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新建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建筑的防雷工程也被广泛的关注,防雷装置的检测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关键。本文根据防雷装置的实际检测工作,阐述了各环节防雷的要点,分析了检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问题
前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整个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雷电灾害也时有发生,为把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防雷减灾意识。在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检测时,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防雷技术服务人员应做到按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检测时注意下面一些检测项目及常见问题:
1.接闪器
现场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熔化现象。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起到保护建(构)筑物的作用。现实施工中还有些施工员把接闪带固定支架的高度做成100-120MM,不符合现行规范不宜小于 150 MM的要求。
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低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没有得到接闪器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尺寸不过以下数值时,可不要求附加的保护措施:
1)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 0.3 m。
2)上层表面总面积不超过 1.0 m2。
3)上层表面的长度不超过 2.0 m。
2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当它没有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 0.5 m以上时,可不要求附加增设接闪器的保护措施。
2.引下线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在建筑物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
2)引下线 3 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 kΩm,或敷设5 cm厚沥青层或 15 cm厚砾石层。
3)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 2.7 m以下的导体用耐 1.2/50μs冲击电压 100 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 3 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
4)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
2防跨步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 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 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2)引下线 3 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 50 kΩm。或敷设5 cm厚沥青层或 15 cm厚砾石层。
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
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 3 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
实际生活中,许多建筑物未采取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
3.侧击雷防护
一类建筑物高度超过 30 m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垂直面外,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接闪器之间应互相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 12 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物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12 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等电位连接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干线环路。
二类建筑物高度超过 45 m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滚球半径 45 m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突出外墙的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高于 60 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 60 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的保护措施考虑。
2)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
三类建筑物高度超过 60 m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滚球半径 60 m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突出外墙的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高于 60 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 60 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的保护措施考虑。
2)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
3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相应高度的金属门窗、玻璃幕墙、栏杆等大型金属构件需要与防雷装置作电气连通。检测时常遇问题是没有与预留接地连接。由于施工人员不重视,忽视了预留接地,从而留下了防雷安全隐患。
4.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是防止电气设备因遭受雷击、电涌而发生损坏。检查低压配电接地形式、SPD安装工艺情况以及设置、数量、规格和技术参数等是否符合防雷设计要求。实际安装中,不按设计要求安装适配的SPD,线径大小、接线长度不符合要求。
5.等电位连接
引起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雷电反击,良好的等电位连接措施是消除或减少雷电反击灾害的有效途径。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等电位连接。
1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应与防雷装置相连。包括均压环、电梯轨道、起重机、金属地板、门框、设备管道、电缆桥架等。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器及其接地装置除外。
2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内,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3分开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线路,若无屏蔽层,线路应敷设在金属管、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内。金属管、金属格栅或钢筋格栅从一端到另一端应是导电贯通,并应在两端分别连到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若有屏蔽层,屏蔽层的两端应连到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
4对由金属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钢筋等自然构件构成建筑物或房间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应将穿入大空间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结束语:
雷击对建筑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对防雷装置检测,还要加强防雷科学的宣传和推广,让人们了解防雷装置的作用、雷电防护基本常识,达到生命财产的终极保护效应。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
[3]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4]梅卫群,江燕如.建筑物防雷设计工程与设计[M].气象出版社,2006.
[5] 赖亚胜,叶发新,赵俊朋.浅谈建筑物防雷设计装置施工图的技术审核[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S2):245.
[6]黄文标,黄文高.铁塔避雷针防雷检测跟踪验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2):88-89..
论文作者:沈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建筑物论文; 防雷论文; 电位论文; 装置论文; 金属论文; 物体论文; 屏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