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论文_何珍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论文_何珍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卫生计生院 贵州盘县 553504

【摘 要】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门诊采样的24份标本去,按照轻度溶血在0.5~lg/L、中度溶血0.8~1.6/L、重度溶血1.6~2.6g/L的标准分为三组,离心后直接测定,将一并同时测定ALT,AST、TP、ALB、TBIL、DBIL等共13项生化指标,分别比较溶血前后的变化。结果:除了ALT无太大的影响外,AST、TP、TBIL、DBIL等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结论:标本溶血可造成多项检验结果的明显改变,且随着溶血程度的严重而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加剧。采集血标本需尽量避免溶血,以免带来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导致诊断错误。检验人员要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在结果上注明溶血的程度,必要时可重留标本以便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预防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9月随机对门诊血检180份,采样其中的24份标本,排出了血清中肉眼可见的黄疸、脂浊和溶血情况等。

1.2 检测仪器和试剂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项目: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葡萄糖(GLU)。

1.3 方法 采集的24份标本可将同一标本分成二管,第一管离心后可直接测定,第二管做冷冻处理,数据参考第一管结果;利用时间不同,造成溶血程度不同,按照轻度溶血在0.5~lg/L、中度溶血0.8~1.6/L、重度溶血1.6~2.6g/L的标准分为三组。分别将采血的标本分成20、30、50ml加入各对应的生化标本中,形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再行测定。测定ALT,AST、TP、ALB、TBIL、DBIL等共13项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浓度[1]。

1.4 数据处理 统计采用统计软件配对,检测结果使用t检验,比较溶血前后检验结果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2 结果

除了ALT无太大的影响外,AST、TP、TBIL、DBIL、LDH、HBDH、CK-MB、GLU、Ca、P、Mg轻度溶血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而ALB轻度溶血对结果无影响(P>0.05)。

3 讨论

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导致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溶血前后的检验结果影响有三个主要方面:⒈试验过程中由于抽血不顺利、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⒉由于干扰比色或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使结果出现正或负面的影响,使得结果出现误差,由于有又红细胞中物质进入了血清,使结果升高;⒊细胞内液体随溶血进入到了血清(浆)而内导致血清(浆)的体积增加,这也会对血清(浆)有稀释作用[2]。在病理的状态下也可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本身红细胞中所含的LDH、AST的浓度大大高于血清,而溶血后血红细胞中含有较高的酶释放到血清中,血清中LDH、AST活力受到影响会明显升高并干扰LDH、AST的测定,使得试验结果值偏高。虽然红细胞中不含有CK,但含有大量腺苷酸激酶(AK)[5],AK是ADP与ATP之间相互转化的酶,而在测定CK时,磷酸肌酸与ADP在CK的作用下转化为肌酸与ATP,溶血后大量甘酸外流可干扰CK测定中的酶偶联反应,引起CK升高;虽然人们在许多试剂中加人AK 抑制剂以减少溶血对测定的干扰,但溶血反应仍可对心肌酶学指标造成明显的干扰,所以,不建议在溶血标本中测定CK-MB。目前测定血糖中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可以使血红蛋白可直接加深反应产物从而干扰测定结果,使结果偏高。在检测体系中,既有溶血引起的稀释作用的负干扰,也有血红蛋白增加吸光度后所造成的正干扰[3]。溶血对离子测定的影响主要是对K+、Na+、Cl-、Ca2+、IP,CO产生的干扰,尤其对K+的干扰非常明显,这是由于红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异较大,溶血后所致。

从结果可以看出只要标本溶血后对某些生化检查项目的结果存在影响,标本溶血可造成多项检验结果的明显改变,且随着溶血程度的严重而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加剧,这就会对临床医生为病人病因做出诊断形成干扰,甚至造成误诊。血液测定是增加游离的血红蛋白测定,也为其他试验数据做参考;采集血标本需尽量避免溶血,以免带来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导致诊断错误[4]。检验人员要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在结果上注明溶血的程度,必要时可重留标本以便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保证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医护人员宣传、培训。生化质量控制不仅与检验科有关,也是全院的工作,直接影响全院的医疗质量。因此,全体医护人员都要转变观念,增强对质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保证质控结果的准确性是每个医护人员的义不容辞的义务,了解影响检验结果误差的各种因素,不正确的实验结果带来的危害,从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质控工作。同时相关人员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临床科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合适、正确的检测项目,采血前要根据检测项目要求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告知其需要空腹检测的项目,并耐心做好解释。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采集标本时要准确把握标本采集时间,要在患者安静时采血,选择正确的体位,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不能避免时选择对侧手臂采血。采血时要一针见血,动作要规范。尽量避免饮食习惯、生理状态、运动、情绪、药物等对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德)朱汉民译.临床检验诊断学[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2-271

[2]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4):250-253.

[3]靳敏.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2,24(9):1363-1364.

[4]高亚英,王晓明,蒋冬青,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J].交通医学,2002,16(1):84

论文作者:何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论文_何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