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国的泗安网建设速度加快,变电站明显增多,这些对变电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由于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强化变电运行管理,近几年,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智能变电网的运行模式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智能变电网运行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运行;运行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电网已经呈现出大互联电网、资源共享、高智能化的新局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结构的变革,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多,电力发展已经进入高速阶段,这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促使着电力行业不断对电网进行改革,提高电网等级、加大电网规模,所以只能电网的建设越来越多,在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只能电网的运行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其他问题,所以要对当前的变电运行模式进行改革。
一、智能电网的概述
智能电网这一概念是华东电网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一种愿景,预备从2008年到1030年之间分三个阶段建成智能电网,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启动了“华东高级调度中心项目群建设”和“华东多适应性智能电网规划体系”。20-09年,华东电网公司建成的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及全过程发电控制系统已经得到了专家组的验收,并随后得到了科技部的专门资金扶持,对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提供了经验。
二、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变电运行工作主要包括变电站的实时监控、接收调度命令并执行倒闸操作、定期巡视和设备维护,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现场工作环境的安全,为了满足以上工作要求,我国的供电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电网的变电运行工作作出了调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方便变电运行。
1、常规站模式
常规站的变电运行模式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即每个职位设置一个工作班组,设置一个应对突发状况的班组和一个与外界进行联系与监控的主控室联系人员,所以每值至少三人。常规站的运行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及时的对各种突发的事故进行反应和应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对现场的情况也十分熟悉,可以说能够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发展起来之后,变电的运行人员将会随着其建设规模逐年增多,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造成人才的短缺加重人员负担。
2、集中监控站模式
集中控制站模式是将监控与操作进行分离,这对于变电站的职能分化有着明显的效果,适用于一定区域内的电网发展,但是由于人员的数量限制,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
集中监控站模式克服了常规站模式的缺点,它是以集中监控中心负责全区的监控,将整个区域根据变电站的设置位置进行划分,让每个划分区域有一个负责的操作队进行管理负责。当前国内已经使用过的集中监控站模式主要有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监控管理区域化以及监控与操作分设化三种模式。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与常规站的运行模式相仿,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模式用于比较小规模的变电控制;监控与操作分社化的工作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进,对变电站内的职能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做到了在增加变电站的同时不用增加监控人员数量的改进,促进了变电站的减员。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能够帮助人员进行合理配置,缩短调度命令的传达时间,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处理效率,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变电运行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电网调度。
3、监控中心与操作队分社化管理模式
监控中心与操作队分设化管理是建立统一的集中监控中心,负责变电站的远程实时监控职能,并且兼有操作职能和联系职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后台设备的运行和操作指令的传达等工作都交给监控人员进行负责,将操作班组安排到不同的区域进行故障处理和设备维修以及巡视工作。这种运行模式是将监控与操作完全分离开,使得岗位的职能更加的专业化和清晰,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加适用于我国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状态。但是这种模式下,对于现场的掌控力度不足,当发生事故时反应不够迅速、及时。
三、智能电网对变电运行的要求
智能电网综合了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能源电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分析决策技术,信息数据更加集中,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设规模扩大,监控系统和远控工作站运行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监控系统更加的人性化和集中化,增强了监控工作的效率、减轻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优势,体现了一定的人性化。
智能电网具有快速自愈的功能,能够在事故发生后以极快的速度自动恢复电网正常运转,极大的提高了用电的稳定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这个功能要求智能电网具有高分析能力,能够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断电事故,并能够与预想出在事故发生后怎样进行维护,这样在真正发生事故时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反应,及时的解决问题,尽量减少事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智能电网对于提高电网变电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为变电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其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四、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现在我国的电网正由现代化的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变,在这个时期,从控制中心与操作队的控制模式发展而来的集中监控运行一体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当前的电网变电运行模式。智能电网时代,以自动化、无人监控技术和无人值班变电站为标志的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效率更快。在常规站的模式下,当电网出现故障时会由工作人员向检修组进行报告,然后检修人员设计检修方案,最后再进行检修,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很长,使得故障对设备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也扩大了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这种情况下,把监控与维修分离开,在监控人员发现故障时直接由专业的检修人员进行维修能够极大的减少故障的影响时间,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还可以减轻检修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检修的效率。
如果是在完全智能电网的时代,可以采用“调控一体化兼大变电工区”的运行管理模式。其中,调控一体是将调度与监控中心的职能合并到一起,由调度人员进行变电运行操作,这一模式将调度监控和遥控操作的任务进行了整合,大大提高了监控调度的效率,提高了反应速度,能够及时的对事故进行反应。大变电工区是在调控一体的基础上,将电网设备的维护、巡视、检修都交由维护人员进行,将原有的维修、保护、交通、自动化等几个班组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变电工区。
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智能变电运行模式不还不成熟,但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在现阶段,就要对电网的变电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电网的建设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华. 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析[J]. 浙江电力,2009,03:24-27.
[2]刘国良,曾云南. 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 机电信息,2013,18:9+11.
[3]罗贤. 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74.
[4]田宝山. 浅谈现代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创新[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182.
[5]黄矗. 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 科技促进发展,2012,s1:114-115.
[6]许佳. 探讨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J].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80.
论文作者:邹志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电网论文; 模式论文; 智能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变电站论文; 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