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李华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李华

(陕西省蒲城县供电公司 陕西蒲城 715500)

摘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更新。科技进步是我国推行智能电网强有力的基础。如今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配电网调控的必经之路,而配网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它符合当下电网发展的要求,对实现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配电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导致原有的电网结构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有的工作难度,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减少电网对工作人员的依赖,将电网的调控工作质量效率得以提升。蒲城调控系统采用南瑞ON3000,与2003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原有ON2000的基础上,加上了城区配网设备的监控及调管。

一、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1、开放性

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开放性的体系是最基础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构造更为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兼容性较强,可以兼容第三方软件,能有效地连接信息库、数据库和通讯系统。

2、系统性

除实时性、开放性外,配网调控一体化还有系统性的特点。在智能电网模式下调控一体化能有效地监控电网网架及各变电站,确保一旦电网发生故障能及时发出警报。当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收到警报后能迅速有效地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分析发生的故障,充分考虑了电网的安全性,并能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分析并整理好信息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信息,为电网运行的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使得电网运行系统更可靠,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3、实时性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将遥信及遥测等技术作为基础,搜集真实信息并有效地整理好,纳入到数据库中,方便调控人员及运行人员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②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能有效地保证遥控指令及时的发出,减少到厂站端的传送时间,有效地执行并控制好调控指令。

二、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1、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法不正确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电网设备较多、覆盖面积较广,如果只利用现有的这些人员进行管理,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压力,从而降低管理工作效率。另外,在电力调控后人员管理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只能分配两三个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设备维护工作质量较低,直接影响电力设备在未来的使用安全。

2、盲目调控导致混乱

在电力调控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时具有较高的盲目性,从而导致电网的调控和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在其日常管理时,调控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也没有将传统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得电网电力调控发展缓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配网架空线路开关操作时,如果不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发生一些意外风险,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用电安全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配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调控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电网运行现状制定出对应的电网回馈路图,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操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对调控工作的意识。

3、电网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电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在运行时可以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保证其稳定性。但是现阶段,我国电网在进行架设过程中已经将传统的架空线转变成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都以单条输电线混合使用,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力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的管理,但是在对其管理时如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就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仍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不仅会给操作流程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对于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在协调工作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电力调控进行一体化建设,并为其制定全新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对策。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中的配网维护部分非常分散,工作人员对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管理数据丢失,增加原有的工作难度。

三、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1、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GIS与SCADA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可知,为最大化提升配网线路管理能力,避免配调盲目性问题,应该充分考虑配网的独特性来促进GIS与SCADA的互容,取各自的长处并对各自的缺陷进行完善。在GIS中探索引入SCADA的优势,对配网调控进行一体化设计。参照我国关于电网运营规范的相关要求,为使配网数据准确全面,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使GIS电网平台与其他相关数据系统相互继承,实现数据的稳定与互通。

2、实现电网管理方式的优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方式的一致性”。“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是重点强调的首要问题,而且从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要作为总体目标和整体管理要求。首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参数指标来制定一体化规则框架,使各个系统良性互通,有效操作,达到信息时时传输和有效交换;其次,注意人与设备、人与装置等的有效统一,实施绿色电力,根据绿色电力相关要求,确保电网稳定运营,促进配网调控一体化。输电电缆与变电装置的管理要更加严格,避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保障主网接线装置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最后,应基于对电力控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电力一体化业务培训,建立电力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实践业务技能不达标的电力人员自动退出。

3、应用GIS和SCADA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应建立依托GIS技术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GIS平台可直观地创建“电子地图”,对现场事故进行直观再现,从而一体化地调度配网并进行远程监控配电。这种模式的原理是基于自动化配网的数据管理和实施监控来自动接入有效信息,对设计的地理位置时时再现,分类、分层地管理配网装置,从而实施有效和直观的管理,避免了工作人员盲目配调。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另一目的是升级SCADA系统智能指数,远程监控配网线路。SCADA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应用中分为在线分析与远程监控操作两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数据的在线分析,然后得到实时性的配网信息。这些实时性的配网信息会在SCADA系统的帮助下反映二维图像,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查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由上文可见,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为了推动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还应加强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宋雪芹,赵亚萍.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179.

[2]龚祥.刍议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6):62-63.

[3]康铠,孙伟,尚杰.探讨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6,(23):133.

[4]刘渝凯.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2):155.

[5]张琦.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8.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论文_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