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华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常州 213164)
【摘要】 目的:对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不应用抗生素,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50%;术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0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术中局部使用抗生素应用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切口感染;穿孔性阑尾炎;局部应用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63-02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其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手术切口裂开,从而影响了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成为了大家比较热议的话题,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为女性患者,23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3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9±7.31)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天到5天之间,平均病程为(2.87±0.6)天;其中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22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4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3±6.97)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天到6天之间,平均病程为(3.07±0.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不应用抗生素,其常规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后,对患者实施阑尾切除并有效清洗腹腔后引流,手术前后对患者均经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术中局部不使用抗生素治疗[1]。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其常规治疗方法完全等同于对照组患者,其患者术中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法为:将8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注射液有效溶于100毫升的甲硝唑注射液中,其甲硝唑注射液的浓度为0.5%,将用于缝合患者伤口的丝线有效浸泡于上述混合溶液几秒钟后取出,在对患者腹腔进行有效清洗并将清洗液有效吸出后,将上述混合溶液有效灌注于患者腹腔内,其灌注的混合溶液量为80毫升,然后将腹腔引流管有效夹闭,待1小时至2小时后将引流管有效放开;与此同时在完成伤口第1层缝合后将上述剩余的20毫升混合溶液有效倒入患者的切口部位并有效浸泡几分钟,最后将手术切口其余各层依次进行有效缝合[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50%;术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0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未感染例数(n)感染例数(n)感染率(%)
对照组40281230.00%
观察组4038 2 5.00%
P值///<0.05
3.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其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手术切口裂开,从而影响了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如何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显得特别重要,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不应用抗生素,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由于在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腹腔积浓多,切口易发生感染,同时当患者腹内压升高后,患者腹腔内的含菌积液会被挤入或者渗入切口,从而引起切口线结、积液污染,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新的病灶,虽然对患者静脉应用抗生素,但血液中的抗生素很难抵达积浓、线结污染、积液污染处,然而通过对患者局部应用抗生素,可将抗生素药物直接作用到患者的积浓、线结污染、积液污染处,从而有效达到抗感染的效果;研究结果得出,术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50%;术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0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综上所述,将术中局部使用抗生素应用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代劲松,颜登高,刘绍训.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J].实用医学杂志,2012,24(6):427-429.
[2]冯强,卓恩挺,符潘杰;,刘松平,卢仕天.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观察与预防[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6(15):516-518.
[3]邝杰文.手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9):351-353.
[4]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李德辉.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24(17): 364-366.
论文作者:莫华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抗生素论文; 阑尾炎论文; 局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