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微论文_廖泽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微论文_廖泽玉

(渠县琅琊镇第一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关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有做过高度的概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润育极好的创新因素。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感觉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交流、情感沟通、质疑解难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获得创新的灵感与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创造性建设人才。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创新贯穿在字词教学中

我们应该懂得: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捕捉创新的灵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词汇基础。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利用好现代信息化手段、资源,实现多元化的信息化学习,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祖国文字的词义内涵、表达意义、本意和引伸意义的运用,进行灵活性地了解,在灵活的字词教学中,点燃创新热情。我们应该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把住字词创新的关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字词、创新遣词造句。

其次,教师还应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把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有位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静静地站着”、“ 等待”的含义,给予《送雨衣》、《关怀》、《温暖》以及《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相关视频资源,然后展开创新想象,并用“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创新的说话,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质疑问难中培养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发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就要求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质疑,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叫作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呢?” 针对该生提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去思考,去讨论,去归纳,收到很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大胆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经过激烈的分组辩论,焦点集中在已下三个问题:①蔺相如会不会和氏壁一起撞柱子,为什么?②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③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两可性的命题。我让学生选出正反两方各三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辩论。场面非常活跃,辩论非常激烈。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样的教学,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3、指导学生辨析甄别,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只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才能采到更多的“蜜”。如我在《蛇与庄稼》这课教学中,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猫、田鼠、蜜蜂、苜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时空,学生纷纷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思维分析,有的用逆向思路进行思考,提出了不少不同的见解。有位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苜蓿长得好要靠蜜蜂很好地传播花粉,但不能有田鼠捣乱,减少田鼠的数量与猫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号的方法,已分析清楚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教师根本不需要作什么过多的讲授,只稍做点拨就行了。让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标志着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的水平得到提高。

4、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求异,从不同角度大胆设想和推测时,往往也会良莠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从求异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如我在《凡卡》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设想,如果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会怎样?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这就是求异。随后,我把学生的所有设想归纳为两个结果,一是爷爷马上进城,接回凡卡;另一结果是让凡卡忍着、熬着、因为城里苦乡下也苦。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教师引导下集中到了这一分歧点展开求同思考,一起来分析凡卡受苦受难的原因,从而更深刻认识到旧俄时代的黑暗现实。当然,我们所说的求同,应该禁忌学生不假思索,教师就给出统一答案的做法。

三、让生活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

小学生天性好奇,他们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除了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问题,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对教师大胆提出疑问。对此,教师应该持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学生的正确观点,随机开展引导教育,让生活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落花生》一课教学时,一个学生认为,课文中用桃子等物与花生作对比,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们同样有用,只是用处不同而已。桃子外表好看并有用,应比花生更可爱。学生的观点非常独到,但与教师的预想不一致。此时,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当然,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难免会有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创造中的错误往往是创造成功的先导,应刮目相看。如果一味指责,只会扼杀未来的发明家。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

论文作者:廖泽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微论文_廖泽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