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超微结构的研究

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超微结构的研究

赵凯[1]2001年在《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超微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9只产程正常、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尾寒羊子宫复旧期间的子宫内膜及子宫结缔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从细胞、亚细胞水平来揭示羊子宫复旧过程中其组织学的变化规律。 扫描电镜观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后1~7天之间,子宫内膜上皮缺损严重,表面上皮细胞连接松散并即将脱落;子宫内膜表面上的组织碎块较多。到产后第13天时,子宫内膜缺损区域缩小,在局部缺损区域出现新生的上皮细胞;在产后第19天时,子宫内膜表面的新生细胞增多,腺体增多;到产后第25天时,上皮细胞几乎覆盖整个子宫内膜表面;直到产后第31天时,子宫内膜表面完全修复,子宫腺体增多,并且有分泌功能。 透射电镜观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后1~7天时,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胶原呈片段存在,其内部溶解形成形态各异的空腔;平滑肌细胞体积小且胞质内充满肌丝;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在产后第7~13天之间,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质中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以及初、次级溶酶体等细胞器丰富;此时,子宫结缔组织内浆细胞数量较少;并且可见毛细血管旁的周细胞,其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从分娩第13天以后,子宫内膜出现新生的上皮细胞;胶原片段数量减少,排列较规则;巨噬细胞和其胞质内细胞器数量都减少;浆细胞数量增多,其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氏复合体等细胞器数目较多;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胞质内细胞器增多。从产后第19天起,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细胞器数目增多;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胞质中细胞器都减少。到产后第25天时,腺上皮细胞被基底膜包围,腺体腔内出现微绒毛;胶原纤维束纵横交错排列、横纹清楚、无胶原片段;毛细血管旁的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羊子宫复旧期间子宫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尤为普遍。 上述结果说明,分娩使小尾寒羊子宫内膜部分破损,在产后第25天时上皮细胞生长己经基本完成,到产后第31天时上皮组织完成修复;子宫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降解是使子宫体积缩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子宫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旁周细胞等都参与并有助于子宫复旧。

曹荣峰[2]2002年在《小尾寒羊子宫复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应用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和B-型实时超声断层扫描仪(B-超)对10只小尾寒羊产后子宫形态学进行了研究;运用原位末端染色法和HE染色法从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了子宫复旧的机制;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小尾寒羊产后血液和尿中氨基酸的变化规律;以及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研究产后子宫内微生物区系。从而揭示了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的细胞、亚细胞以至分子水平的变化规律,子宫的组织降解与细胞凋亡之间关系,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的超声影像学变化,产后血和尿中HYPRO和3-MHIS含量变化与子宫复旧的相关性,以及子宫腔内微生物区系与子宫复旧的关系等问题。现作摘要如下: 1 从小尾寒羊的分娩记录看,小尾寒羊在黑龙江省仍然保持了发情和分娩无季节性的优良特性,全年均可发情和配种;而且冬春季分娩数要高于夏秋季,平均产仔数为2.35只/窝;小尾寒羊产后再次受孕的时间在36d~85d之间。 2 通过测定小尾寒羊围产期生理指标可以看出,小尾寒羊在产前3d,体温、呼吸数略降低,脉搏数略高;分娩当日体温、呼吸数和脉搏均升高:产后5d,体温和脉搏数略降低,呼吸数继续升高;产后12d,体温升高明显,呼吸和脉搏数降至正常。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在产前3d至产后5d间均比对照组低,说明小尾寒羊在围产期处于贫血状态。而中性白细胞的含量变化则反映了小尾寒羊局部炎症反应情况,与体温的变化相一致。 3 通过肉眼观察小尾寒羊子宫形态发现,小尾寒羊产后25d以内完成了子宫复旧。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的体积、恶露量和子宫阜的直径都逐渐减少;产后10d恶露的排出基本完成;子宫壁在产后1~7d逐渐增厚,产后7d后逐渐变薄;子宫颈在产后1d呈松软的完全开张状态,产后7d最粗,产后19d子宫颈闭合紧密,复旧完成。 4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尾寒羊产后子宫发现,分娩使小尾寒羊子宫内膜部分破损,在产后1~7d之间与破损部位相邻的细胞崩解、坏死和脱落;产后13d子宫内膜破损区域出现新生上皮细胞;产后25d上皮细胞几乎覆盖整个子宫内膜表面;到产后31d上皮组织完成修复;产后25d,子宫内膜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生长已经基本完成,但子宫内膜直到产后31d才完成修复。 5 子宫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降解是使小尾寒羊产后子宫体积缩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子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毛细血管旁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参与并有助于子宫复旧。 6 小尾寒羊产后子宫复旧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而且是子宫组织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产后19d细胞凋亡数最多。原位末端标记法与HE染色,所得结果无显着差异。 7 应用B-超监测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的形态学变化发现:子宫体的直径逐渐变小,至产后25d子宫体与子宫角的直径基本相同。产后1d子宫壁的平均厚度从产前7d的3.28±0.24mm迅速增厚为7.16±0.47mm,产后4d达到最厚为9.12±0.34mm,以后逐渐变薄,到产后28d为3.44±0.11mm。产后1~9d可见子宫阜,产后1d宫阜直径较大为24.58 曹荣峰 小尾寒羊子富复旧的研究2002年5月一士5.59mm,其超声图像的中间呈暗区、周围为白色,以后子宫阜直径逐渐缩小,超声影像图变白,从 13d以后监测不到;子宫颈在产后 1—10d处于开放状态,产后 7d可看到子宫颈管的环形梧,产后13d以后其超声图像变白。 8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组织中胶原罩白和肌动球蛋白降解,其典型的降解产物分别为HYPRO和3-MHIS,通过测定血和尿中这两种氨基酸含量变化都可反映于宫复旧状态,并且产后尿中HYPRO的含量是血浆中含量的20倍左右,其相关系数为0.5546。 9在产后 lA15d,小尾寒羊子宫腔内存在 4个属的细菌,这些细菌包括以芽抱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为主的革兰氏阳性菌和以大肠杆菌群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等。产后子宫细菌数量和种类随着子宫内环境的改变而有规律地变化:从无菌状态增加到最高点约7d左右,而下降比较缓慢,到子宫颈管复旧完成(22d)后,才接近于无菌状态。产后子宫内一定数量的细菌对子宫复旧无显着影响。药敏试验显示,子宫内细菌对氧氟沙星、乳酸环丙沙星、达氟沙星、庆大霉素和硫酸小诺霉素具有高度敏感性,对青霉素钠有耐药性。

赵凯, 王晓华, 丛霞, 周东坡, 孙庆申[3]2007年在《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细胞、亚细胞水平来揭示羊子宫复旧过程中其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透射电镜对9只产程正常、产后健康状况良好的小尾寒羊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产后第1~7天间,子宫平滑肌细胞体积小并且胞质内充满肌丝;在产后第7~13天之间,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质中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以及初、次级溶酶体丰富,此时,子宫结缔组织内浆细胞数量少;毛细血管旁周细胞的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分娩第13天以后,子宫内膜层出现新生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其细胞器数量都减少;浆细胞和其细胞器数量增多;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器也增多。从产后第19天起,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器数量增多;而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其细胞器数量都减少。到产后第25天时,腺上皮细胞被基底膜包围,腺体腔内出现微绒毛。在复旧期间,常见子宫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羊产后子宫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都有利于羊子宫复旧。

赵凯, 刘志学, 霍庆莉, 孙庆申, 田文儒[4]2007年在《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组织内胶原纤维的研究》文中指出从细胞、亚细胞水平来揭示羊子宫复旧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规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9只产程正常、健康的小尾寒羊子宫复旧期间子宫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后1~7d,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胶原呈片段存在,其内部溶解形成形态各异的空腔;从分娩第13天开始,胶原片段数量减少,排列较规则;到产后第25天时,胶原纤维束纵横交错排列,横纹清楚,无胶原片段。

赵凯, 田文儒, 周东坡[5]2003年在《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内膜扫描电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关于羊子宫复旧的文献报道甚少,尤其是在国内,几乎没人做过此方面的研究。自从Uren(1935)开始研究绵羊子宫复旧以来,许多研究者都从组织学和形态学方面作过此方面的研究,已基本阐明了羊子宫复旧的过程和某些影响因素,但报道的结果差异较大,文献报道绵羊子宫复旧的时间为产后第17天(Foote and Call,1969)到第60天(Hon-made,1977)不等。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手段不同和子宫复旧完全的判定标准不统一。

参考文献:

[1]. 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超微结构的研究[D]. 赵凯.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2]. 小尾寒羊子宫复旧的研究[D]. 曹荣峰.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3]. 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 赵凯, 王晓华, 丛霞, 周东坡, 孙庆申.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 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组织内胶原纤维的研究[J]. 赵凯, 刘志学, 霍庆莉, 孙庆申, 田文儒.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5]. 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内膜扫描电镜观察[J]. 赵凯, 田文儒, 周东坡. 中国兽医杂志. 2003

标签:;  ;  ;  ;  ;  ;  ;  ;  ;  ;  ;  ;  

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超微结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