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究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心电生理特征以及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与特点。方法: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进行治疗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随机抽取了62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X线下心电生理检查治疗,研究组抽取的53例患者全部应用心电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抽取的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与特点。包括两组患者通过治疗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放电次数以及X线曝光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心电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其放电次数为2.33±1.59明显优于对照组放电次数为5.34±1.71次,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21.48±4.89min和14.56±4.12min,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66.35±3.96min和33.25±6.14min,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8.86%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78.54%,数据之间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并选择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且手术时间、曝光时间等指标较好,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心电生理特征;射频消融
近本次实验研究中通过对抽取的两组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分别应用传统治疗与心电生理检查并选择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探究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通过对临床上的疗效进行整理并提出建议,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科室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进行治疗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两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X线下心电生理检查治疗,研究组抽取的31例患者全部应用心电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抽取的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与特点。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15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区间在 33-69 岁,平均年龄为 48.8±3.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13 例,年龄26 - 62岁,平均年龄47.6±2.2岁,本次实验中两组研究对象都通过200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本次试验中排除了具有严重肝脏受损和与本次疾病有干扰作用以及患有精神异常的患者,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实验了解并且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在学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其他方面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31例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选择在X线下进行心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前3d让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在手术中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药物(吗啡类),使用X线进行辅助,按程序实施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手术治疗。
研究组抽取的53例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心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前同样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在手术中应用镇痛和镇静药物处理,应用标准电极十级标准电极通过患者左侧锁骨下静脉送至冠状窦,将四级标准电极通过右侧股静脉送至希氏束和右室束。手术中没有若未发现心动过速,则可以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4mm的温控大头导管,射频消融温度控制在55摄氏度,频率维持25-30W,盐水摄入速度为每分钟17毫升。放电10s后等心动过速后持续放电90s,当患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未出现心房刺激心动过速则标记为消融终点。观察并分析希氏束旁的靶点。
1.3 统计学的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14.0对取得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组间数据资料分别应用卡方值检验和t值检验,当P值小于0.05 时表示本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3.讨论
些年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身体素质的降低,加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房性心动过速病症,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是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和心电图表现不同,故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心电生理检查,确诊后制定治疗方案,及早缓解患者的病情。传统治疗中针对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往往采用X线下心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手术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可逐步采用心电生理检查并选择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治疗成功率以及手术指标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本次实验研究中研究组通过采用心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放电次数减少,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递减,治疗成功率提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云龙,张俊蒙,韩智红,汪烨,任学军,陈方,李学斌. 希氏束旁起源房性心动过速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06:696-699.
[2]韩松辉,孔凡国,李跃京,刘锋卫,李渡江.杨渝,邵志强,郭嘉祥.刘芳. 分析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8:11-12.
[3]王云龙,任学军,韩智红,汪烨,陈方,郭继鸿. 无冠窦起源房速的电生理特征与射频消融[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06:443-447.
[4]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杨兵,徐东杰,李文奇,夏云,涂静,曹克将. 具有良好变时作用的持续性房性异位心律:临床特征、电生理机制及射频导管消融[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06:658-660+664.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患者论文; 射频论文; 心动过速论文; 心电论文; 生理论文; 两组论文; 手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