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_话语权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_话语权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话语权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历史进程表明,一个国家要走向世界、要发展强大,重要的是在国际各领域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从目前世界范围的政治文化形势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话语权格局仍使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能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渗透,使得国际交流与对话中一系列的对立和斗争日趋尖锐,压制着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的崛起,对于我们巩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拟就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问题作些探讨。

一、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要求

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的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①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近年来资本全球扩张,裹挟在经济交往中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由此而引致的全球价值观冲突、“文明的冲突”不断加剧。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价值引导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价值评价的国际话语权、夺取价值整合的国际话语权、展开价值批判的国际话语权提出了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必须取得价值判断和价值批判的国际话语权。“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过去是八年到十年出现一次,经过多次的反复。”②2008年由美国为中心扩散至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和走向,暴露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缺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美债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加说明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不足和无力。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国模式”成为全球话题,中国经济发展世人瞩目的情况下,应该在解释中国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世界形势和事务,作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对带有负面价值因素的事物,作出价值批判,从而取得价值判断和价值批判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面对西方文化扩张、价值渗透,以及覆盖世界的“西方话语霸权”,必须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当前,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强势话语权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近几年,接连不断地针对中国抛出新自由主义、反思改革、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和茉莉花革命等言论和思想,尤其是普世价值,对中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文明断层线上的冲突或战争比单纯由政治与经济造成的冲突更难以协商调和,同时还有暴力水平高、时断时续、意识形态混乱等诸多特点,在时间上相对持久。在不同思想文化猛烈激荡、价值之战从未停息并且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必须警惕西方普世价值论的陷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对社会主义价值本性的理论自信,有效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面对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更加明显,必须最大程度增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念的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支柱,影响着国家、社会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全球化浪潮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冲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此同时,西方的渗透同国内的噪音、杂音相呼应,影响人们的思想,干扰改革发展大局。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

(四)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必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一个现象应引起我们思考:在当今世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人文关切与思考中很少有“中国学派”的声音,我们的学术前沿就是学习和传播西方的学术话语。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无形的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以优秀文化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必须推广我们的价值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输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面对全球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核心利益。面对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明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真可谓是这种大趋势的一种反映。凭借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以及英文作为网络的主要传播语言,西方国家主宰了互联网的“话语权”。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正悄然冲破民族国家的传统国界和主权,以数字化的方式在虚拟空间中大肆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使我们习惯于在享受中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而不断排斥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对此类现象若长期听之任之,必然会对我国政界、舆论界和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威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逻辑

从词源学上看,“话语”(discourse)来自拉丁语,是社会互动过程中呈现的复杂的语言和言语方式。话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所运用的概念、所选择的论述对象或议题、对事实的陈述、对规则的把握、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与论证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话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本质等。语言本身是由世界和意识决定的,语言的范畴中包含有世界和意识的范畴。话语之所以能产生权力,关键在于话语中裹挟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其表达方式和潜在内容赢得认可。

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1970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话语即权力。话语内涵着主体特定的意图或目标,在舆论形成中造就优势,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权力。福柯认为,话语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③福柯进一步指出,话语的外在功能,就是“对世界秩序的整理”,因此,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对世界秩序的整理权,也就掌握了“权力”。因而,话语权的产生,在于言说者通过合适的言语谋求舆论的主动,获取最大程度的受众认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其言语影响力的大小就是话语权的大小。④

话语权作为通过话语的运用体现和获得的权力,有别于“言语权”,后者强调的是主体表达语言的权利,而前者突出的是主体表达的语言含义为外界认可的权力。因此,话语权就是对外影响力、控制权,本质不是“权利”(right),而是“权力”(power)。

话语权所展现的影响力主要是价值观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及思想和思想体系)⑤,是主体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话语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人作用发挥的原动力是价值观效用的发挥。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是话语背后观点、看法、态度的承载者,不仅是个体实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本路径,也是社会对成员实现整合、对外界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话语权以价值观为重要支撑,没有鲜明价值观支撑的话语苍白无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势必微弱。同时,话语权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缺失话语权的价值观,效用发挥受到限制,必将行而不远。

在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当前国际格局和权力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国际话语权的作用日益凸显。

所谓国际话语权,即一国由话语产生的权力,该权力能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他国的思想和行为,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战争时期,武器是最重要的权力,谁的武器先进和强大,谁能在战争中取胜,谁就具有最大的权力。和平建设时期,国际话语权就成了最重要的武器,谁在国际上有资格说话,谁说的话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谁就掌握了最大的权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彰显自身的实力,不仅是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更包括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软实力,并拥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从而得以在国际上,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话语权问题的提出,与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提出,同样基于国际竞争方式的变革。冷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日益深入,国际竞争中单凭硬实力称雄天下的格局难以恒久维持,新的综合国力竞争方式浮出水面。其中,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逐步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和最终决定力量。所谓软实力,是指“国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处理国家关系时的亲和力,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和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的控制能力以及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⑥从根本上讲,就是文化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就某种意义而言,文化软实力是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素,侧重吸引力;话语权是软实力的外部表现,映现的是影响力。国际话语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二者一体两面、不可分割,有机统一于一国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国家,必定拥有生动凝炼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拥有坚实稳固的国际话语权。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指出的,当今国际政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⑦所谓文化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价值的比拼,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较量。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资源要素,成为国家话语权确立与提升的基本依托。

当前,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的核心价值观念赢得更多认可和支持,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稳固的国际话语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从我国实际看,中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⑧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权力”还不大,有话语权的领域还比较少,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更是亟待加强。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鲜明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了开放性的、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的表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史,承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历史成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传统,又汲取西方价值观探寻的有益成果,从历史、社会、个体三个层面凝集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与价值目标,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优越性,构成了较为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最新成果,为其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文本基础。因而,赢得价值引导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价值评价的国际话语权、夺取价值整合的国际话语权、展开价值批判的国际话语权,突出地摆在中国面前。中国与西方话语权之间的对立,究其本质,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对立,是试图将世界纳入西方价值体系的努力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扩展的努力之间的对立。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现实而紧迫、任重而道远。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争取国际话语权上正面临着严重挑战。美国和西方之所以在总体上拥有强势话语权,是在于“话语特性”与它们强大的“话语能力”,尤其是话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和西方还拥有强势的媒体与传播能力。目前四大西方主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了整个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新闻舆论和控制世界传媒市场,从而形成了这一平台的话语霸权。

面对国际话语权的失衡局面,中国如何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应对外在世界的各种质疑和挑战、向国际社会说明自身发展道路的正当性、保障自身的合理权益等等,都依赖于自身在国际话语秩序变迁过程中的具体努力。

三、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当下西方话语仍在国际话语结构中拥有的似乎难以逾越的“霸权”地位,如何加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力度,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任重而道远。

(一)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也是联合国常任安理会成员国,并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希冀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是顺理成章的。因此,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时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从中精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积极主动地贡献给世界,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当今国际话语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西方谋求话语霸权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国际政治中,中国、俄罗斯等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坚决拒绝西方的话语霸权,并积极发展自己的话语权。美国和西方在东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东推销“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陷入泥沼,使这些国家更加动荡不安,西方的话语权不断削弱。在这些问题上,不是中国接受西方话语的问题,而是西方如何克服自己话语僵化的问题,是西方最终可能要接近、甚至接受我们话语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对包括“普世价值”在内的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之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价值体系和基本制度,进一步放射出理性的光辉,显现出比资本主义更具优势,更有生命力的前途,因而充分展现出吸引力。

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的不会自动实现,要靠我们主动去争取,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出现实有效路径进一步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尽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强势的国际话语权,但国际话语权并不完全按照国家实力的大小来分配,就具体议题而言,小国掌握主流话语权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北欧一些小国在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比中国、印度甚至美国这样的大国更“理直气壮”,梵蒂冈这样的“国中之国”比绝大多数国家在宗教问题上有更多的话语权。⑨身处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百般挑剔”的国际环境,中国要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把握话语主动权,抵御对西方话语霸权的进攻态势,以继续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原则进行坚定而有力的回击,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话语实际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注重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形象。

(二)推动形成“中国话语体系”

如果认为国家实力强大了自然就有强大的国际话语权,那就无法理解当今实力不断崛起的中国为何反而走不出话语权不足的困境。走出“由实力决定话语权”的迷信,是直面中国崛起的话语权需求,踏实地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战略的一大理论前提。⑩

如果话语本身体系完备、逻辑性强,那么自然容易说服人。根据话语的构成要素可知,一个国家的“话语能力”事实上可分解为概念的创新能力、议题的设置能力、对事实的说明能力、对规则的制定和把握能力、逻辑性和科学性上的说服能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以及基于上述这些能力之上的话语引导能力。话语产生权力,关键正在于话语质量。(11)因而,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话语质量,特别是反映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各种话语阐述的价值源泉,只有核心价值观明确,才能构建起一国的国际话语体系。

坚持用蕴涵着先进的价值观的话语对外讲话,着力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如贫困问题、战争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等,西方价值观拿不出有效的对策。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民主输出”模式使多数发展中国家继续贫困、世界更加动荡不安。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要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开展系统研究,提出独立见解,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声音“走出去”,积极谋求国际共识。要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往往是话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学者的看法与意见有时比政府宣传更有效,大力推进中国模式的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努力形成有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话语体系”。

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创新,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又要防止照搬照抄、“削足适履”、“妄自菲簿”。西方文明有其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但也有其短处,特别是过多的自我中心,过多的对抗哲学,过多的好为人师,这种狭隘的政治话语解决不了今天这么复杂的世界性难题。倒是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带来了一些希望。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消除贫困的经验,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的“平等互利”的理念,中国“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天下观”,为解决世界“文明冲突”这个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要立足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包容性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蕴含的一系列重要理念进行深入阐释和解说,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三)建构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平台与渠道

明确战略构想。坚持以开放、融合的心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党和国家要研究提出实质性的战略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能力有清晰的定位,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话语体系要有精到的重构,对建设发达的人文社会科学要有具体的举措,对具体的领域与问题也应有具体的话语权要求,对用什么来和对象国社会中的舆论权威进行竞争与争夺要有全面的考量与对策。

采取针对策略。亨廷顿一直对当今世界正处于上升势头的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充满忧虑,为对抗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结盟和延缓西方文明的没落,他的策略是利用北约以维护和保卫现在强势将来可能会衰落(但不是直线式的衰落,会出现反复,时间上来讲可能与西方兴起所需的时间差不多)的西方文明。针对亨廷顿的策略,我们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建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平台与渠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却没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及时地送出去。在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必须着力提高传播、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中华思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多元平台。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平台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与各国政府的交流与沟通,构建顺畅的“官方平台”,通过彼此交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充分发挥外交的作用,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具体实践上,开辟和建设以“和谐世界”为特色的国际话语平台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问题上的话语权。

除了走“官方渠道”外,还要特别注意“民意渠道”(中国外部和内部的民意力量)。中国民间对西方的一些带有偏见和成见的媒体报道所作出的强烈反应,体现了中国民间国际话语权渠道的逐步打开。进一步加强中国非政府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接触和沟通,通过彼此交流扩大国际话语权。

提高传播能力。应建设受众广、影响力强、覆盖全球、高质量的国际一流媒体,进一步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主动设置议题,设置对自己更有利的国际话语和国际议程,使我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文明议题”的“提出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文明议题”的“回应者”,引导人家从我们的角度看待问题,获得话语权。对涉及当代人类基本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核心概念,要努力争夺定义权、解释权,对与意识形态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认真梳理和研究,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好的宣传就是做得不像宣传”,充分利用图书、电影、电视节目、音乐、舞蹈、戏剧,以及讲台、会议、论坛交流等手段与阵地,形成全方位中国声音“走出去”的通道。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借助文化精品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学习借鉴西方有益方式与经验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处于劣势。西方文化正是凭借着庞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通过强大的媒体、互联网、各种文化电子产品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等等的渗透和售卖其价值观,对发展中国家不断侵蚀,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受到威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始终坚持认为,“美国不能只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而在世界上继续有目的地存在下去,除此之外,还要推广美国的观念和价值”。(12)西方主要国家总想垄断这些价值的解释权,搞“话语霸权主义”,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西方的话语权以其“普世价值”为支撑,并占领当今世界的“道德”高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促进“普世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普世价值”并不是西方的专利,“普世价值”是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因而要辩证看“普世价值”内涵的发展。当下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处理,中国的话语权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打破西方话语霸权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有社会主义特有属性的一面,又有人类共同价值属性的一面,有利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人民友好往来,它比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具有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内涵和普世意义。在多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权衡比较中,要以开放、包容的气度面对多元价值,大胆、自信地吸纳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步反守为攻,掌握话语主导权。要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肯定普世价值的历史进步性,揭示普世价值的缺陷性和欺骗性,坚持用先进的价值观对外讲话,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吸引力。

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的进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软实力建设、核心价值观提炼、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的经验,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思想文化中一切进步的、有益的成分,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各国文化交流与对话、话语接受的规律以及话语权提升的经验。此外,我们在传播渠道和传播能力上,也应学习借鉴西方的有益做法与经验,做大做强各种媒体,加强互联网建设,生产出更多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与电子产品,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影响力、现实说服力、社会整合力、舆论引导力及文化自信力。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③王志珂:《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页。

④邹应猛:《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10期。

⑤田海舰、戴木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1期。

⑥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40.

⑦(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5页。

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⑨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8期。

⑩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8期。

(11)张志洲:《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8期。

(12)Henry Kissinger,Years of Upheaval,Boston:Little Brown Company,1982,p.242.

标签:;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_话语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