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构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选择
企业效绩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必须以系统理论思想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等科学理论、科学方法为基础,做到理论方法研究与评价实际应用之间有机衔接,构成集成式智能化的评价支持系统。
(一)以系统分析思想为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理论。
作为一套复杂系统分析方法,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遵循和依靠系统论分析思想,并借助运筹学、控制论等其他方法,通过对评价基本目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参照系统、评价有关信息等评价基本要素的系统分析,以及对评价系统内整体与局部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来制定满足实践需要且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操作系统。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目的性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全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建立企业效绩评价系统首要目的,就是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各级政府及其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供客观、公正、公平的企业经营成果评判和经营者业绩评估信息,为各级政府有效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决策服务,并能够科学规范的进行选择和奖惩经营者,从而达到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的目标。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集合性看,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长期利益,又有现实利益;既有表层的企业经营效益分析,又有深层的资产结构、经营风险、未来潜力分析,要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结论,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各项要素进行集合以实现综合全面考察。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相关性看,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因素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不同企业因条件、环境、基础的差异等各项影响因素作用相差悬殊,想得到正确和客观企业效绩评价结论,既要认识到国有经济在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对每个企业都是平等的或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必要建立评价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又要考虑到的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方面差别,通过有区别参照系统及其对评价结果的多层次修正和校正,使最终评价结论能够尽可能地剔除客观差别而实现客观、公正和可比。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层次性看,一方面需要依据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该因素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不同权重,以使不同层次指标内容在评价中发挥不同作用;另一方面在技术方法上通过分层次的基本指标体系、修正指标体系、评议指标体系相互修正、相互校正,以便最终评价结论能够回归相对真实和可靠。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环境适应性看,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必须要从当前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或化解目前影响国有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社会负担、巨额历史包袱等,使评价体系与当前环境及今后环境变化保持最佳适应状况。
(二)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为建立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
所谓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差别分析等对一些对象进行分类和评判。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不依赖专家判断的客观分析,可以有效地排除对象评断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结果不仅适合于对复杂事物的集合数学分析,对于解决方案排序和方案决策也十分有效。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不仅较为适宜于对众多评价指标间彼此相关程度较大的对象进行系统研究,而且有助于各种评价方案制订过程中的比较研究。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效绩评价系统,需要有一个科学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就是要在研究建立企业效绩评价系统过程中,对各种可能、可供选择的行动方针,以及各种方案的选择,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便能得到最优化的方案。
一般来讲,建立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的科学分析和科学决策程序有六个基本步骤:一是收集必要信息。使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方案的研究,建立在各种信息资料的完备和准确可靠的基础上。二是确定工作目标。根据基本情况,研究确定企业效绩评价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服务主要对象。三是拟订可行方案。依据国际经验和基本国情,从多种角度提出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案。四是进行方案比较,从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基本目标、可行性研究入手,评估各种方案的优劣,选择最佳方案。五是检验中选方案。鉴于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复杂,必须组织大规模的测试研究和实证分析,以及组织必要的试点,对中选方案作进一步的检验。六是方案实施与跟踪。对方案进行具体的推广应用,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跟踪研究,依据实际及环境变化,不断地改进方案,以达到最好效果。
(三)以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价体系的内在核心。
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方法,源于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它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两个部分。
以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作为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由资本属性和投资者的投资动因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获利最优的投资回报,是出资者创办企业的基本动因。从出资人的角度判断一个企业经营好坏或有无存在的必要,最基本的考察就是投入与产出比率高低,即:向企业投入了多少,能够回报多少,回报比率是否达到预期。因而投资回报比率是出资人评判企业经营效绩的首要因素,西方国家大公司、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大多都将投资回报比率作为企业效绩评价的首要指标。
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尽管少数国有企业仍承担一定的特殊社会功能,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一般竞争性属性,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最基本目标,而这种盈利还必须建立在高效益基础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与效益是最主要的矛盾,要求投资必须从粗放模式向效益模式转变,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无论政府部门作为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的效绩评价,还是市场经济主体对竞争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都应以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价体系的内在核心和以投资报酬率为评价体系的最基本指标。
(四)以多目标决策法建立多层次、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企业效绩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企业效绩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企业效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企业各个侧面相关指标集合的系统结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效绩的基本内容,围绕评价企业效绩的各项基本目标,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
我们认为,科学规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当以多目标决策法为基本方法。多目标决策法本身有多种类型,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化多为少,即:通过多种汇总的方法将多目标化成一个综合目标来评价,最常用的有加权和法、加权平方和法、乘除法和目标规划法等。二是分层序列,即把所有目标按重要性依次排列,重要的优先考虑。
在财务定量分析指标设计中,应该是采取多因素分析和多层次评价指标互补的方法,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公平。既要考虑各项财务指标中收益率等指标,用以反映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也要透过资产周转、资产质量等指标发现潜在问题;既要从收益水平、债务信用程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分析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要对财务指标难以反映出来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考察;既要根据不同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和重要程度考虑这些指标的合理组合,又要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构筑评价指标间的修正和互补关系。
(五)以隶属因子赋值法建立定性分析指标体系。
在对企业效绩进行评价时,除了采用可以计量的定量指标以外,定性指标也被大量应用。
定性指标的参照标准一般是根据评价指标的概念与内涵,结合企业价值取向和宏观经济环境要求,从抽象的角度确定企业定性评价指标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定性评价标准不象定量评价标准那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评价时易受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判断能力和对评价标准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定性指标的评价,较多的是依靠评价人员的个人判断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将各个考察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档次和等级,采用隶属因子赋值法将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等级参数,评判过程也就是赋值过程,无需建立类似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对定性指标的计分方法,有的采用直接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的方法,但更多的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因子赋值方法。前者是根据每项指标的权数和该项指标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而隶属因子赋值法是根据评价对象因素论域U(即评价指标),先确定每项指标评语等级论域V(即标准档次),评语等级个数m通常应大于4小于10,一般为奇数,如5、7、9,同时赋予每个等级不同的向量参数n,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或专家选择评语等级的办法,确定等级参数。将每个评语等级参数与每个指标的权数相乘,便得出某个专家或问卷对某个指标所打的分数,最后根据问卷总数或专家个数计算出平均赋值,得到定性指标的评价分数。相对而言,隶属因子赋值法计分比较准确一些,因为它抽象掉了个体差异,实现了无量纲处理,对于企业效绩评价的定性分析,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
(六)以平衡计分法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学规范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套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分别结束后,还需要采取一定方法将定量评价结论与定性评价结论合成起来,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这种合成方法一般是通过规定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不同的权数进行合成。一般来讲,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权数确定原则:一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确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重要程度,二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信息的可靠性程度。而在具体分配权重比例时,要将这两条原则与具体的国情及其采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不存在通用的标准。
为了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美国罗伯特和大卫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计分法”。平衡计分法是一套包含财务性要素、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以及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效绩评价体系。该方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财务性评价的缺点,补充采用了一些非财务性指标,并致力于组织的长远战略来评价组织的效绩。在具体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权重测算时,可先计算每一项指标的分数,然后将分指标的分数加权汇总,求得评价对象最终效绩评价结果。
“平衡计分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考虑了企业的当前效绩,而且还考虑了它们的潜在效绩,从而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的不足。“平衡计分法”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较为科学规范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的目标。
(七)以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不同权重。
指标权数又称“指标权重”,它是在一个指标集合体中各个指标所占的比重,在指标体系一定的情况下,权重的变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对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一般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办法。主观方法一般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客观方法有相关性权重法、系统效应权重法和变异权重法等。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出的一种通过有控制的反馈有效收集专家意见的办法。该方法通过匿名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背靠背地充分发表看法,然后对这些看法进行归类统计。该方法开始时主要用于预测,但后来被一些学者用于确定考核评价指标的权数。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数,是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由相关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和分析判断来确定指标权数,通常是采取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后,将每个指标进行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的运算,将运算结果再次征求专家意见,最后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因为德尔菲法操作简便,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看法,容易为人接受。在中国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对指标权重的具体测算,以德尔菲法将专家们的实际经验分类统计,以多数意见形成最终结论,比较容易操作。
(八)以沃尔比重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比标准体系。
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评判的具体尺度,如果没有评价标准,也就没有了评价的客观参照物,那么评价也就无从谈起。由于评价指标值参差不齐,量纲不统一,需要借助评价标准对其进行比较判断,作为衡量评价指标所处水平的尺度。
从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践活动归纳分析,较常见的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计划标准(又称预算标准)。二是经验标准。三是历史标准。四是行业标准。
在评价企业效绩实践中具体选用哪种评价标准,要根据管理体制、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及其具体的评价指标而定。一般而育,对评价对象少、计划与管理工作任务比较明确、针对性强的被评价企业进行评价时,选定计划标准更加有利于管理控制。对无行业特殊性、评价指标少的评价对象,一般利用有关经验数据标准则更容易完成评价任务。在完整规范的评价体系下,如主要考察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用历史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而对于评价范围广、评价指标多,需要进行评价结果横向比较时,采用行业标准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采用行业标准进行企业效绩的对比分析,被称之谓沃尔比重法。沃尔比重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Alexander Wall)于1928年首先提出的,至今仍是国际企业界广泛采用的效绩评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在选用常规比率指标后,将指标的行业先进水平作为标准值,并将指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与比重,比较实际值与标准比率,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效绩做出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自有资本对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等指标被选为常规比率指标。采用该方法评价企业效绩主要特点比较简便,引导企业向行业先进看齐。
在中国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无论从过去企业考核方法的实践看,还是促进引导企业以行业先进水平为赶超目标,应当以沃尔比重法建立分行业、分规模和分档次的行业标准。
(九)以功效系数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分方法。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子系统组成,其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那么,这些指标结合在一起,由于每个指标的内容及量纲各不相同,不能直接得出综合的评价结论,必须将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转换,消除原始变量(评价指标原值)量纲的影响。从实践来看,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是最为广泛采用的评价方法。它通过将指标的原值转化为评价分数的办法,实现了无量纲化处理,从而形成综合各种因素的评价结果。
效绩评价的计分方法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评价人员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根据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表现,采用主观分析判断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再根据相应的等级参数和指标权数计算得分,也就是通常说的综合分析判断法。二是由评价人员借助一定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指标实际数值进行计算处理,得出相关指标的评价分数。一般来讲,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定性指标的评价计分,第二种方法则适用于定量指标的评价计分。实际上,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因此两种方法在评价实践中要同时采用。
国内外有关定量指标评价计分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通常有功效系数法、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主成分法和线性规划法等。
在中国建立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需要采用功效系数法作为定量评价的计分方法。这是因为功效系数法自身的特点与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相一致:一是功效系数法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拟订不同侧面的多个评价目标,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判断,这个特点正好满足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多目标、多层次和多因素的评价要求。二是功效系数法依据从不同侧面进行评价的多个目标,设定了多项定量评价指标,这满足了企业效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基本指标、修正指标两层多项指标的评价需要。三是功效系数法为避免由单一评价标准而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根据评价指标值的范围,设置了相同条件下评价某项指标所参照的多个评价标准值,同时根据评价对象在评价标准范围内所处位置与评价标准值的距离,设置了功效函数。这些特点能够实现在当前我国企业各项指标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真实反映企业的效绩状况,客观、公正评价企业的目标。
四、构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重点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指标权数设置;三是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
(一)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定。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建立中国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宜分为三个层次,即定量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定性的评议指标。
1.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企业效绩评价中最重要、最基础性的指标。根据系统分析的方法,基本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层面,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但其综合性要强,以充分反映和概括企业效绩的最主要内容。
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效绩评价的诸多方面因素,按照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轨迹,从覆盖资本经营周转全过程的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潜力等四方面基本要素出发,具体选择八项指标作为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管理实际看,这些指标长期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分析、考核评价等经营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已经过反复验证测试,基本能够比较概括地反映出企业的总体效绩状况。
2.修正指标。
修正指标的作用是对影响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相关诸多重要因素进行必要的补充分析,并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进行递进修正。如果说基本指标对企业效绩的总体情况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的评价,但企业总体情况背后还有许多重要细节和特殊因素,仅仅几项基本指标难以实现对企业效绩情况的全面分析。
反映企业效绩的财务指标有很多,但从指标的概括性和涵盖面来看,有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能总括地反映出企业某一方面的主要特征,如资产负债率指标,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债务结构和偿债风险,是国内外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通用指标;而有的指标则只是从一个细节的角度做具体的分析,如流动比率指标,仅是从企业流动资产对短期债务的保障角度,对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做了进一步剖析。这两类指标对企业效绩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但又都是评价企业效绩不可缺少的因素。
根据综合评价企业效绩的总体目标,以及基本评价指标的构架,依据两类指标的逻辑关系和互补作用,建立以评价指标内在联系为基础,以客观准确反映企业效绩实际水平为目标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层次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准确地进行企业效绩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从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企业效绩四要素分析,可以进一步筛选出与效绩评价内容相关性强、性质相对重要的财务指标作为企业效绩评价的修正指标:在财务效益方面选择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修正指标;在资产运营方面选择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为修正指标;在偿债能力方面选择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指标,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短期变现能力和偿还短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行补充评价;在发展能力方面选择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指标、技术投入比率为修正指标。
3.评议指标。
我们借鉴国际企业效绩评价经验,针对竞争性国有企业经营特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机制转换等非财务角度出发,并按照重要性原则分类排队,进而选择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在岗员工素质、发展创新能力、技术装备与改造水平、经营发展战略、综合社会贡献等八项对企业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非定量因素,作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中的专家评议指标,以实现对企业财务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再次的递进校正,力求形成更为客观和公正的企业综合效绩评价结论。
(1)经营者基本素质。该项指标主要包括对企业知识结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协调组织能力和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的考察。
(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该指标主要包括对工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商贸交通服务企业对消费者提供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等。
(3)基础管理水平。该指标主要包括出于内部管理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各项内部基础管理制度的健全情况和贯彻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基础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石,包括内部管理模式、各项规章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渠道等。同时,必须关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果执行不好,多么完善的制度也如同一张废纸。
(4)发展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企业的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观念创新等多方面内容。
(5)经营发展战略。该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先进、明确、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6)在岗员工素质。该项指标包括企业员工的道德文化水平、掌握技能状况、员工岗位适应情况、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方面。
(7)技术装备与改造水平(服务硬环境)。该项指标包括工业企业的现有技术装备水平和改造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商贸服务企业设施先进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装备先进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注意跟踪和研究最新技术进步成果,其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会变成落后的生产力。
(8)综合社会贡献。该指标主要是指企业在扩大就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或损害情况。以综合社会贡献对企业效绩进行校正,可体现出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分为四个方面,纵向分为三个层次。横向四个方面为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潜力,其中:以财务效益分析为主体内容,以投资报酬率考察为内在核心。纵向三个层次为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形成以基本指标为主导、修正指标为补充、评议指标为校正的立体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1.总权数与分层次权数的设置。
按照国内外权重设计的习惯做法,我们在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指标权数设定过程中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总权数设定为100,即所有指标都是最好的企业可得满分100分。二是为便于各层次指标的评价计分,先将每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均设定为100,再通过一定方法,将各层次的计分结果返回百分制。
对于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在最终结果所占的比重,各国评价方法差异很大。对此,我们具体可以运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以多方面专家意见归类统计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的实际,考虑定性指标对中国企业效绩的影响程度及其定性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可分别赋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70%和30%的权重。需要说明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权重划分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评价工作的完善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2.分项指标权数的具体设置。
对定量与定性分项指标的权数具体设置,可以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与相关性权重法:一是根据几十万户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测算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确定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赋予每个指标的权数。二是运用德尔菲法将测算确定的权数分配表,分别发送政府有关企业监管部门、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中介机构和企业经理,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意见综合,形成定量指标的权数分配。三是对于定性指标的权数设置,由于无法运用数据进行相关性测试,应主要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即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反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体现了各要素对效绩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是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的重要条件,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完成了三个层次指标筛选和权数确定后,就构建起完整的中国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数系统(详见下表)。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数表
┌───────────┬────────────┬─────────────┬─────────────┐
│评价指标 │基本指标│修正指标 │评价指标 │
├───────┬───┼─────────┬──┼──────────┬──┼─────────┬───┤
│ │权│ │ 权││ 权│ │权│
│ 评价内容│ │指 标││指 标 ││指 标│ │
│ │数│ │ 数││ 数│ │数│
├───────┼───┼─────────┼──┼──────────┼──┼─────────┼───┤
│ │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2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25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 8 │经营者基本素质│ 18 │
│财务效益状况 │ 38 │ ││││ │ │
│ │ │总资产报酬率 │13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8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 │ 16 │
│ │ │ ││成本费用利润率 │10 │ (服务满意度) │ │
├───────┼───┼─────────┼──┼──────────┼──┤ │ │
│ │ │ ││ 存货周转率│ 5 │ 基础管理水平│ 12 │
│ │ │ 总资产周转率│ 9 │││ │ │
│资产运营状况 │ 18 │ ││ 应收款项周转率│ 5 │ 发展创新能力│ 12 │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9 │││ │ │
│ │ │ ││ 不良资产比率 │ 8 │ 经营发展策略│ 12 │
├───────┼───┼─────────┼──┼──────────┼──┤ │ │
│ │ │ 资产负债率 │ 12│ 速动比率 │ 10│ 在岗员工素质│ 10 │
│偿债能力状况 │ 20 │ ││││ │ │
│ │ │ 已获利息倍数│ 8 │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 10│技术装备与改造水平│ 10 │
├───────┼───┼─────────┼──┼──────────┼──┤ │ │
│ │ │ ││ 三年资奉平均增长率│ 9 │ (服务硬环境) │ │
│ │ │销售(营业)增长率│ 12│││ 综合社会贡献│ 10 │
│发展能力状况 │ 24 │ ││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8 │ │ │
│ │ │ 资本积累率 │ 12│││ │ │
│ │ │ ││ 技术投入比率 │ 7 │ │ │
├───────┴───┴─────────┴──┴──────────┴──┼─────────┴───┤
│70%│30% │
└──────────────────────────────────────┴─────────────┘
(三)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选择与测算。
从企业出资人角度思考,根据众多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实际水平和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全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组分类测算为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全国国有企业分行业、分规模和分档次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公正和公平的企业横向分析和对比评判,更适应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出资人对国有企业间接管理的要求,是实现科学规范企业效绩评价目标的重要选择。
1.分行业、分规模定量标准。
采用以全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组分类测算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的分行业、分规模和分档次评价标准,作为企业综合效绩评价的对比分析的参照物。其主要优点:一是测算出的标准分为不同档次,具有先进性,有利于引导企业对照先进水平,发现差距,改善经营。二是测算出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易被企业所接受,有利于克服过去那种“讨价还价”现象,促进企业脚踏实地加快发展。三是测算出的标准进行必要的行业、规模划分,使同类企业效绩具有可比性,而剔除分行业和规模的差别后,评价结果的差距原因更限于主观努力,对企业来讲具有刚性约束。四是这种评价标准是以实际情况测算的,具有真实和可靠性,也易透明公开和广为人知,并通过分档次对比分析,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在行业中所处地位,是客观、公正和公平的。最后一点在市场经济中尤为重要。
在确定了各行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可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等规定,将企业效绩评价标准进一步具体划分为全行业标准、大型企业评价标准、中型企业评价标准和小型企业评价标准等。
在分行业、分规模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比较企业在相同行业、相同规模企业中具体达到什么程度,又可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类细化,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五个档次。
2.定性评议标准。
对定性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可根据每项定性指标的内涵,参考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企业管理经验与惯例、相关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等,并按照模糊学的隶属度赋值法,将每项定性指标的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水平标准,同时规定每个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边界,其中:A表示各项指标的优秀水平B表示各项指标的良好水平,C表示各项指标的一般水平,D表示各项指标的较低水平,E表示各项指标的较差水平。
定性评议指标评价标准只是为专家人工评价提供的一种参考,在具体进行评价时为了简单直观,也可以将有关指标进行量化,比如环境保护指标中的污水处理、烟尘排放,安全生产指标中的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发生率、伤亡率等,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予以量化。定性指标评价标准定得越细,越便于考核评价,但也容易限制评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不同行业之间也有一定差距,如员工素质状况,纺织行业、煤炭行业与高科技产业就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还要根据行业特点能动地对待有关标准。
标签:德尔菲法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定性指标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定性研究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经济论文; 定性分析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