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专业分会、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委党校、深圳大学、深圳社科研究中心等2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邓小平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暨全国第九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于7月20日-24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围绕着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大师。他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新矛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一系列谈话、讲话、报告、批文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形成总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表现于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之中。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哲学总结和辩证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活的灵魂。这是一种现实的实践哲学,是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因此,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必须给予正确的高度的评价。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而且还把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到新的水平,推进到新的阶段。
大家认为对哲学形态要观念更新,不要只看到一种形态的哲学,即哲学教科书和哲学专著,还要看到和承认另一种形态的哲学,即实际工作中的哲学。恩格斯叫作“现实哲学”,毛泽东叫作“当前实际问题的辩证法”,邓小平同志称之为“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哲学思想正是以这种形态为表现形式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发展问题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发展,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全新的,即过去马克思、毛泽东未讲过,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例如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即矛盾是发展动力的新发展;总括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等;二是作出新的概括,赋予新的涵义。例如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定义的新概括,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地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概括和提出来的。又如四项基本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概括起来,成为立国之本和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这就从整体上提高了一步;三是重新强调、加以突出,注入新的内容。例如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把它作为根本任务放到第一位的位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对生产关系的改革,突出地具体化为“制度”与“体制”的矛盾,通过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机;四是纠正错误观点,恢复或提出正确观点,并予以新的发展。例如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恢复和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把它纳入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这就具有新颖意义。总之,邓小平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作出了新的发展。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于: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有利于”标准的统一,体现了邓小平尊重人民、尊重实践、尊重生产力三者的整体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正确处理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心要热、脑要冷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基本框架的内涵极为丰富,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则有四个方面: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社会发展中心论;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以三大文明建设同时并举、增强综合国力为战略的社会发展合力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起点,造就“四有”新人为任务的人的全面发展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意志和愿望为出发点,以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为逻辑起点,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为基本原则,因而既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关于“合于目的性”和“合于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四、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提出了四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邓小平的哲学,事实上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事求是的哲学。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3,109页)这就把实事求是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括,从而把它提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地位。
二是认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因而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同时也成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根据在于:它在突出生产力首要地位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即社会生产方式为基本依据来考察和界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充分体现了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彻底科学性;它显示了社会主义途径(手段)与社会主义目的辩证统一,从而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完整性;它显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动态性,破除了过去传统的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绝对化和凝固性,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根本上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最为重大的问题。
三是认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其根本的依据在于: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体现并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生产力,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从根本上战胜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才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最根本之所在。
四是认为实践的观点、实践的标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坚决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不但反复申明毛泽东所说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有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它“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的道理,而且进一步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2,123页)进而提出“三有利于”准则,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辩证地统一起来。
五、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问题
在此次研讨会上,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有多种概括,但各种概括均大同小异,都从某一侧面反映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某些特色。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它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行动的哲学,重在运用。因此,邓小平哲学思想最主要的特色,是“行动的哲学”、“现实的哲学”(恩格斯)、“当前实际问题的辩证法”(毛泽东)、“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
有些同志把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特色概述为“务实”、“求是”、“致用”、“创新”、“为人民”这11个字,并认为这11个字凸现了邓小平整个哲学思想的特色。“务实”是指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始终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当代世界现实的特点,致力于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现实矛盾,“求是”则指邓小平同志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领导全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致用”主要指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实践标准,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辩证观点;“创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新的总结和概括,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还有些同志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是贯串其思想中的红线,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它通过以下几个理论观点表现出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改革是经济发展强大动力的观点;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观点;经济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观点。
六、目前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点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开展并深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长时期内,研究探讨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点,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哲学上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二是着力于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以及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阐发等问题,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三是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基础和改革开放建设的辩证思考,四是要重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力图找出它们在新时期的新特点、新的内容和解决的新方法等。
七、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方法论问题
与会者基本上持一致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六种:一是总体研究,即对邓小平哲学思想进行整体宏观的把握,研究其体系,研究其最高、最重要的问题,把握大端,高屋建瓴。二是比较研究,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是简单的类比),以便从中发现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渊源,弄清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三是正反对比研究,可以同时采用国内、国际两种正反对比,以便在正反对比研究中认识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四是观点研究,即对邓小平哲学思想中的基本观点,分门别类进行深入研究。五是方法论研究,即研究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化为思维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工作作风与高超的领导艺术等。六是实践检验和经验教训总结的研究。
八、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思路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现时代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哲学研究的方向,更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对于今后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总的要求和重点是:围绕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个主题,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辩证法,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经验,进行新的哲学概括,从而揭示社会主义社会深层本质和辩证发展规律。具体说来,下列几个方面应成为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方向:(1)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问题。既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特点、新观点、新发展和新内容,又要力求探索、发现、概括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新规律。(2)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应用研究,把两者结合起来,尤其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3)拓展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新领域:建立哲学和经济学、社会主义辩证法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联盟,加强同自然辩证法、社会认识论和发展哲学的联系和合作;把社会主义辩证法扩大为社会发展辩证法研究。(4)加强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
标签: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邓小平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