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蒲莲乡国际商报社希望小学 广安 638008)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对语文教学有一些感悟,现总结四点,与大家分享。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一出戏,有导演,有演员,有观众。有经验的演员能够演得使观众爱看,使观众把戏中的情节内容看明白,记清楚,并且与戏中人发生共鸣,跟着喜怒哀乐。教师能当这样的演员,那是并不容易的,作为观众的学生们能从他的表演中有所得。我更愿意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同时还增长了能力,也许所得更多一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要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教学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精神。第三,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学要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开发、提高、改造,实现其全面发展。
每一堂课,我都保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以《穷人》一文为例,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生自己就悟出桑娜和渔夫都是勤劳、善良的人。在进行了听、读、说的基础上,我还组织学生续写并当堂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学生在充分交流、充分体验、充分领悟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
二、变化是兴趣之母
所谓变化,是教师对学生的刺激变化,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变化可以传递信息,呼唤热情,吸引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我特别重视声音、目光、表情、动作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还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当学生听得疲倦时,我会穿插一两句地方方言,引起学生兴趣;当有学生开小差时,我会突然变化声音引起该学生注意,然后用目光提醒他要专心听课;当遇到知识重点时,我会拉长拉高声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可以结合老师的面部表情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我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目光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暗示批评;对紧张、胆小、缺乏自信的学生期待和安慰。当然,友善的目光和面部表情应作为老师的基本形态,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使学生产生健康的心理,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我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也总是面带微笑。
教师恰如其分的动作展示常常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的持续而增长记忆。在学生回答困难时我会使用暗示性手势,在表达感情时我会使用情感类手势,如愤怒时挥动拳头,动情时用手抚胸口,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会亲自表演,如讲到《景阳冈》一文老虎攻击武松的动作时,我把老虎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既理解了字意,又感受到老虎的凶猛,还为后面领悟武松的机智勇敢奠定基础。
三、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能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我在教完《荔枝》后,举行了一次主题为“我思念的××”口语练习。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衣服也没有穿好,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搜集、整理素材,并融入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空洞,使学生不再枯燥。
四、让学生大开眼界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后补充资料,是参与学习、拓展知识的一个途径,在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丰富了学生的各种人生体验,培养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学《桂林山水》之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图片、上网查询、下载资料,获取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就在赏析、想象、吟诵中感悟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产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我让学生搜集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图片、资料,还专门抽出时间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在学习了课文《詹天佑》后,我让学生在学校教室边走一圈,不久学生发现了悬挂在教学楼墙壁上的挂像,了解了许多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两院院士、“导弹之父”钱学森,建筑学家梁思成,地质学家李四光,三峡工程创立者、水电专家张光斗……这历史的长廊留下的不仅是古今中外丰富的人名,还有一笔精神上的财富:爱国、奋发、进取、奉献……孩子们的心灵如插上了翅膀,在这个百花园里尽情翱翔。
论文作者:蒋肖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学生论文; 我会论文; 教师论文; 主体论文; 兴趣论文; 声音论文; 妈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