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法与策略论文_郭凯,柴国胜,杨勇,张冬梅

浅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法与策略论文_郭凯,柴国胜,杨勇,张冬梅

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机电设备的功效进行发挥,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当前几点设备运行中,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能得到企业的重视,为了能够将其效用更好的发挥,应该不断提高企业在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企业机电设备使用年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维修

1、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概述

1.1、生产设备的使用环境管理

在保证机电设备的高效率和高使用率的前提就是保证设备有着符合自身需求的生产环境,企业设备的管理人员需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或者参考资料等,制定出相应的设备的生产环境管理需求,不断改善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为机电设备的高效的运行提高必要的条件。

1.2、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建立机电设备维修信息管理制度是将机电设备的维修记录进行统计保存,通过后续的技术分析得出解决设备的故障的最佳措施,为后面的设备维修提供有利的技术参考。将一些设备的常见故障统计出来,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1.3、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

由于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易损件易耗件的损坏,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需求,建立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制度,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的项目,他所涉及的技术面较广,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实施。

1.4、设备的维修计划管理

在机电设备维修的计划中,最重要的是对整个设备的维修过程制定相对应的计划,只有制定出相对合理的维修计划才能合理安排相应的人力和财力,保证企业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可以缩小机电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少由于停机所带来的损失。

2、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型

2.1、故障维修

这种维修模式也称之为事后维修,指的是有故障发生之后,立即停止生产,进行维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本种维修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实践研究表明,本种维修模式不够科学和合理,经济性较低,容易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进而会出现大经济损失现象。

2.2、定期维修

本种维修模式则是对设备运行状况充分考虑,对预防维修计划科学制定,之后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开展维修工作;设备运行状态如何,并不会影响到计划维修的正常实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3、改进维修

这种方法指的是技术维修,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进行,除了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之外,还有机改进工程机械性能或者局部结构,促使工程机械的先天局限性得到克服,设备性能得到改善,故障发生率得到降低,但是,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依然存在。

2.4、状态检修

本种维修方式属于预知维修,充分应用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借助于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异常,预测设备存在故障或者潜在故障,采取及时维修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率。加强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在电力设备检修中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在检修中广泛运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工程机械装备了在线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等仪器,未来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可靠性将成为维修的主导。

3、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策略

3.1、对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进行培训并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于现代化的设备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专业性也不断地提高,例如,我公司使用的AVL、HORIBA设备等都是外国精密设备,这就要求培养专门的机电维修人员,保证机电设备能有效的管理维修,避免机器出现了故障不能及时的管理维修而延误生产效率。对于专门维修人才,要反复的进行相关设备的培训及实践操作,不仅如此还要进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专门培训及相近专业领域的拓展训练,从而使他们有广泛的思路。其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用合理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设立奖惩制度与细则,对员工的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绩效的稽核,并与奖金所挂钩,用这种公平的措施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保障设备的完好运行。

再者要给每个机电设备设立管理与维修档案。做到维修的预见性,使生产保持连贯,保证零断档。操作人员及机电维修人员对机电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之后专门设立一个档案,记录每次检查设备的状态和故障及保养维修的步骤。由于不同的的机电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或损坏程度,一线操作人员、机电维修人员根据设备资料、现场情况和档案判断设备的优劣程度和故障原因之后对每个设备制定个性的运行档案、保养档案和维修档案等档案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维修保养计划和步骤。设备档案体系的建立是维修保养使维修保养编的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这个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设备一直处于完好的状态,还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维修成本。

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化。引进高新技术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而达到快捷方便的管理。由于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从而进行维修保养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归纳并针对维修计划做出更好的方案,必要时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进行联机分析处理。使整个维修管理过程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3.2、设备事故处理方法

加强设备的事故管理,对设备事故采取措施,能有效的防治再次发生。在处理设备事故中,首先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确定事故的类别,事故的类别有: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并且依照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性质有: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最后进行分析和处理。虽然讲事故的分析处理放到了第三点,但是在事故发生后依然应该迅速的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处理,尽量快的恢复生产,降低损失。并且应该仔细勘察现场,并对现场进行保护,及时搜集资料,召集有关人员开事故分析会,保存资料,为后期设备的维护提供参照。

3.3、通过监测系统参数进行检修

电气设备检修的基础即为状态监测技术,本种检修模式将在线或者循检方式运用过来,监测系统与设备的主要运行数,通过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检测其内部缺陷,以便对缺陷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如今,我国现代传感技术日趋成熟,在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开始广泛运用温度、振动、速度、光、气敏等传感器,结合获取到的各种运行参数,合理确定检修方案,促使在线监测得到真正实现。

总之,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一门具有永久性,且需要不断的研究、永不过时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有效的进行管理与维修,对此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首先,要坚持不懈的严格按照设备的特点做好维护保养,其次,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再次,要根据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有的时候高昂的维修费用大于一个新设备的费用时,还不如以旧换新!对于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这项课题,要做的可能远远还要超过这几点,它不仅需要科学的策略模式和技术,还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蔡少钐.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12):29-30.

[2]王玥.现代化背景下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J].山东工业技术,2016,(20):202-203.

[3]杨二朋.浅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法与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57-58.

[4]李建平.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134.

论文作者:郭凯,柴国胜,杨勇,张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浅谈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法与策略论文_郭凯,柴国胜,杨勇,张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