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除自卑心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论文_李晓刚

从消除自卑心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论文_李晓刚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2643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人在教育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自卑心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以及消除自卑、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消除自卑心 培养 健康心理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成长为新一代合格的公民。而如今,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育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因素。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卑心理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他们应首先从思想入手,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入手,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促使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分析

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主观方面主要是因为身体素质差或意志薄弱等。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家庭方面。其次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原因。

这些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有过分焦虑、敏感、行为呆板、孤独自处、不善交际、常常心神不安;对学校、课堂、老师存有紧张恐惧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人格或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羞怯、忧伤、惭愧、失望和畏缩的情绪体验;心情总是不愉快,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

二、从心理教育入手,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1.用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向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

2.用爱心来感化。有些“问题生”的心理十分矛盾,他们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却很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和老师之间总有一层隔膜。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三、教育学生正视挫折,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总是在经过多次努力或挫折后才能获得,而每一次挫折对最终的成功都是有贡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都会有所疏失,挫折在人的生涯中可说是无处不在。面对挫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遭遇同样的挫折,有心理准备者的挫折容忍力要比没有心理准备者强得多。所以,遭遇挫折以后,帮助学生分析受挫的原因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挫折,无论是客观的障碍,还是主观上的各种因素,深入了解之后,既可谋求补救的措施,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又可降低焦虑、愤怒等情绪;另一方面,分析挫折的后果,了解挫折对自己的影响,看造成了什么损失以及损失有多大。有些挫折看上去十分严重,可是经过冷静客观的分析后,往往未必如此,学生还是能够承受的。一个人如果以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为目标,就能以此作为动员自己的力量,千方百计去达到目标。如果实际成就达到或高于目标,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获得成功;否则,则会感觉到失败,而且实际成就越低于目标,失败感就越严重。当然,目标定得太低,虽然使学生不易产生挫折感,但也难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自然是不可取的。在通常情况下,奋斗目标高的人比奋斗目标低的人更容易承受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奋斗目标定得越高,挫折容忍力就越强。如果学生确立的目标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不但经常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且还会感到无法承受,丧失理智,严重的甚至轻生。所以,无论就挫折感还是挫折容忍力而言,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度的目标至关重要。

四、让自卑消失在萌芽中

1.开设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数自我评价偏低,特别是认为自己的智力低下。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一项对我国20多万人的智力测验结果表明:智力超常和智力特别低下者各占千分之三,其余人的智力都属于正常。因此,职校生应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3.充分发挥补偿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地克服和弥补。人的有些不足是无法避免的,如有残疾、个子矮或不漂亮等,正确的做法是接纳自己、发展自己。要让学生了解人既有生理上的补偿作用,又有心理上的补偿作用,如盲人尤聪、聋者尤明就属于生理上的补偿。而克服自卑则属于心理上的补偿。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于是就要“笨鸟先飞”,从而取得惊人的成绩。二是“扬长补短”。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屡见不鲜,要下决心以己所长补己所短,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达到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

[2]《教学论》。

[3]《德育论》。

论文作者:李晓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从消除自卑心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论文_李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