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萍

李萍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老年科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自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护理,不仅能使患者有效掌握健康知识,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连续护理;老年慢性病;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014-02

老年慢性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1],为此,我院选取了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以此观察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25例。

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0:15,年龄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5±2.45)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05±0.12)年。

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6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1±1.34)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27±085)年。

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出院时,应给予患者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方案,告知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时,及时回医院复诊。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老年慢性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连续护理。

(1)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给予患者制定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后期康复医生、护士、营养师对患者进行评定,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将生活事项、日常用药以及回院复诊时间告知患者家属和患者,同时护理部应给予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等书籍。

(2)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把患者的信息、年龄、性别、住址、当前健康情况、睡眠情况等进行存档,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护士会在每周六对患者进行回访,可采用电话、信息或者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告知其沟通的目的,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3)连续护理:患者出院后,护士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每周对患者进行康复讲座,定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开展老年慢性病相关知识讲解,每周六对患者进行回访,对患者的生活情况和疾病康复进行了解,在患者复诊时,护士告知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医院可通过定期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联谊会,以成功案例为导向,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促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4)基础护理:护士应通过电话、微信和信息等方式给予患者健康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以素食为主,多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纤维、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维生素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应多喝水多吃蔬菜,严格制止患者饮酒,禁食动物肝脏、海鲜、肉类,协助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戒烟和戒酒,并告知患者吞咽食物时注意不要强制吞下,以免造成噎嗝。

(5)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复诊后没有达到预想的康复效果,导致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护士应主动采用电话、信息或者微信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在患者表达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可通过与患者沟通时讲解关于患者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将健康知识掌握率分为掌握、未掌握。

比较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自理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自理能力评分进行统计处理,自理能力评分采用t检验,健康知识掌握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健康知识掌握率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率的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老年慢性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在未完全康复时出院,由于患者出院后没得到良好的护理,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发作,严重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安全[2]。出院后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使患者有效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理能力。本研究中,我院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连续护理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

常规护理是一种普遍的护理模式,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3]。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常规护理效果不及连续护理效果可观。

连续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住院护理模式延续到患者家庭中,是对患者转移期间健康问题及护理需求的应对,主要强调住院护理计划和出院护理指导的连贯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出院患者健康安全[4]。连续护理将护理服务延续到患者家庭中,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患者家庭护理的不足,从患者的健康知识、健康宣教及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健康指导和关心,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尽快回归家庭[5]。连续护理主要包括出院指导、出院护理、连续护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等措施,从患者的病情、心理及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给予患者最佳护理。由于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低下,使患者在未完全康复时出院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连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率的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并且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由此可见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的连续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连续护理,不仅能使患者有效掌握健康知识,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6-918.

[2]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中国城乡老年慢性病护理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66-70.

[3]唐京京,陈石桂,唐平等.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49-251.

[4]解薇,乔建歌,杨青敏等.交互式无缝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发展现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28-1030.

[5]杨甜甜,周艳,赵梦媛等.社区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4,27(1):18-20.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