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730700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学习中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呢?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体会到以下几点感受: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人发言的课堂”为“多人发言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前钻研教材时,我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考虑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怎样给学生教会。现在,我会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每个知识点,考虑学生该怎样去学、学生带着怎样的兴趣去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学“买文具(一)”时,渗透着图形的转换思想,我就马上放手让学生计算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学生在自主探索后得到了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2.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的出现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适时地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由迷惑变成了理解,从混乱走向了有序,最终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开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需要教师设计好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情境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首先,情境的创设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定要紧扣所教的数学内容,要突出数学的实质,要让学习内容来吸引学生,要有数学氛围,否则再新的形式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其次,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身边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探究、发现,感受到自己对数学的兴趣。
三、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估算、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相互明白算理,在活动中互相学会合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字:“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面对新课程要认真学习课标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论文作者:王颜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