为影响一个图书馆地位的核心业务。图书馆员所利用的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需要掌握的技能主要是如何获取文献信息,展示文献信息和传递文献信息。

(1)如何获取文献和信息。获取文献信息有三个条件:①看得懂。这里的看得懂主要是指语言和载体方面的,不是指文献内容方面的。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外语和古汉语资料,要想看懂这些资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古汉语水平。②找得到。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熟悉各种查询工具,包括各种工具书和网络搜索引擎,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查询方法和查询技巧。③能获取。获取文献需要熟悉相关网络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以及文献的下载方法。

(2)如何展示和宣传文献资源。文献资源的收藏是为了读者的利用,而利用的前提是读者了解这些资源,所以展示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点被很多图书馆所忽略,这些图书馆也许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献和资料,但除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外没人知道,造成文献利用率极低,文献资源严重浪费。文献资源的宣传和展示是图书馆员专业技能之一,好的宣传和展示不但可以方便读者利用资源,还可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宣传和展示的方式主要是网页、简报、广播、讲座等途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熟悉网页和课件的制作方法,有一定的美工基础、计算机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如何传递文献和信息。将文献和信息传递给读者,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但它却是文献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读者对服务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步骤。以口头形式传递信息的,要求图书馆员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书面形式传递文献的,要求图书馆员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能力等。

收稿日期:2006-03-31

标签:;  ;  

论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_图书馆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