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形势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依然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能够完善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引言
改革初期,政府改革主要着眼于更好地提高行政效能,为超常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的政府改革日益趋向于如何适应在一个相对常态的发展状态下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通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来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总体而言,历次政府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给政府体制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政府的效率,而且也改变了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传统的政府观念,高效、廉洁、精简的政府观念和形象正日益深入人心,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政府治理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执政党和政府在反思“文革”教训时逐步意识到,经过近30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以“包揽一切”为核心理念的传统政府体制日益呈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的状况日益暴露,加之许多政府工作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实质和效率,严重制约了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步伐。按照邓小平的说法,“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p.396)为此,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中国政府改革进入了新时期。此次改革的重心是改进国务院本身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法,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着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明确各部门及其所属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范围;选贤任能逐步实现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使干部退休离休和退居二线制度化,有秩序、有步骤地解决好新老干部的交替问题;切实加强干部的轮训工作,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经过改革,政府工作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混乱局面,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渐进式行政改革路径
西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包括新公共管理、公共选择、新自由主义、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等理论资源,这些理论主要涉及国家政府作用范围以及作用方式的探讨,成为西方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服务”改革运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等主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不仅合理借鉴西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成分,而且从儒家文化圈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汲取改革知识,同时也深层地关照中国传统文化所遗留的积极成分和习俗影响。显然,这是与中国的国家制度、发展阶段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从改革的实践路径来看,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持续、渐进改革模式,即一条由外延型改革逐渐推进深入到内涵型改革的路子。所谓外延型改革,是指在基本不触动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和行政体制模式的前提下,注重机构的裁减合并、人员精简等量的控制的行政体制改革路径。内涵式改革,是在重视控制政府规模、人员数量的前提下,聚焦政府组织结构和潜力结构的调整以及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方面的行政体制改革路径。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机构改革为中心、旨在进行计划体制内调整的改革,逐步转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现了从技术革新到体制性改革的发展,依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的原则循序展开,“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渐趋清晰,大部制改革随之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转型社会的异质性(各种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因素杂糅、互相激荡)、后发国家的赶超型发展、现代化战略实施的紧迫性与非均衡性(如先城后乡发展)、经济社会的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刺激下的发展型政府等因素,导致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体制机制的惯性、传统社会结构的粘性以及利益调整过程中的冲突性,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预期目标的取得,也使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更为凸显。
二、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1.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效地实现群众监督政府,防止政府及领导腐败服务型政府不光单一地政府及领导对人民群众服务,同时,它也能使公民群众实现对政府及领导的有效监督,防止政府及领导腐败。政府如果只当官做老爷,人民的事情漠不关心,只顾自己领导的利益。群众是很清楚地。群众心里是很清楚政府及领导的活动的,政府及领导服务的好坏都在群众心目中。服务好,群众支持,有口碑,称赞,服务不好,群众反对。有的假公济私,为自己及部分人的利益而活动的事件,就是不能为群众服务,群众自然很清楚,自然在内心里就会对领导及政府产生评价。只要渠道畅通,政策得力,政府及政府领导服务性高低直接可以由群众来监督评价。这种机制能有效地防止面子工程,不良政绩工程和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腐败就是领导者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自己谋福利,为一己利益努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实行服务型政府建设,使政府和领导为人民服务,群众才能有效监督政府,消除腐败。
2.政府性服务工作应加强对教育的服务,努力培养大量人才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对教育的服务与投资,近几年政府对九年义务教育服务性很大,投资较多,政府更应该满足全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的社会现实,大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合格教师人才,不断充实到教学第一和农村偏僻地区,鼓励农村和广大农村地区子女努力学习,不断造就新一代人才。孟子曾指出:“人人皆可成尧舜”,我们政府服务性工作,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优秀人才,使每个子女,每位年轻人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实现人人皆可成尧舜的设想。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有才学的人才到边远地区教学,努力提高人口密集区城市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大面积培养大批有用人才,这样政府才算满足了群众的要求,才算为群众办了实事,实现了服务型政府。
3.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4.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观念必须转变。过去的权本位、官本位现象必须剔除,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
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能力建设
多元民主制度体系下西方国家的政府治理色彩比较突出,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较强,政府治理效能较高。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强化其回应社会多元化需要,旨在满足既节约又高效的精细化管理和多中心公共治理。这从他们较为有序的规划、发展和相对平和的社会心态方面可窥一斑。而现阶段的中国,政府承担着更为艰巨复杂又紧迫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围绕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几项基本职能,提升政府能力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强化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调控监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整合平衡能力以及公共危机应急能力等,并通过管理技术,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成本控制、政府合同和公共物品的社会化供给等方式来强化政府能力,使之与服务型政府职能与职责相适应。在此情势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行政权力与职能资源的配备与行使须得有针对性地强化、弱化和转化,但绝非一味地压缩集中统一的政府权能而使得现代化转型推动乏力。综上所述,针对现今学术界的发展潮流和术语趋势,我们认为需要冷静分析和理性甄别,特别是对大量的西方先发优势主导下的现代化发展话语强势和强劲的后现代思潮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为此,必须对从中外政府理论与实践的“时间差”有清醒的认识,基于对民主与效能的冲突、行政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紧张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消长和合作等状况,尤其是市场机制与社会发育状况,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循序推进,以利于社会的平稳转型和公共利益的有序发展,从而顺利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完善立法体制。为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改革和完善立法体制尤为重要。要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明确立法权限,完善立法程序,强化立法监督,防止法律成为实现部门利益的。要维护法律的权威,防止下位法违反上位法,保持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实行?立法回避?制度,改变谁主管谁起草的做法,凡是与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利益关系的行政部门,不得参与该行政立法的起草工作,而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委托专家起草。实行开门立法,起草法律、法规、规章的草案,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听取意见,建立对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健全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及时纠正带有部门利益的行政立法。定期对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立法后评估。改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开放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组织人事制度上隔离个人和组织自利性对公共利益的侵蚀改变纯考评经济指标的做法,综合考评经济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人文指标、勤政廉政指标以及其他指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新生.异质性社会的社会和谐何以可能[J]学习与探索,2006(2).
[2]金太军.跨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困境与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1(10).
[3]黄建洪.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能力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0(4).
论文作者:孙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政府论文; 行政论文; 社会论文; 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领导论文; 服务型政府论文; 群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