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部舞剧是韩真与周莉亚这对老搭档共同编导的,为什么说是老搭档呢?首先她俩本来就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同窗挚友。此外,这两位总编导先后导演了《沙湾往事》《花木兰》和《永不消失的电波》三部大型舞剧,并且《花木兰》也成功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杯舞剧奖”,于此看来说她俩是一对天衣无缝的老搭档并没有什么不妥。《杜甫》在重庆市歌舞团倾全团之力耗时一年左右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级舞剧。并在2016年4月28日成功首演于施光南大剧院,后又荣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杯舞剧奖”和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等多项荣誉。舞剧分为“长安十载求官谋事为苍生”和“弃官归隐 笔底波澜惊风雨”两篇。
整部舞剧从一开始就交代了事情是从“虚”“实”两条线发展的,当开场年迈的杜甫陷入沉思回忆过去,那个年少求仕的杜甫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时候就阐明了这一观点。说到这里剧组还动用了李庚、李㬜这对85后的双胞胎共同描述了杜甫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一生,在剧中弟弟李庚贯穿全剧而哥哥李㬜则以时空交错的方式作为“影子”出现成为了整部剧最大的亮点,一虚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开篇杜甫从下场口缓缓的退向上场口时那映幕上的诗句也纷纷散落,没有多余的动作但足以表达杜甫求仕的决心。妻子怀抱一个包袱走到杜甫身后在一番整理打点之后将包袱挎在了杜甫肩上,这沉甸甸的包袱里不单单是赴京的行李更多的是妻子的爱怜和期盼。妻子眺望台口杜甫却向后走去,这种交错空间的目送在视觉上更是具有说服力。
舞剧进入到上篇“长安十载 求官谋事为苍生”第一段舞蹈主要讲杜甫求仕之途,这一段中有两个鲜明的对比:一是在开始包括杜甫在内的七个意气风发的书生手握书卷高举过头顶呈一横排的队形跪伏在地上,与后面从舞台两边双手作揖迎面上场的官员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从侧面讽刺了朝政的败坏。另一处对比是在舞蹈段落中除杜甫外的其他六个书生,在求仕的过程中卑躬屈膝双手将书卷高高的举过头顶来来回回笑迎官员恳求被那位“大人”赏识才华。唯独杜甫昂首挺胸意气风发,虽也上前请教但却豪情壮志自信满满。直到被李林甫“当头一棒”打的才看清了现实社会的真面貌,才有了接下来“困顿长安 应试不中”的宣泄和苦恼,杜甫面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由此而生。
第二段“丽人行”从布景、舞美、编排上来说主要一个“简”字,没有炫丽的灯光和复杂的队形调度,就连“绣罗衣裳”在剧中也是色调单一简约朴素。幕布升起杨贵妃双臂张开拖着长长的衣裙从台口缓缓地走上舞台,其他丽人也早准备待绪。舞蹈动作干净利落汉唐风味十足场面大气,直观地展现了盛唐宫廷的气势磅礴,以及丽人的雍容华丽。史诗中《丽人行》本事杜甫借着丽人的慵懒来讽刺盛唐荒淫的的政治生活,不过这一观点在观众看完后说“我终于体会的为什么‘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心情了”成了最有力的证实。这也可见韩真、周莉亚除了舞剧的编排外在史诗上也是深下了苦功。
初谋官职满心欢喜的杜甫却遭到宦官的轻蔑嫌弃但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编导早就在上段丽人行的慵懒中为朝政的荒淫埋下了伏笔。杜甫双手捧着官袍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舞台上突然走出一队士兵,他们动作单调一致步伐沉重手脚顺拐前行其中两名士兵手推巨大车轮。战乱的兵车无情的推进,杜甫看到这一幕也是目瞪口呆迟迟反应不过来。“车粼粼,马潇潇”杜甫此刻的内心开始沉思,看到“耶娘夫妻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痛告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的社会现状后一下被惊醒。为阻止战乱,极力相劝官臣却遭到不屑,无奈之下用身体阻挡战争的车轮也是无济于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悲痛降临到自己身上,一段大线条的双人舞吐露夫妻二人内心的悲痛欲绝,接二连三的托举也宣泄不完内心“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悲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到水火之中的百姓自己才意识到想要扭转历史的车轮自己也是无能为力,丧子之痛惜民却无能为力的悲愤彻底的唤醒了对社会的认识。这时“影子”用时空穿梭的方式带入剧中,杜甫嚎啕大哭悲伤至极,“影子”欲哭无泪慌不知措。韩真、周莉亚在这里利用双重时空同时出现在一个空间的方式,把杜甫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个人情怀推向了高潮。在舞台布景上由原来的磅礴大气到后来的黑暗压抑似乎也在诉说唐朝的由盛转衰也由此开始。
下篇“弃官归隐 笔低波澜惊风雨”开场七个官员分别躲藏在柱台上的官袍里阿谀奉承,天下百姓已是水火之中可朝中的宦官却高高在上不问风雨,在权利、职位的辟护下依旧是狡猾奸诈无所事事。杜甫怒摔官袍几进谗言却无人听得劝告。士兵杀气十足丽人几经麻木宦官也惶恐失措。李林甫惶恐不安,士兵鼓衰力尽誓死也未能保住唐朝的盛世,杜甫跪伏在地伤心欲绝。又借遮着盖头的新娘、盼儿回乡的老母、荒冢前麻木的壮丁这“三别”来反应战乱带给百姓的只有灾祸、悲哀。“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再次相劝朝廷官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谁知宦官身披破烂的官袍依旧“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衣服变的破烂不堪外在姿态上也有些变化,求仕的官员是双手作揖可现在变成了单手。这里也可见韩真、周莉亚在对舞蹈编排和情感表达上非常的缜密细致。
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过唐朝衰落后的杜甫也变得麻木,一个现实一个过去两个不同时空的杜甫同时出现在台上,年少对现实的嘲讽、指责、痛恨,现实中的自己又对过去的怀疑、拷问。在这种对错是非百感交集的压力下杜甫撕掉官袍弃官而去,解放了自己。肉体和灵魂的对话并没有过多的肢体语言确是整部舞剧带入感最浓烈的一段双人舞,编导着力抓住了每个观众的内心。现实社会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王朝”,成功失败、悲痛欢喜、对错是非甚至是生离死别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所须经历的事情。一辈子的长度有限而宽度却取决于自己,不要在意走的多高多远而重要的是到头来那个“最初”的自己还在不在,这也很让观众沉思和反省……
杜甫终究回到了那个“日日盼君归,夜夜念郎回”的妻子身边,回到了男耕女织的百姓身边,回到了不忘初心的自己身边。舞剧的气氛在压抑了许久之后终于在下篇的最后一段推向了高潮,杜甫夫妇二人跟大家一起织布、一起种田,下雨了就开心的脱下鞋子一起舞蹈。,妻子也为之高兴落泪。整个舞蹈段落音乐欢快动作洒脱情绪高亢,背景也以绿色为主充满了生机,压抑的内心也彻底的释放。杜甫喜极而泣,笔者认为是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悦与担忧,喜悦于故土收复,担忧于战乱是否又为百姓带入了灾祸。但这里编导并没有过多的交代,为观众留下了猜测的空间和余地。
最后杜甫独自一人站在台上仰天大笑却泪沾衣襟,音乐高亢却夹杂着一丝丝的忧伤。“登高望远 历经沧桑唱大风”映幕上一句句的诗歌由远至近的展放开来,书生、丽人、士兵、宦官等也纷纷穿过台中的杜甫由下场口缓缓向上场口走去。最后萧声又起,杜甫一人走向一盏孤灯。舞剧在此落下帷幕,最后的尾声也是紧紧的扣在忧国忧民的主旨上,与开场形式照应,有始有终。
“若无赤子心,何来千秋业”《杜甫》时刻抓紧核心思想,借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方式将杜甫颠沛流离的命运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相融合,在一步步的推进故事发展中,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个人情怀也表达的淋漓尽致。借用时间、空间的交错吐露杜甫内心的情感的交集,也使观众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论文作者:张佳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杜甫论文; 舞剧论文; 舞蹈论文; 宦官论文; 编导论文; 战乱论文; 忧国忧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