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论文_白云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论文_白云庆

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300392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如何能够在城市中享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成为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各级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中提供指导。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引言

在未来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的需求,是比较关注的社会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加重。对于人口老龄化现象衍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国虽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较为迅猛,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对城市空间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诉求。

1 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

人口老龄化目前是全球社会发展中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而我国老年人口具有相当大的基数,也难以逃脱这一想象。根据全球范围内老龄化发展的现状情况,老龄化现象并不是新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较快,这也是目前我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城市空间,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问题。

目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008万人,增加了737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周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来自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5倍,日益加大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势必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产生反推动作用,需要对城市空间进一步优化,以解决老龄化给城市带来的突出问题。

2老龄化人口空间诉求分析

老龄化现象的逐步加重导致老年人口激增,而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城市需要通过有效的调整措施适应老龄化逐步加重的现象。结合老龄化人口的需求及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发展背景下,必须着重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本文在老龄化背景下探讨城市空间布局,必须要重点考虑老年人对不同空间诉求及需求程度,明确老年人的诉求,才能更好地明确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中重点的方向以适应老龄化发展。笔者认为老年人主要对以下三种类型空间需求度较高,第一,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老年人生活的核心载体,如何更好地完善居住空间,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第一要点,第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诉求,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需要按照城镇老年人规划规范的要求合理布局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能够保证老年人更便捷的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公园绿地空间,公园绿地空间承载老年人日常健身、运动、聊天的交往空间,对公园绿地空间具备很高的需求度,所以需要结合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情况,优化绿地空间布局。

2.1 居住空间诉求

老年人的出行区别于其他群体,这限定了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基本上以十分钟生活圈为基础,而传统的居住空间并不是以复合功能为主,对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带来了弊端。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诉求会越来越高,导致复合功能社区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公共服务设施诉求

老年人本身具备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这就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中有以下两点特征:第一,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当中首先必须重点考虑老年人自身的特征,对老年人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梳理,特别要重视对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以满足老年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及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料;第二,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要对其服务半径进行重新的考虑,以满足老年人能够更便捷的享受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设施布局。

2.3 公园绿地空间诉求

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对公园绿地空间需求度较高,需要利用公园绿地空间度过闲暇时间,所以老年人对公园绿地空间的诉求可谓相当高,需要匹配足够的公园绿地指标,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3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3.1 区域差异化布局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各个功能分区的老年人口数量,以此为依据,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及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设施布局,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布局策略。

3.2 复合功能的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是老年人使用度较高的空间,如何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需要对传统居住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以复合功能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可行性,打造功能多样化的社区,可以保障老年人在5分钟、10分钟的生活圈内解决自身的生活需求。

3.3公共服务设施增补

针对城市目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存在较为混乱及服务半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明确在老龄化背景下,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中,首先,主要结合不同城市当地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范(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其次,考虑不同区域为老年人服务的对象,明确对象特征、服务内容及经营方式;第三,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设施的服务半径进行科学论证,保障各类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出行特征,促进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最终能够形成具备复合功能的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最终能够更好适应老龄化社会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解决城市空间发展混乱及设施服务半径不足的问题,提高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4公园绿地空间合理布局

公园绿地空间合理布局决定老年人能否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更好享受生活,在公园绿地空间的布局中,要充分考量城市公园绿地的现状分布,确定公园绿地是否能够满足现有老年人的需求,参考城市公园绿地的相关规范,保障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更好整合现有的资源,完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依托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根据各个分区老年人的人口数量,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在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最为频繁的活动空间,增设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用地)的覆盖指标,根据各个功能分区的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完善各个等级绿地设置,构成适合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4结语

本文在明确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对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空间的强烈诉求,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征,提出复合功能的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增补、公园绿地空间合理布局等4个策略,以指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为应对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规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王玮华.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研究[[J).城市规划,2002. 3:49-52.

[3]陈力松.从几个转变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与规划[J].福建建筑,2004. 5:4-46

[4]谢静.居住社区公共设施布局的原则[J].山西建筑,2007.2:7-8.

[5]赵广君,吴光伟.上海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以上海新江湾城规划管理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4. S:59-64.

[6]贺文.对老龄设施在城市和村镇规划设计中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5. 1:21-24.

[7]林琳,孙艳.关于老龄化居住区规划的一些探索[J]:11-12.

作者简介:

白云庆,男,1989年11月生,汉族,祖籍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硕士学历,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规划设计师,现工作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论文作者:白云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论文_白云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