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CT诊断论文_吴红顺

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CT诊断论文_吴红顺

(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16例患者均进行X线及CT检查。结果: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特征性改变为:(1)骨化块多数密度不均匀;(2)骨化块形态多样;(3)骨化块相对应的椎体后缘骨质异常;(4)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结论:CT对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椎间盘;椎间盘脱出疝;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33-02

腰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疝块骨化(钙化)并不少见,但很难对其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钙化、后纵韧带钙化、椎缘骨等鉴别,我们2015年共收集了16例兹分析于后。

1.材料与方法

16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 9例,年龄21岁~61岁,平均46.1岁,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在两年以上,全部患者主诉腰腿痛,其中8例患者伴有间歇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2例,下肢皮肤感觉减退8例。

2.扫描方法

使用GE公司的Prospeed AI螺旋CT。扫描条件120KV,110mA,矩阵256×512,层厚5.0mm,扫描平面与椎间隙平行,常规扫描L3~S1椎间隙,未行造影和增强检查。16例患者均摄腰椎正侧位片检查。

3.结果

16例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患者中,8例发生于L5~S1椎间隙,6例发生于L4-5椎间隙,2例发生于L3-4椎间隙。本组病例CT表现有如下几种:(1)椎体后方弧形高密度骨样密度影,其两端均与椎体不连,前方可见椎间盘样软组织密度影,椎体后缘骨皮质吸收的有6例。(2)侧隐窝区角状骨样密度影,其基底部连于椎体后缘,内侧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和硬化并存,相应侧侧隐狭窄,骨性椎管变形,硬膜囊及病变侧神经根受压后移,部分患者受压神经根增粗,多为水肿所致,该组患者中有3例。(3)椎体后缘呈不规则状高密度影突入椎管内,后缘不连续,密度不均匀,高密度影前方为椎间盘样密度影,其与椎间盘相连,有7例。(4)也有文献报道过,椎体后缘可见带蒂样骨样密度影突入椎管内,该组病例中未观察到该征象。上述病例由于腰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疝块骨化,均可出现椎管前后径狭窄,硬膜囊不同程度受压,如果脱出髓核疝块骨化出现偏一侧,则相应侧隐窝狭窄,病变侧神经根受压后移,神经根水肿增粗,对应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例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4例患者可见椎体后上缘骨质毛糙、欠光整,后方可见条片状不规则稍高密度影,12例患者腰椎正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异常改变,回顾12例患者腰椎间盘CT片,均可发现腰椎间盘脱出疝块的骨化块大多与双侧关节突或横突或椎弓根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在腰椎侧位片上腰椎间盘脱出疝块的骨化块与双侧关节突或横突或椎弓根重叠、显示不清,以上不难看出,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CT较X线更具有诊断优势。

4.讨论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1],椎间盘的弹性和厚度与髓核的含水量和所承受压力密切相关,过度受重或剧烈运动可导致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称椎间盘脱出症;Modic将椎间盘脱出分为:膨出、突出、挤出、髓核游离4型,突出与挤出在影像上难与区别,二者可合为一[2],椎间盘退变时,纤维环内含有大量增生的软骨细胞团[3],季新发等[4]通过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认为脱出骨化块系突出的纤维环表层骨化形成,部分表面整齐,内层为骨小梁、纤维软骨与骨组织相间存在。

在影像学上其与以下病变难以鉴别:

(1)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927年由Shmorl首先提出[5],其发病机理与椎缘骨类似,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主要由疝入的髓核和软骨成分、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所构成,CT表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局限性骨缺损区位于椎体后1/2~1/3[6],呈分叶状或类圆形,大小不一,与同层椎间盘呈低密度,在形态上颇似椎缘骨的反转表现,如“面镜观”[7],其与髓核骨化难以鉴别,需结合腰椎正、侧位片,腰椎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边缘硬化或毛糙不整,可有骨块翘起并突入椎管内,骨块也可部分或全部与椎体分离。

(2)后纵韧带钙化

易误为椎缘骨,其位于椎间隙后端正中,多呈等腰三角形,其底平齐于椎体后缘,尖端指向椎间盘,也可呈条带状或弧形高密度影,与膨出或突出椎间盘组织存在一定间隙,椎体后部均无局限性缺损。

(3)椎体后缘椎缘骨

其密度均匀致密,轮廓亦多不规则,周围无软组织影,椎体后缘连线处常看不到骨皮质或表现出显著硬化且极不规则,病灶较大时,其内可显示骨小梁结构。

(4)椎体后缘骨软骨瘤

发病率低,病变多表现为团块状骨性密度影突入椎管内,病变内可见骨小梁结构,骨皮质光滑,其与椎体后缘或椎板呈宽基底相连。

通过和以上病变的鉴别比较,不难发现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还是具有一定影像学征象:骨化块内含有未骨化的组织,故病灶密度不均,其前方可见椎间盘样软组织密度影,与椎间盘相连,参阅文献朱友志等[8]报道椎体后缘浅小的骨缺损和硬化现象并存是诊断椎间盘脱出合并骨化的可靠征象,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椎间盘脱出常可引起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改变,如:骨质缺损、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缺损区骨质硬化等影像表现,这些影像表现只有用骨窗才能显示出,所以当出现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时,需要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进行观察、分析才能体现出CT对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

[2]高元桂,等.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

[3]尚铁松,王云钏.腰椎间盘退变的X线、MRI表现与病理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28—832.

[4]季新民,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17例报告[J].中华外科学杂志,1989,27:80.

[5]王林森摘译.椎体后唇[M].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J].1991,4,236.

[6]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8-440.

[7]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591.

[8]朱友志.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CT诊断[M].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16,58.

论文作者:吴红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脱出疝块骨化的CT诊断论文_吴红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