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
作为试点开始单位,2016年10月份开始的浙江省新高考英语科目考试题型有重大变化,其中英语写作分为两部分:第一节为应用文写作;第二节为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应用文写作与往年的写作变化不是很大,已为广大师生所熟悉,但是第二节的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是一种新题型,之前考试中考生并未接触过。因此,根据新一轮的课改要求,高中英语的教学就要改变以往只重语法和词汇方面的讲解和传授,而是要将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上,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
新高考如此重大的题型变化和要求,注定英语教学需要创新,拓展延伸。然而,根据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一教一辅”的要求,以往借助大量课外辅导资料的英语教学状况必须随之改变。面对写作新题型和有限的辅导资料,众多一线教师不禁开始苦恼。为了解决当下英语教学的这个困惑,本文提出了对教材文本进行“二次开发”挖掘缩写续写写作素材的设想,即在拓展延伸中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剩余价值”。这个设想是在教材文本本身具有多元价值,“一课一得”需要充分利用文本的“剩余价值”且拓展延伸可以“就地取材”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现状的了解和可行性分析,本文还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对在拓展延伸中利用教材文本“剩余价值”进行探索,以期对教材文本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写作素材提供实际操作的思路。
一、浙江英语高考考题变化情况说明
浙江属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实行一年两考。英语新高考安排在每年的10月份和第二年的六月份。2016年10月份开始的浙江英语新高考与自主命题的浙江卷相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如下:
1.取消了20个单项填空题,首句信息匹配题和短文改错题。
2.完形填空比自主命题的浙江卷难度略有降低。
3.阅读理解第一节由原来的4篇短文20个小题改为3篇短文10个小题。短文总长度不少于800词。
4.增加了阅读理解七选五。该题对浙江考生来说,是全新的题型。
5.增加了语法填空题。该题对浙江考生来说,是全新的题型。
6.写作部分为两篇作文。第一篇是应用文写作。第二篇是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考试说明》上明确表示:“两种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
对于浙江师生,乃至全国中学师生来说,写作部分第二篇是前所未有的新题型,读写结合,它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更要有优秀的写作能力。因此,如何应对这新题型,改变以往的阅读写作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德尔文.G.舒伯特说过,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材是用以开发无限宝藏的锁匙。”教材即使编得非常详尽,也不过是某一学科的提要,加上一些必要范例罢了。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他主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善于教材的”二次开发”。陶行知先生同样主张不纯粹依赖教材的模式,他建议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陶行知先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不教。”也就是改变传统的”授---受”模式,转变成”引到-思考---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意识。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目标。
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相对而言,课文题材是比较综合全面的素材,体裁多样,难易程度适中。《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事实也证明,这种以课本为蓝本的写作教学模式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看写作新题型,概要写作其实更多的是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而续写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外,还注重学生的内容构思和情节衔接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策略来完成课本二次开发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缩写、仿写、改写、续写以及写评论、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1.缩写——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缩写是在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结构顺序、人称角度等的前提下概括原文内容、压缩篇幅使之成为一篇内容简明、语言简练、中心突出的短文。缩写时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原文,有关主题的主干不可任意删减,也不可随便摘取其中部分要点了事。
缩写的具体操作方法就五个字:删、留、缩、合、改。“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当然针对不同的文体,缩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叙事记人的文章,宜以情节或人物性格为主线,通过列出重要情节或性格特点概述全文。对于科普短文、说明文或说理文章,通过列出段落主题句(topic sentence)可迅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论点,规划文章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只要恰当地运用一些关联词,添加一些支撑句即可写出一篇很好的课文概要。
缩写要注意语言。首先,要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要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改写(paraphrase),不要在原文中生硬摘取连缀成句。如一篇原文中有这样的描写:We moved out of the city slowly behind a long line of cars, but at last we came to a quiet country road and after some time, stopped at the lonely farm这么长的句子说明了一个事实:路上出游的车很多,得过很久才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可用自己的话表达原句:There were a lot of cars on the road so it took us a long time to find a quiet place.
2.仿写—— 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学习写作除多练以外,还要多模仿。仿写既能反馈出学生对课文的体裁及重要句型的掌握程度,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所用语言材料的系统掌握,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生可以仿写课文的思路,比如说明文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记叙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以使事件或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清楚等。学生也可以仿写课文的结构,比如总分总,分总,倒叙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课文词段句式的仿写,是我们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课文中常出现许多习惯表达方式和一些特殊句式,还有一些适合某些特定情景、场合的常用句子,学生多模仿练习,对写作大有裨益。
3.改写——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改写是在保持原文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语言、结构等方面。尤其是,对短文与对话相互改写时要注意语言、时态、时间表达等方面的改变。
教材中可改写的地方很多,或整体或局部,这些都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细心挖掘。改写课文可以是把对话改编成段落,把段落改编成对话;也可以是把长篇改写成短篇(缩写)或者把短篇改写成长篇(扩写)等。无论哪种形式的改写我们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突出文章要点,明晰文章层次;语法要求正确,语言务必精练;句子上下连贯,言语合乎逻辑。通过对课文的改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续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续写选材应多以记叙文故事类文章或者夹叙夹议类文章为主,故事情节有曲折、有起伏,故事线索的逻辑性比较强。续写必须生成新的内容,就是用创造性的思维丰富课文,即对课文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完善,给原本没有结局的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或出乎意料的结局,在表达新内容遇到语言障碍时,可直接使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句,为写作纾困。
这是一种语言模仿,但具有创造性使用的特征: 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型,表达自己创造的内容。学习者马上运用新学到的词语或进行熟词新用,不仅学得好记得牢,而且容易产生成就感,增强外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续写要求学生对文本材料反复琢磨,这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之后的写作也使学生尝到创作的乐趣。?
5.评写——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写是就所学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评述。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内容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评论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着眼于一点;可以是赞同原文的观点,也可以提出异议。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话题,可让学生就这些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比如Book6Unit3 A healthy life,可以让学生就Your view on smoking写文章,让他们各抒己见。此外,对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可让学生写读后感或人物形象分析等。
评写这种“一半依材,一半发挥”的半自由习作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评写既承接了短文的缩写、仿写和改写阶段,又为后期写作阶段打下了基础。
三.基于新高考要求的课文“二次开发”案例
以Book6Unit3为例,笔者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紧扣新高考的题型,设计了概要写作和续写写作的任务。本文以其中的概要写作为例:
笔者以Book6Unit3 Using language HIV?AIDS:Are you at risk?为概要原文,要求学生根据其内容写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摘要。
1.文本内容的讲解
这是一篇将海报进行改编的说明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主要阐述了什么是HIV(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和AIDS(艾滋病)。第二段说明了HIV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第三段告诉人们在没有找到治疗方法之前,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第四段,总结了一些人们对HIV和AIDS的错误认识,并倡导人们应该对艾滋患者摒除偏见。
2.写作思路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是写摘要的基础,同学们可以通过找主题句、分析段落的逻辑关系来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大意。该文第一段的主题句是Many people are not clear about HIV and AIDS.第二段的主题句是HIV is spread through blood or the fluid that the body makes during?sex.。第三段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第四段围绕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展开,总结了几点人们对HIV和AIDS的错误认识。
(2)确定表达要点、灵活准确表达。每段的段落大意都是我们要表达的要点,这可以确保不漏点。本文的摘要要把全文第一句作为一个要点,因为引出了本文的话题。在确定表达要点后要思考如何准确灵活表达,这是难点。因为评分标准要求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灵活表达的重要技巧是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同义替换(paraphrase),同时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第一段要包括1个要点,该段第一句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其次是要通过定义区别HIV和AIDS. 而这两者的定义学生在文中很容易找出来,关键是要通过连接词进行整合。我们可以用while 来区别两者的定义,此外可以用形容词incurable 或deadly 总结最后一句对艾滋病的描绘。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并表达好要点1。要点2要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就是该段的大意,也就是表达的要点。该句的意思是HIV是通过血液或性交时产生的体液而传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第一句灵活转换为…can be spread by …。要点3,由于第三段与第二段在逻辑上有紧密的联系,故可以用therefore来连接,以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进行过渡,它与第三段首句异曲同工,将两个“if…” 的情况通过while整合进去就好。要点4,第四段总结了几点人们对HIV和AIDS的错误认识,和第三段的如何保护自己形成一定的转折关系,因而可通过However连接,并且用“misunderstanding”来代替 untrue statements,并且从倒数第二点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入手,倡导要关爱艾滋病人。
3.参考范文
Many people confuse HIV with AIDS. Actually, HIV is a virus while AIDS is a stage of the incurable illness caused by it(要点1). HIV can be spread by blood or the fluid produced during sex(要点2). Therefore, you need to protect yourself while injecting drugs or having sex with others(要点3). Howeve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still hav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on HIV/AIDS. It’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learn more and care about the AIDS patients.(要点4)(75words)
笔者写了这篇范文以供学生参考。该范文用两句话来表达要点1,第一句话用confuse with 替换原文的not clear about,第二句话用while连接并区别两者定义,并用incurable概括the chances of survival are very small。要点2用be spread by替换第二段的is passed to others,起到避免重复的作用。要点2和要点3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故可以用therefore相连,并且用While doing灵活地将替换了原文的if you…。 要点1、2、3跟要点4有一定转折关系,所以用However相连。要点4用misunderstandings替换原文的statements are not true,用it’s necessary句型,体现本单元语法it的用法。全文用词简洁,内容较全面,也体现了高考paraphrase,使用连接词等的要求
四.结束语
文本素材的开发与利用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全新课题,走进文本,做文本的鉴别者、开发者、利用者,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的潜在价值,取决于我们教师怎样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适时地利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在课前对练笔资源的挖掘、练笔形式的设计、课堂及时恰当的点拨是促使精彩如约而来的催化剂。只有将“根”牢牢的扎在文本中,让习作从文本开始“起跑”,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现。
论文作者: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要点论文; 课文论文; 教材论文; 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原文论文; 语言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