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及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文论文,词表论文,实际意义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的意义
蒙古族是一个长期繁衍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草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 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献瑰宝。除《蒙古秘史》、《黄金史 》 、《江格尔》、《格斯尔传》、《卫拉特法典》等历史文献外,还翻译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 献,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每年 平均出版700多种蒙古文图书,100多种蒙文报刊(含内部刊物)。“蒙古学”在国内外社会科 学研究领域里被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国家教委“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在内 蒙古大学图书馆的成立,使蒙古学文献信息开发利用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然而,目前蒙古 学文献标引中现行的、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引依据(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却并不能很好地、全 面地反映蒙古文文献内容。有关类目和词条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文种、语义关系等方面 上都不能准确地标引。因而,结合蒙古文文献的实际,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对标引和检 索蒙古文文献资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编制《蒙古语主题词表》的作用
根据蒙古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编制一部综合性的《蒙古文主题词表》是蒙古文文献科学标引 工作的当务之急。借助于它来实现类型复杂、内容丰富的蒙古文文献的开发、利用及实现新 的检索方法——主题法,从而促使蒙古文文献资料检索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走向自动化、网络 化。
2.1 编制《蒙古语主题词表》进行文献标引的标准化
主题词是文献主题标识的主题法,又称为叙词法。它具备了多种情报检索语言的优点,能 直接以自然语言来表述事物、问题和现象。如:“宗教社会学”中的“宗教—社会学”或“ 社会学—宗教”;“蒙汉文学关系史”中的“蒙古语—汉语—文学史—关系”;“汉语和蒙 古语形态结构比较”中的“汉语—蒙古语—对比研究”等都是叙词,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 因为叙词法是在综合多种以往使用的检索语言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适应计算机检索的特点 而产生的。它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语作标识,概念组配为基本原理。其特点为:组配表达 概念能力强,标引深度大,比较严密、完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应多途径检索,主题词接 近自然语言,较易被人接受。可以说叙词法不仅在于叙词,更主要在于拆义。叙词法是目前 图书情报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标引和检索方法。
主题词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汇集性及检索意义的概念表,同时它也是一种概念化的、用于 查 找和描述图书资料中各种主题概念的词汇表。这些表达主题的概念均采用经过规范加工过的 词语标识来代表。
2.2 提供全面文献信息
主题法是以事物为中心集中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图书情报机构通过主题标引,可将同一 主题的文献集中于同一主题词之下,组成主题目录或索引。用户需要某一具体主题的文献时 ,通过主题词即可获得所需要的专题文献。
2.3 具有较强的集中性
主题法对反映同一主题的各个方面性质不同的文献资料,可以达到高度集中的效果。也就 是说,从不同学科领域论述研究同一事物、同一对象或同一问题的图书资料,可以集中在同 一标题之下。例如:在“蒙古学”这一标题下,可以集中蒙古族各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 蒙古族历史、文学、语言、文化、习俗、宗教……”等等。
2.4 能直观地反映文献内容
从表达文献资料主题的检索标识来讲,由于主题法是直接以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作为标 记符号,所以能给读者以直观形象的效果。如:要查找“民族经济”方面的资料,就直接按 “经济”这个词的字顺在主题目录中查找“民族”这个标题。如果专找“农业经济”方面的 资料,则在“农业”这个主标题后的副标题“经济”下进一步细查。以这种自然语言去标引 和检索文献资料既直观又方便。
2.5 有很强的专指性
专指性是指提示和检索文献资料的内容主题的深度而言。由于主题法直接从文献资料所论 述和研究的具体对象和问题出发选择主题词,并采用组配的方法来描述主题,所以不论文献 资料的主题如何专深,也不论其主题的学科性质相互交叉渗透程度如何,只要文献具有实际 检索意义及可论述性,都可把它直接选作主题词或者通过几个主题词的组配方式来加以表达 。检索时也同样依据这些主题词或用几个主题词的组配方式去查找文献资料。比如:有关“ 城市高校”这一专指主题的图书资料,在标引和检索时,既可以直接选这个词,也可以采用 “城市”和“高校”两个词进行组配表达。
2.6 有利于文献情报工作的自动化
主题法由于直接使用自然语言作为检索标识和采取词语概念作为组配方法,因而具有独特 的优越性和很强的适应性,便于输入计算机。所以主题法有利于促进文献情报工作的自动化 和网络化。
2.7 可以及时反映新学科、新技术
主题法可以把新学科、新技术直接反映出来,无须考虑其在整体中的位置,更不会因为分 类上有争议而难以反映问题,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当前学科互相交叉渗透,有些概念是难以 确定其分类位置的,主题法组配的灵活性使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8 有益于咨询工作的开展
科研人员经常向图书馆情报部门提出提供专题文献的要求,这种要求单靠书名目录、著者 索引和分类索引是不能满足的,有了主题索引便能满足这一要求。
2.9 便于检索工作
主题词直接使用自然语言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可以直接按主题查找文献资料,这一特点 对不熟悉分类法的人来说非常有益。另外,主题法舍弃了分类体系的逻辑关系,主题目录的 排列仅与字顺(字音)有关,从内容实质上讲,没有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问题,既不涉及范 围大小,也无内容宽窄之别。读者可从字顺目录里直接找到所需要的主题资料,而不需象分 类目录那样上下左右都需考虑周全。
3 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的可能性与实施
蒙古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蒙古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尤其现在要使用计算机 进行蒙古文献信息处理及文献情报检索就必须编制一部综合性的《蒙古语主题词表》为上机 使用。因此,《蒙古语主题词表》的编制工作也就迫在眉睫了。
主题词表的编制是一件复杂而细致、费力又费时的工作。因此,它必须以思想性、科学性 和 易用性为宗旨,为加快蒙古文文献检索工作的现代化作铺垫。
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可借鉴国内外有关的主题词表编制的实践经验方法。必须注意结 合国内图书资料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并按照蒙古语的特点和习惯进行规范。根据蒙古文 文献信息工作情况来看,编制《蒙古文主题词表》的基础条件已成熟:
(1)内蒙古图书馆研制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已通过鉴定并已投入使用,它对于实现蒙 古 文文献信息处理,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方法、结构和功能上可借鉴国内外编制主题词表的先进经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 实施,为《蒙古语主题词表》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编制方法、结构和功能上要与《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保持一致,达到相互兼容、方便使用的效果。同时注意以蒙古学科体系 为基础,根据蒙古族的历史和现状设置学科主题词。
(3)从事蒙古文文献组织工作的队伍稳定、经验丰富,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有 能力承担编制《蒙古语主题词表》的工作任务。
蒙古文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和民族高校图书馆需要开展但又容易忽略的 工作。许多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蒙古文文献,由于主题标引的缺乏很难检索。蒙古文文献主 题标引是加强民族文献基础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加强蒙古文文献数据库 的 建设。只有加强蒙古文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才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条件,促进和加强 蒙古文文献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