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论文

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论文

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
——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李 翔,努尔娅·阿布都热合曼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是高校发挥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证。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经济现象有积极影响,因此,加强经济学授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经济学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才的发展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教育是给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前沿阵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关乎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

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高等教育的目标问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那么,高等教育如何突出立德树人,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力量未免有些薄弱,只有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一起,协同育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立德树人这个关乎中国未来的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思想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先导。在当今社会,信息交流不断便利,多元价值相互交织、渗透,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而是要与课程思政结合在一起,通过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界一致认为,“课程思政”概念是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教育中提出的理念。[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这一概念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被频繁提及,很多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概括起来,课程思政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开一门课程,而是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的课程。课程思政本身不具有独立性,它必须附着在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由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社会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课程思政强调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负有德育的责任。[2]第二,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融合性”是课程思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3-4]。就其本质而言,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同时也是对思政课程理论的实践和应用。[1]

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内容[1],针对医学教育的标准涵盖了职业态度、价值、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七大领域。医学专业英语并不在该基本要求涵盖的领域内,但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随着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医学学术发展也需要医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开展双语教学也成为医学教育的客观需要[2]。有研究显示无论带教老师或住院医师均认为专业外语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之一[3]。

二、经济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学教育是个人教育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个阶段,也是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经济学不仅研究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中如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也研究如何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如对公平和效率的研究,对分配问题的研究等。因此,在经济学的授课中融入社会道德伦理,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对某个经济问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经济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

(一)可行性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经济人假设,假设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利己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追求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受社会普遍以收入高低作为评价个人能力标准的影响,高校在经济学的教育中一般以经济学知识的讲授为主,注重对学生经济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忽视了道德情操的养成。事实上,经济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分不开的。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表明了其本人对经济学的观点: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每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福利的增进。同时,社会的道德伦理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5]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分析工具的不断演进,模型化和工具化等技术手段渐渐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成为主流,而经济学本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日趋衰弱,淡化了其最初具有的功能和含义。因此,只要我们回到经济学初心,就不难把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课程。

(二)必要性

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选择GE公司研发的Optima Cl323i型血管造影机,经过患者股动脉穿刺进行插管开展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检查,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2名心血管医师基于未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结果下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1.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设计者的能力局限,本次选择的网络课程是指利用网络发布的一节课程。为了控制变量,将这节课设置为实验对象都不熟悉的同一内容,由于实验者的年龄和生理限制,在课程节奏等设计上将会有所不同。

古训表明,所谓人才,德为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和培养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因此,把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类专业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2.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

经济学是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很多高校面向非经管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日常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开展课程思政有天然的优势,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经济学课程对于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启迪经济思维有重要作用,加强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十分必要。

那么,思政教育如何才能有机地融入经济学的课堂?下面以新疆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实践为例,谈一谈思政教育进课堂的路径和方法。

三、课程思政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一)经济学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

1.“教”的方面

第一,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渠道和核心环节,教师是实践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因此,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与教育技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主要着力点和切入点。任课教师并不是安排专门的授课时段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说教与政策宣讲,而是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授课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不同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新疆财经大学一些专业是按照一本专业来招生的,如金融、国贸、财务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生源质量较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课程的推动相对较为轻松,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但是,更多的专业是按照二本专业招生的,还有成人教育,在每个专业中又按照汉语水平分为民族班、双语班和汉族班。虽然生源质量不同,但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基本相同,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拿捏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尺度,才能做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而不偏废,这是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另外一个难点。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在经济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做好今后进入社会的心理建设,正确地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如为什么核心城市的房价高,为什么明星的报酬如此丰厚等。经济学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真正目的是实现社会道德和经济利益的统一,了解自己的一些经济行为不仅是利己,同时也会增进社会福利。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置社会利益和基本道德准则于不顾是对经济学的错误理解,最终会害人害己。

(二)经济学课程思政开展的实践

在课时趋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新疆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类专业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展开。

西方经济学属于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探讨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使之达到效用最大化,该课程与生活联系密切,相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其在课程思政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在新疆财经大学的各个专业中全面铺开,是学校里涉及面最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覆盖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看,从低到高有民族班、双语班、汉族班。从生源质量上看,有一本专业、二本专业和成人教育。目前,新疆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时少、内容多。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十分丰富,尽管这两部分各安排了一个学期,但由于内容丰富,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分析工具较多涉及数理推导,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课时显得捉襟见肘。在此情况下,教师单独拿出时间来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太现实。

一是评先评优有倾斜。对回乡创业贡献突出的能人,优先提名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安排参加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各类荣誉评选。二是授予特殊荣誉。对不担任镇村职务的回乡能人,可以探索设立“新乡贤”“荣誉村民”“先锋党员”等称号,充分尊重其社会表现,给于其荣誉地位,引导社会尊重他们。三是给予适当政治待遇。对表现较好的未担任镇村职务的回乡能人,可以安排其作为特别会议代表,列席一定范围的镇村党务政务会议,可以在重要节庆活动时由组织进行走访慰问。

第二,集体备课,定期交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编写体现中华智慧的案例库。新疆财经大学经济类的专业教师大多都有十几年的从教经验,经济学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虽然学院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但是大多是关于教法和课程设计的探讨,对于如何把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经济学的专业教学中探讨较少。不同的教师对经济学教学的关注点不同,有些教师关注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有些教师关注经济学的分析技术。新疆财经大学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一方面,明确课程中的必讲知识点和扩展知识点,另一方面,集思广益,给每个知识点配上含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并通过定期交流,结合当下经济热点不断补充相关知识点的案例,最后形成凝聚中华智慧的案例库。通过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塑造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

另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8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在93种生物类期刊中,《植物科学学报》复合总被引频次为2761;复合影响因子为1.483,排名11;影响力指数排名21;期刊位于Q1区。93种生物学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统计结果见下表。

第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践现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目前,新疆财经大学已经开始推行“智慧课堂”,着力打造“金课”,全校大力推广“雨课堂”的应用,针对一线教师开展多轮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及研讨,组织开展教学竞赛。这些活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交流竞赛等方式,也激发了教师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式融合的思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当下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无疑是一剂良方。

2.“学”的方面

深圳港:初步测算,深圳港口约17%的美国航线箱量将受到影响。目前深圳港国际航线吞吐量中美国航线占比较高(27%),据此推算其国际航线受影响程度达到4.5%。

因材施教,差别对待。对民族生而言,因其母语非汉玉器,且修习时间较短,在语言的应用上尚存一定障碍,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国学教育,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针对部分章节,教师还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办法,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基本知识,教师起到对知识点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学科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发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主动思考,形成经济学思维,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观。

加强经济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观,是未来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中国经济面临转折的关键时期,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使其成为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思政课程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2]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3]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4]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5] 李程.如何在大学经济学教育中贯彻道德教育[J].高教论坛,2015(7):6-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9-0018-03

[基金项目]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西方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设计”。

[作者简介] 李翔(1980—),女,博士,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努尔娅·阿布都热合曼(1971—),女,维吾尔族,硕士,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 2019-05-20

标签:;  ;  ;  ;  ;  

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